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孔家:?(2 / 2)

常升的脸上却浮现了赞许和宽慰的神情,能够正式,并预设更加不堪的人性,小朱的对于世事认知的成长显著啊。

半开玩笑道:“姐夫近来的眼界见涨啊。”

倘若苏州府的舆论一发不可收拾,曲阜孔家的大义灭亲几乎是必然之举。”

“毕竟是孔圣之后,圣人嫡传。”

“只要诚恳致歉,凭借他们积攒千年的名望,天下读书人断然没有步步紧逼的道理。”

“可是,姐夫还记得我俩曾经争辩过的为官之道吗?(见173章),除了真正求学的儒生,天下读书人里,可从不乏求官的投机者。那些想踩着孔家的尸体作为进身之阶的人,会容许这么个好不容易将孔家拉下神坛的破绽,被孔家轻易糊弄过去么?”

“有他们在一日。”

“除非真正龟缩,孔家就别想得一刻消停。”

“可是要舍弃过往一切优待,如今的曲阜孔家又怎能愿意。”

“所以,朝廷什么都不需做。”

“只需要不许人强权镇压这些投机者,自可坐收渔利。”

“再不济,不还有苏州的那几个报社骨干可以利用,代为给那些投机者指引么。”

看着总有无数条应变思路的常升。

朱标自愧弗如,心中却对常升的布局纵深产生了好奇。

“你刻意留下那几个苏州籍,本来落选发回原籍的应试举子加入大明报社时,是否就做好了这一日对孔家的布局?”

“姐夫太高看我了。”

“我又不是神仙。”

常升连连摇头。

虽说他是对孔家的出现和应对做了预设。

可相隔两月提前留备,他也不敢保证一定能保证用得上,说十成概率太狂,充其量七八成吧。

这种布局能力,还是别透露给小朱的好。

免得扎了某个小心眼糟老头的心。

“我当初选择留下他们几个,不过是认清了这些人的秉性,就如茹太素的优劣一般,将他们放在了一个合适的位置上而已。”

“算起来他们都是典型的投机者,说是吃里扒外的小人也不为过,对于煽风点火,春秋笔法熟烂于心,若是留在朝廷,必然与国无利,与社稷有害,戕害百姓,媚上欺下。”

“可放在报社。”

“他们就是可堪一用的歪才。”

“倘若将来朝廷想要对哪一国出兵征战时,让他们提前粉饰两国友好,不仅可以麻痹敌国,还可以欲抑先扬。”

“一旦两国开战,让他们再行煽动点火。”

“当初的关系有多亲密,制造大明被友邦被刺的“舆情”时,天下的民愤就有多深。”

“届时朝廷会发现。”

“朝廷根本不需要如何动员或给百姓一个交代,不把这友邦打出屎来,大明的子民都不答应。”

“唯一的问题,就是大明的主帅能否致胜。”

“至于孔家的出现……”

常升顿了顿,摊手道:“那充其量算一个意外。”

“只是恰逢道衍求助,再加他们正好有空,便提前给他们一个目标,让他们练练手。”

朱标:“……”

正好有空……

练手…

明明是千年传承的圣人嫡传世家,在常升的嘴里,却沦为舆论战的“陪练经验包”?

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