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国税底蕴(1 / 2)

汉末军阀 咖喱酱 1126 字 5个月前

张绣没想到郭嘉的死亡时间跟后世记载中的相同,都是公元207年。隐隐约约的,有些事儿还是按照历史的轨迹在发展,张绣改变的很多,但也有无法改变的。

对大靖来说,郭嘉的死是个好消息。

没有了郭嘉的帮助,曹魏的实力就削弱了一半左右。以前曹操出征,会将荀彧留在京都照顾大后方,将郭嘉带在身边出谋划策。如今郭嘉去逝,原本属于曹魏的司马家族也已经投靠了大靖,整个曹魏的人才逐渐的凋零了。

不仅仅是文官方面,还有武将。

徐晃、于禁、许褚、夏侯渊等曹魏上将在于靖国的作战中而阵亡,曹氏家族中的曹昂、曹彰都死在大靖手中;张郃、高览等将投靠大靖;戏志才也在南阳之战中被刘备扣下,成为刘楚的谋士。

原本跟随在曹操身边的将领都已经不在。

如今,能够撑起整个曹魏的,恐怕只有荀彧、曹仁两个人了,但光凭他们两个,焉能是大靖的对手?

躺在摇椅上,将手中的情报随便放在旁边的桌岸上,端起旁边热气腾腾的茶慢慢地品尝起来,同时开始思考下一步的打算。

如今天下还有刘楚、曹魏和东吴三国未平。

东吴不着急,等海船造出来再打都不迟,有孙尚香的这层关系,还不好太早的攻打吴国,而且吴国并没有跟大靖接壤的地方,想打也得先灭了刘楚或者曹魏。原本这是个选择题,现在郭嘉一死,就成了单选题了。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曹魏的底蕴还是有些字的,而且那些还存在的武将对曹魏忠心耿耿,想要灭了曹魏,还是有些难度的。堵阳城的大战落幕不久,需要修生养息,而且冀州和幽州的国策还没有贯彻下去,不易动兵。

只能慢慢来了。

抿了口茶,望着窗外的桂树,默默盘算着。

冀州的士族处理完毕后,抄出了两千多万两的资产,全部都放在海军的建造上了,算是海军的启动资金;京都的建造也准备慢慢动工,国库先调拨过去了五百万了银子;轰天炮还在研发之中,调拨了三百万两银子;水军的战船得重新造,陆军的武器、战甲都在更新换代中,这就得两百多万,冀州、幽州又在修路引渠至少得千万两……。

一想到钱,张绣就开始头疼了,去年一年,靖国的税收五千七百万两白银。

跟曹魏的一场大战下来,就花费了两千四百万两白银,直接耗去大靖一半儿的国库,但好在结果是好的,有了冀州这个粮食之国,再加上今年还有上甄靖酒的外售,今年的国税应该能达到八千万两左右。

不过也证明了一点。

打仗打的就是钱粮,打的是国家的经济底蕴。

按照贾诩的估算,曹魏如今的国税每年只有一千万两左右,黄灾直接导致中原的收成几乎为零,能有这个数字,都是按照高了估算的。刘楚也有将近两千万两的国税,这几年刘备大力发展国力,实力提升了不少。吴国有将近四千万两左右,算是天下第二强国了。

这样比较起来,吴国和靖国联合,就可以直接灭了曹魏、刘楚。但这样的话,吴国也就跟着发展起来了,孙策可不是个吃素的主,能够拿出传国玉玺来换取兵马的人物,绝对是个有野心的狠家伙,要是给他足够的发展空间,后期的潜力很大,又加上周瑜、鲁肃等人的协助,将会更加难打,张绣的统一梦恐怕会延后。

这不是张绣想要的结果。

最好就是让孙策蜷缩在东吴不要出来,让自己横扫中原,顺带将他赶出徐州。

当然,这只是张绣一厢情愿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