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火器研发(1 / 2)

汉末军阀 咖喱酱 1153 字 5个月前

“百炼成钢”出自三国魏·陈琳《武军赋》:“铠则东胡阙巩,百炼精钢。”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知己》:“萧若百炼之钢,不可屈抑。”

百炼成钢是古人一项独特的炼钢工艺。

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炼钢的生产,最初的钢都是海绵铁。炼钢时,将海绵铁放入炉内,让它在受热中渗碳,到一定温度后拿出来锻打,这就是最早炼成的钢,反复锻打的次数越多,钢的硬度就越强,于是,工匠便把加热锻打的一定次数定为正式工序,也成为百炼成钢中重要步骤。

秦和西汉时期,用生铁炒钢的新技术出现,工匠们把百炼工艺改为用炒钢或熟铁作为原料,使百炼成钢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按照古代的记载,大炮多半都是由锻铁和青铜铸造的。

锻铁相当于后世的低碳钢。

但这两者跟钢比起来差距不小,张绣利用后世的知识,开始大规模的炼钢,汉朝时期已经具备炼钢的技术,大规模的炼钢并不是什么困难之事,有了产量的钢,张绣就可以放开手脚做事了。

国家有了足够的钱,张绣大手一挥,给火器营又拨了三百万两银子,在深山老林之中,专门研发火器。同样是五年时间,必须要研发出两样东西,一个是后世著名的燧发枪,一个就是大炮。

虽说轰天炮车的威力已经达到了这个时代的巅峰,但张绣并不满足于此,下大本钱就要发出更加厉害的火器,从后世而来的张绣深知火器的厉害之处,要是燧发枪研发成功,那就是骑兵的噩梦。

枪管和炮管的制作自然是不可能靠打造完成,毕竟要制造这个玩意儿以现在的工艺水平是绝对不可能的。工艺虽说没有,也有自己的办法,那就是用模具来做。

原理很简单,先制作一个铁模,然后将融化的钢水倒入模具中,等冷却之后,就能得到一个完整的火炮。当然,这样做出来也有个缺点,那就是管内凹凸不平,管內管外只能靠手工打磨。

前世的张绣对燧发枪有一定的了解,大概的样子是有些记忆的,原理也知道一些,但是想制作出来,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儿。

张绣将燧发枪的草图绘画出来,召集了火器营的能工巧匠,给他们讲述了燧发枪的制造原理,让他们合力研发燧发枪。张绣下旨,五年内要是能够研发出燧发枪,奖励千金,御赐爵位。

有如此巨大的诱惑,火器营的工匠们牟足了劲钻入到研究之中。

很快。

在模具的帮助下,最早的一根枪管先制造了出来。

模具浇筑出来的枪管表层有凹凸的小颗粒,经过工人的精心打磨,原本粗糙不堪的枪管变得光滑明亮,虽然比不上后世的,但也满足了张绣的预期。

“不错!不错!”

拿着枪管把玩儿了一会儿,张绣满意地笑着,“枪管其实是整个燧发枪中最重要的部分,火药的研发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基础,钢珠也不难打造,就算钢珠不行,铁珠也可替代。最难的就是枪管的制作,要是枪管制造不成功,就容易炸膛,火器营就组建不起来啊!”

张福坐在下面,恭敬地听着张绣的话。

这个张福就是轰天炮车的制造者,后期的研发都是由张福来领导的。这个张福不是别人,是张鲁的儿子。汉中张氏钻研丹药多年,从天道教祖师张陵、其父张衡,再到张鲁,张鲁之子张福,四代钻研炼丹之术,对火药的三个配方非常的了解。

当年张绣研发轰天炮车之时,最先想到的就是张氏父子。

张鲁已经沉迷于修炼无法自拔,不愿意出山,就让自己的长子张福下山协助张绣研制火药。张福对火药虽说没有研究,但是对制作火药的三种原料是非常的熟悉,在张绣的点拨下,黑火药很快就研究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