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皇帝遇刺和难缠的大臣们(1 / 2)

朱祁钰遇刺的消息是事发三天之后才传到内阁的。

这件事朱祁钰原本打算保密,让厂卫秘密查探便是,舒良和卢忠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并没有让厂卫泄露出一丝一毫的消息,内阁能够知道这件事,纯粹是一个巧合。

起因是宛平县知县上报,有农人在路边发现一根箭矢,箭头箭杆上还有血迹,农人随即上报宛平县,知县随即派出衙役去现场探查,却没有发现任何尸体,也没有打斗的痕迹,事情诡异,知县便上报给了顺天府,顺天府府尹王贤察觉不对,于是也派人过去勘察了一番,但是仍旧是一样的结果。

按理来说,府县两级都没有探查出来什么结果,又没有人报案,依照以往的惯例会先将案子搁置起来,等有了线索再说,但是凡事就怕有个意外。

衙役回报的当天,内阁督管刑部的石璞刚巧过来找王贤商量一件事儿,石璞也是做过刑部尚书的人,王贤也就没有避着他,直接让衙役汇报了调查结果,石璞也就知道了这件事情。

但是,石璞是怎么把这件没头没脑的事情和皇帝遇刺联系起来的呢?其关键点就在司礼监大太监王成身上了。

石璞纵横朝廷,即便是投靠过王振都能屹立不倒,靠的就是他做墙头草的直觉,但是,许多人都不明白,一根墙头草肯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但是为什么石璞就能屹立不倒,甚至还进了内阁呢?

这个问题只有熟悉石璞的人才能回答,因为石璞最大的本事不是左右摇摆,而是他的能力很强,只要是上面交代给他的事情,石璞都能办得妥帖,唯一一次失手就是在辽东的时候,不过那也不能怪他,根子还是在阿噶巴尔济太废物了,石璞也没有能力救他。

石璞这几天入宫值守,刚巧碰到了同样当值的大太监王成,虽然王成没有任何异常,但是石璞还是从王成的身上闻到了一股浓浓的药味,而且是金疮药的味道,石璞当即关心了几句,毕竟这位王成王公公可是天子亲信,石璞关心几句,也能和他拉好些关系。

现在听顺天府衙役这么一说,石璞不由自主便想起了王成的伤。

按照王成的说法,他是在亲自为皇帝清扫案几的时候不小心弄倒了烛台,被烛台上固定蜡烛的尖刺伤到的,并没有什么大碍,但是现在看来,这也有可能是他在说谎。

因为石璞知道,宫内的洒扫都是直殿监的事情,完全轮不到王成亲自动手,所以王成不可能被烛台尖刺伤到。

而且皇帝最近每隔七天就要出城一次,基本上都是兴安和王成轮流伴驾,前几天那次正是王成陪着出去的,走的路正是要经过发现带血箭矢的位置。

皇帝出城,王成伴驾,他们走的路上还发现了带血的箭矢,石璞很容易便推测出了一个可怕的可能性——王成王公公受的伤,是为了保护皇帝周全,那么这就一定会发生一件事,皇帝遇刺。

石璞心中大惊,也不再和王贤说什么其他事情,急匆匆赶回了内阁,将这件事情和内阁的几位同僚说了。

经过几个人严谨的分析和推理,尤其是还有胡濙这位老臣的补充,几个人立刻确定,宛平县的箭矢案和王成的伤脱不开干系,那么,石璞推测的皇帝遇刺也是有极大可能性发生的,王直等人哪里敢怠慢,连忙集体入宫求见,希望从朱祁钰的口中得到证实。

内阁集体求见,朱祁钰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情,立刻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不过让朱祁钰没想到的是,王直一进门就直接问道:“陛下,您前几天是不是遇到了刺杀?”

朱祁钰一愣,不由自主地问道:“王老爱卿是怎么知道的?”

王直等人也是一愣,出声问道:“陛下您真的遇到了贼人?”

朱祁钰这时候才反应过来,出声否认道:“没有,什么贼人能越过宫中的重重防御来刺杀朕?朕倒是真的想见一见这位高手。”

王直不悦道:“陛下,您方才都承认了,为何还要否认?”

“朕方才承认什么了?”朱祁钰立刻反问。

金濂提醒道:“方才王老大人问您是不是遇到了刺杀,您反问王老大人他是怎么知道的。”

朱祁钰立刻耍无赖:“那怎么了?朕有提到过一个字承认有人刺杀朕吗?”

