第131章 南行路线(1 / 2)

汉末军阀 咖喱酱 1204 字 5个月前

进驻朔方城后,张绣令阎象封府库,所有东西除了粮草之外,其他的不许轻动,布贴广告,安稳匈奴人民之心,同时戒告汉人,不许趁机寻衅报仇,欺压匈奴人,也告诫匈奴人,立马释放被关押的汉人。

这道命令的下达,引起匈奴和汉人的不满。

汉人被欺压得太久,心中都憋着一口恶气,好不容易等到汉人重新控制朔方城,岂能不好好地发泄一般?匈奴人同样不愿意放弃自己府中的汉人,这些汉人在他们眼里就是奴隶,是他们买来的,如何能轻易地放了?

一时间,双方在朔方城内火药味十足。

张绣早就预料到这个结果,提前在城内布防了五千士卒,下令:“城内严禁打架斗殴,违令者,斩!”

一个斩字压住了所有人的火焰。

左贤王府内。

张绣召集了徐庶和阎象商议下一步的行军路线,这个时候,诸葛亮传来战报:亮于蛮汉山阻拦袁绍五万大军,使其不得进;庞德将军英勇超绝,两军阵前斩杀袁绍数将,胜河北良将颜良、文丑;王双、顾明将军亦是身先士卒,为三军表率。

拿着诸葛亮的战报,张绣笑道:“孔明不愧是我军之状元也!凭一万大军阻拦袁绍五万大军寸步难行!哈哈哈!”

说时,将战报递给阎象和徐庶。

阎象点头笑道:“还是主公眼光独到,看出孔明这个人才,早早的提拔锻炼,没有主公,就没有现在的诸葛亮。”

徐庶赞同:“当年主公力排众议,兴办学堂,才有了如此人才济济的局面,看来高手在民间这句话,不是空穴来风啊!”

阎象和徐庶的话很中肯,并没有吹捧的意思。

当年张绣坚持、甚至自掏腰包地管吃管住兴办学堂,目的就是为了能有现在人才济济,天下之才唯我所用的局面。

于是回令道:“令孔明率军继续坚守,袁绍帐下田丰、沮授、审配等人亦是智谋之士,还需小心应对,诸将之功,全部记录在册,等此战之后,逐一表彰。”

“喏!”

传令兵得令后,转身出去。

视线回到府内中央放置的沙盘上,仔细研究着此次南下夹击呼厨泉的路线,同时,也要考虑此战之后,如何处理两族之间的问题。

张绣指着西套平原的饮汉城(后世的银川)说:“如今呼厨泉大军叩关,我们沿黄河而下,经过饮汉城,随后进入六盘山,攻取高平城(后世的固原),截断呼厨泉的后路,对其形成夹击之势。”

徐庶说:“高平城乃是呼厨泉的后路,也是他的重要粮道所在,我们现在孤军深入,直插敌军老巢,若是呼厨泉反应过来,必然会对我军形成包围之势,到时候,我军恐怕要面临险境了。”

这话说得很含蓄了。

他们刚刚占领云中郡、五原郡、朔方郡,但是这里是游牧民族的天下,城内的居民只占其中的百分之四十左右,而呼厨泉在这里有绝对的威望,要是被他夹击包围,后果不堪设想。

阎象说:“孤军深入,贵在一个奇字上,高平城对我们来说,能否攻下的意义不大,就算是截断了匈奴大军的粮道,也会对我军形成夹击之势,他们的粮草不多,我军粮草同样不多,但我们可以利用高平城,进行围点打援。”

“你的意思是我军直接绕过饮汉城,以最快的速度南下奔袭,包围高平城,截断呼厨泉的粮道,然后在其援军的必经之路设伏,围点打援?”张绣看着高平城到萧关的地形图,发现六盘山中间的山谷是个天然的伏击地点。

阎象点了点头。

徐庶的目光看着高平城的地图,也点了点头。

这个办法很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