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伊籍之病(1 / 2)

汉末军阀 咖喱酱 1190 字 5个月前

签约完成,蜀国君臣同庆,大摆宴席款待伊籍,宴席持续了三天三夜,而签约书已经八百里加急地送往了长安。

三日后。

伊籍告别蜀王,乘马车返回。

而长安这边,张绣得到签约书后,立马展开工作,让之前的民夫立刻集结,这次是按照工费结算,唯一的条件就是速度。

村民听说有钱挣而不是强征,纷纷踊跃报名。

十日后,大批的村民拿着开路的工具,前往了南阳集合阳安关,官路的路段是早就商议好的。其实也没有什么可商议的,从汉中进入蜀中的只有三条路,分别是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

只有金牛道是直通成都的,自然选择的就是这条道。

金牛道从勉县起,途经宁强、广元、昭化、剑门、绵竹、成都。

道路非常崎岖,要想在这条路上修出一条官路来,可以说在这个生产力严重不足的时代,是非常困难的,但无论多么困难,道路必须要修的。

好在,当年秦惠文王进攻川蜀时,开凿修路,金牛道的道路有了明显的改善与进步。张绣就准备在这道路的基础上再修一次,增加路面的宽度和强韧性。

协议签约之后,刘璋表示也要为蜀地万民出力,征发五万民夫,与张绣的十万民夫在勉县回合,共同修路。

再修路之前,张绣没有去过蜀地,没有见过大巴山,米仓山,只是在后世的《蜀道难》中了解过,直到修路开始后,这才知道,修川路简直就是修天路,难度非常大,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的大。

以前那些从北方而来的民夫不知道此次修路之艰险,来到绝崖峭壁后,恐惧万分,很多人都不敢干,生怕丧命山崖之下。

无奈,张绣不得不砸出重金,将每日的工费提高了一倍,还增加了抚恤金,但还是有很多人表示退出。

十万民夫,走了四万,剩下的六万再加上蜀民五万,一共十一万人,开始马不停蹄的修路。

一个月后。

再双方签订协约后,刘璋立马命人前往陇西各地交接,但是被陇西官员果断的回绝,表示他们并没有得到张绣的手令,要是蜀官能够拿来手令,他们就会让出陇西郡。

无奈,刘璋立马命张松前往长安,让伊籍出马,要到靖王的手令,快速的办理陇西郡的交接事宜。

张松千里迢迢的赶路来到长安,来不及到驿馆歇息,就急匆匆的来到伊府,却见伊府大门紧闭,他急忙上前敲门。

此时正值晌午,天气炎热如火,张松口干舌燥腹中饥饿,敲了半天也没有见一个人出来,正在他口渴腹饿之时,一个小商贩推着木制的烧饼车路过,口中吆喝着:“卖茶水烧饼咯!”

张松三步并作两步,拦阻商贩:“给我来三杯茶,三个烧饼。”

“好勒!”

商贩先端出三杯茶,然后再去取烧饼。

张松口渴难耐,立马拿起一倍茶一饮而尽,口感冰凉,有些差异的问商贩:“怎得是凉茶?”

商贩笑道:“这位老爷,这么大热的天儿,谁还喝热茶?只有凉茶才能卖出去。”

张松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继续喝了剩余的两杯,然后拿起烧饼大快朵颐,随后付了钱,转身又去敲门。

商贩推着车,吆喝着离开了。

张松站在门口暴汗如雨,忽然感觉肚子有些不舒服,在得到这个肚子发出的信号后,一下子就不对劲了,肚子咕噜噜的响起来。

“不好,凉的加热的,吃坏肚子了。”

反应过来的张松立马变了脸,左右望去,就像找个地方解决问题,但伊籍府邸所在之地都是院前林立,哪里有解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