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海船之事(1 / 2)

汉末军阀 咖喱酱 1125 字 5个月前

航海跟河水不同,海面上的凶险程度要远远大于河面上,最重要的是海面一望无际,要是方向不对,随时都有可能命丧大海。海面上的船要大而稳,吃水要深,唯有如此,方能在破涛汹涌的海面上行驶。

木材准备从川蜀之中运来,虽然路途中的运费比较高,但其他地方的树木满足不了如此庞大的需求量。

张绣要造就的船,就是后世记载中明朝郑和下西洋用的宝船。

按照《明史?郑和传》中记载,郑和下西洋所用的主体船就是宝船,整个宝船宽一十八丈,长四十四丈,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船有四层,船上有九桅可挂十二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三百人才能启航。

如此庞大的船要是造出来,在汉朝这个时代,简直就是无懈可击的,相当于后世航母一般的存在了。靖国目前钻心研发的轰天炮就是要在船上安装的。

前往渤海的路上,张绣问吴淞:“平璋(吴淞的字),朕绘制的草图你也看了,要造出草图上的海船,需要多少木料,多少种树木?”

吴淞算是造船方面的行家,荆州人,被张绣大价钱请来,大靖水军的楼船就是由他一手建造的,效果远胜于楚国的战船。张绣把能否造出如此海船的希望都寄托在吴淞身上了。

吴淞说:“皇上,微臣看了皇上的草图,如此巨大的船只,臣闻所未闻,对臣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不过,臣愿意竭尽全力一试。”

张绣果断地说:“你放手大胆的去试,朕给你五年时间,失败一次那就再来一次,朕不怕你消耗钱财,只需要把好的结果给朕带来。”

吴淞感恩:“谢皇上体恤。”

“说吧!”张绣说,“需要什么,朕都想办法满足你。”

吴淞捋了捋思路,将自己早就想到的用料在脑海中过了一遍说:

“需要的最多的就是南方特有的杉木,杉木易加工,耐湿,能够长时间的放在水里,是优良的船舶用材,估计要占整个海船的六成。”

“然后就是格木,如此大的船,木制必须坚硬,格木的木制坚硬,强度比较大,也不怕虫,是船体的龙骨、舵杆、肋骨等部件的上等用材,占据整个海船的三成。”

“再就是柚木,柚木的话,柚木只有南中以南的地区才有,是造船的最佳材料,需要占据整个海船的一成;如此,才能完成整个海船的所需木材,如此大的海船,整体用料臣估计需要五千料。”

料是古代一种容量单位,五千料,相当于后世两千五百多吨。

如此大的用料让张绣倒吸一口凉气。

原本心里早就预料到吴淞狮子大张口的准备了,但真正的张开口后,任就让张绣吃惊不已,如此庞大的用料,大靖会非常的吃力。

诸葛亮道:“如此大的用料,皇上,恐怕国都都不敢建造了。”

国都的建造也是个未知的无底洞,要是同时在建海船的话,几乎就把整个国库掏空了,可以说,大靖一年的税收基本上全部都放在国都和海船的建造上了。

田璟说:“皇上三思,如今天下为平,若是如此耗资,恐怕天下不稳。”

踏顿光是这么一听就感觉到不可思议,大靖这是要造多大的船,竟然会耗去五千料,这简直就是在海面上建造了一座城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