好吧,金濂无语了。

石璞这时候站出来道:“陛下,臣斗胆,可否请司礼监王成王公公过来一趟。”

朱祁钰立刻就明白了,自己被刺杀的事儿和王成有关,当初的箭矢还是王成替他挡的呢,好在箭上没毒,王成只是受了点皮外伤,并没有什么大碍,朱祁钰让他休息一段时间,但是却被王成拒绝了。

“老奴向来是伺候在陛下身边的,若是老奴突然有几日不见了,那朝臣们会更加怀疑您的。”王成这么说,朱祁钰也只好答应了下来,反正宫中的御医医术没问题,药物也都是顶级的,这点伤势对王成的差事没有任何影响。

没想到王直等人知道遇刺之事,居然是从王成那里得知的。

不过王成的态度在那里摆着,朱祁钰不相信他会出卖自己,那么这个石璞是怎么知道王成的事儿的呢?

朱祁钰看向石璞,问道:“石爱卿,你叫王成过来干嘛?”

“自然是证明陛下遇刺之事。”石璞立刻答道。

朱祁钰强辩道:“今日是他轮休的日子,昨天他就和朕说了,今天要去城内闲逛,现在没人知道他在何处,所以王成过不来,石爱卿还是别想了。”

石璞顿时无语。

刚才他特意找小宦官问过,王成今天压根没出门,就在自己的卧室休息,皇帝这是当着他们的面睁眼说瞎话呢!

但是朱祁钰毕竟是皇帝,他们身为臣子,不能说皇帝说谎,即便说谎了也不好拆穿他的谎言,所以朱祁钰说王成出去了,那王成就是出去了,如今在王成卧房休息的那个人,只是一个长得像王成并且名字也叫王成的其他人,而且碰巧他还是司礼监掌印大太监,一切都是巧合而已。

石璞不方便说什么,王直却不会惯着朱祁钰,直接朗声道:“陛下不承认也不要紧,老臣已经让六部尚书和都察院陈御史入宫了,哦,对了,还有大都督府军法司尚书于谦,到时候他们会带着证据过来的。”

朱祁钰顿时大怒,面容扭曲地喝问道:“王老爱卿,你这是什么意思?”

“老臣没什么意思,只是想提醒陛下,您身为大明天子,身系大明社稷,百姓福泽,不是可以肆意妄为的,如今您居然连遇刺这等大事都来瞒着臣等,这明显就是信不过臣等,若是等仪尚书他们来了亲自询问,臣相信您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的。”王直毫不畏惧地回答道。

朱祁钰立刻就怂了,轻声道:“王老爱卿何必如此?朕怎会信不过你呢?”

王直也不说话了,只是站在那里等着仪铭于谦他们入宫。

没过一会儿,兴安进来禀告,六部尚书、大都督府军法司尚书于谦和都察院左都御史陈镒入宫求见,而且不只是他们,还有顺天府尹王贤。

王直眼睛死死地盯着朱祁钰,朱祁钰没办法,只得应允。

等一群人进了奉天殿,朱祁钰有气无力地道:“诸位爱卿都来了啊,都坐吧。”

朱祁钰给朝臣们设计的议事椅就放在奉天殿内,兴安早已安排人搬过来摆好了。

众人坐下,仪铭出声:“陛下,王老大人说要臣等入宫议事,不知道是什么事情,还请陛下明示。”

朱祁钰看看王直,心说这个老家伙还行,没有把事情闹大,不过如今殿内的这些人也都不好相与,朱祁钰无奈道:“王老爱卿,既然人是你找的,那你就和他们说吧。”

王直点点头,站起身说道:“诸位大人,老夫今天请诸位过来,是有一件事关江山社稷的大事,需要诸位齐心协力来做。”

内阁首辅说话了,仪铭不能不接,出声道:“请王老大人明示。”

剩下的人也都纷纷出声:“请王老大人明示。”

王直深吸了一口气道:“今日石璞石大人去顺天府议事,偶然得知了一件事情,就在三日之前,宛平县有农人在路边的草丛中发现了一根带血的箭矢,而石大人又碰巧知道,司礼监掌印王公公前几日受了伤,石大人将此事与内阁说了,我们内阁的一致推测是......”

王直顿了一下,道:“陛下可能遇刺。”

众人大惊,随即大哗,仪铭立刻就想问王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猜测,他是朱祁钰的第一心腹,最关心朱祁钰的安危了。

一旁的于谦也是眼神一冷,也想出声询问。

不过王直立刻伸手制止了他们,继续道:“诸位同僚,老夫这样猜测是有依据的。”

“相信你们有的人已经知道了,陛下自入冬以来就经常往宛平那面跑,平均每七日就会过去一趟,已经形成规律了,三日之前正是陛下去宛平的日子,伴驾的是王成王公公,而王公公这几日身上有伤,而且石大人闻到了,正是金疮药的气味,再加上宛平县报上来的箭矢之事,内阁一致认为,此事和陛下有关,应该是陛下遇到了刺杀,王公公忠君报国,以身抵挡了箭矢,陛下这才安然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