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鸡鸣驿陷落(1 / 2)

阿剌知院从也先大营出来,额头上都是冷汗。

也先最后的话,明显有试探的意味在里面,虽然不知道是在哪里出了纰漏,但是很明显,也先已经对自己起疑了。

难道是自己没有按照他的意思攻打宣化城?

不对啊,自己对于不攻打宣化城的解释很合理,宣府本就是营堡众多,不清扫掉这些地方,也先怎么可能安心攻打宣化?

难道是因为鸡鸣驿的原因?

也没有问题啊,鸡鸣驿虽然小,但是离得远啊,距离宣化整整六十里呢,过去都要好一阵子,更别提拿下了。

难道是自己和大明暗中联系的事情被也先知道了?

这个就更没可能了!自己也只与胡濙联系过一次,而且已经过去很久了,有脱脱不花和阿噶巴尔济的前车之鉴在,大明再怎么糊涂也不至于再犯这种错误。

阿剌知院想了半天也没有想明白,头还愈发昏沉起来,索性不再去想这件事,快马回了自己的大营休息,整整一夜没睡,他需要好好睡一觉,彻底恢复过来再说。

也先大营里,也先端坐在大汗的主位上,低头思索着什么。

他最初派阿剌知院先行南下,目的就是试探一下阿剌知院对于自己称汗的真实想法,顺便利用巴图特部的实力来削弱一下宣府的兵力,虽然阿剌知院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思直接攻打宣化城,但是也扫清了宣化周围的兵力,为自己攻打宣化铺平了道路,而且在接到守卫鸡鸣驿任务、独立对抗大明援军的时候,阿剌知院也没有拒绝,而是直接答应了下来,但是也先就是觉得这件事有些奇怪。

这是一种直觉,与理智无关。

也先曾经依靠他的直觉渡过几次危险,所以对自己的直觉还是比较相信的。

不过话说回来,也先感觉奇怪,也只是他的直觉而已,并没有丝毫的证据,想要以莫须有的罪名来对付阿剌知院,那他这个大汗也太跌份了。

而且阿剌知院身为巴图特部的酋长,怎么也不可能以这种罪名来处理,不然整个巴图特部肯定会和自己闹翻的,自己还怎么来做这个统领草原的蒙古大汗,要知道,即便是以成吉思汗巅峰时候的威望,他也没有因为自己的直觉明目张胆地对付哪个人。

但是这件事的确是太奇怪了,也先总感觉哪里有问题,只是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没办法只得停止,将自己的思绪转移到宣府的战事上来。

以他得知的消息,宣府总兵、昌平候杨洪已经将周围营垒的大部分人马调到了宣化城里,如今宣化城里塞了好几万人,目的就是为了集中兵力防御,不给也先各个击破的机会。

所以,现在也先要面对的大明军队主要分两块,宣化城里的数万守军,和怀来那面的十八万援军。

怀来那面的十八万援军,也先并不在意,虽然不知道统兵之人是谁,但是也先不在乎,反正明军原本的三大营被他在土木堡灭掉之后,大明就再也没有能在野战上击败他的军队了。

如果怀来那面的援军不动,那他也先就不用在意。

如果援军出动,来援助宣化,搅乱自己的攻城,也先也不是很担心。

毕竟援军过来的路上,最近也有整整七十里的路程,路上还卡着个鸡鸣驿,他也先有足够的时间预警。

再说了,援军出动才好呢,固守营寨,回头攻打起来很麻烦,对于宣化的守军也是个希望,出来到野外,他也先完全可以留下一点兵力监视宣化城的守军,将大部分的力量投入到歼灭援军的战事上来,相信援军不大可能在野战上击败自己。

而且援军被自己消灭的话,相信对于宣化的守军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京师的援军全军覆没,再也没有支援的能力,大同方面又被赛罕王牵制,一样无法派人支援,数万人困守在一个宣化城里,周围被十几万蒙古人围困,粮草军械无法再运进来,数万守军只能绝望地等死,当然,他们还可以开城投降。

想到这里,也先越来越觉得自己应该先想办法干掉这支援军,没了援军,宣化城方面的战事会顺利许多,于是立刻将手底下的将领和诸多鞑靼首领叫了过来,商议自己的想法,分配每个部落的任务。

另一面,鸡鸣山脚下,鸡鸣驿。

这座后世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古驿站,如今正在被上万蒙古人围困攻打,整个鸡鸣驿都在摇摇欲坠。

这时候的鸡鸣驿还没有后世的那种规模,那是成化十七年才修筑的堡垒,隆庆四年才加高城墙并包砖,但这是一百多年以后的事情了,现在的鸡鸣驿只是一个规模比较大的驿站,因为卡在京城到宣府的必经之路才显得有些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