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荆南异族(1 / 2)

汉末军阀 咖喱酱 1140 字 5个月前

大靖能够支撑下来如此大动作的作战,归根结底的主要原因就是有钱,有粮;粮草方面,靖国采取的分田政策,没有什么官绅不纳粮,凡是大靖子民,都要纳粮,百姓把这种纳粮叫交皇粮。

由于按照人头分地,使得靖国在短时间内人口大增,粮食的上交也更加的多,使得大靖各地的存粮大户存满了粮草,大战爆发后,各地粮草从存粮大户的粮仓里面拉出,支援战斗,这也是张绣敢一次性动用三十多万大军的底气。

金钱方面。

此战爆发前夕,张绣就在全国推行了大靖民钞,让富家大户将存金存银全部交给国家,国家按照年限支付一定的利息;开局在几家大户的联合推动下,大靖民钞成功地应用起来,随着这几年的发展,各地的商人、大户已经离不开大靖民钞了。

大靖的威望、信服力直线飙升,各家各户的存货从金银变成了大靖民钞。

金银上归国家,张绣就有足够的钱来各种操作,首先是对靖京的建设,自然是要传承万年的大国国都,自然不能潦草简略,一定要大气磅礴,雄红壮丽。

这方面就交给工部的人去做。

然后就是推动藏州、益州、北州三地的发展,藏州山高地远,虽建立州治,但归属感并不是很强,只有让两地联系起来,加强管理,才能让藏州百姓对大靖有归属感,最好、最长远的办法就是文化教育。

文化的力量不可轻视,从长远看,文远深入的力量要远远大于武力。

有了钱,张绣下令在藏州各地建立学堂,每年乡、县的优异者,破格可提拔为当地官员,更优异者,入京参加殿试,藏州百姓的殿试享受优惠政策。

还有就是今年刚刚打下来的荆州。

荆州南部的十万大山之中,都已异族居多,各个族的文化不同,差异很大;以前刘备掌管荆州时,无力去深入管理,只要他们不叛乱就可以,但张绣对待异度的态度不同,他拥有后世先进的思想,有大家族、一家亲的文化归属感,认为这些人虽为异族,但也是这片大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荆州归入大靖后,张绣首先想到的就是深山老林中的这些人。

桂阳还在刘备手中还管不上,但其他地方,张绣准备挖山开路,将里面的人跟外界联系起来,推行各地各族的经济发展,推动各地的民生。

“京都的事儿,蔡瑁已经给朕禀报过了,”张绣点点头,“眼下战事刚刚平定,不宜大动干戈,迁都之事往后推一推,就定在后年吧,今年是建隆十四年,待全国休养一年时间,到建隆十六年,选个日子,再迁都不迟。”

三相点头称是。

张绣摆弄着甘宁送来的情报,上来写着是关于荆州南部异族之事,南部地区深山老林,完全被大山包围,简直是无路可走,更不要说在茫茫大山中寻找那些异族了。

他手指点着甘宁的情报:“这是甘宁送来的情报,你们看看!”

苏瑾赶紧双手取过情报双手先递给了贾诩。

片刻后,贾诩看完递给刘晔,最后是李儒。

三人快速地看完后,都沉默下来,大脑中急速地思索着相应的对策,预测接下来皇帝会问的问题,自己该如何回答。

片刻后,张绣说:“贾相,你说说,荆南之事,该如何处置?”

贾诩准备了腹稿,缓缓开口:“回皇上的话,荆南之地因山脉连绵,峰峦重叠,数不清、点不尽,故而有十万大山之称,‘十万’系南壮方言,实际是‘顶天大山’之意;想要打破着顶天大山,恐怕不易,动辄引动百万之民,千万金财,非几年之功不可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