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那是皇帝?(1 / 2)

“那这次你找到建文皇帝的下落了吗?”朱祁钰问道。

胡濙没有立刻回答,反而是垂下了头,语气低沉,夹杂着一股悲哀,缓缓答道:“找到了。”

“你杀了他?”朱祁钰又问道。

这件事情在历史上是个迷案,所以朱祁钰敢肯定,建文皇帝肯定没有被带回南京,所以只有被杀的一种可能。

胡濙摇摇头,悲伤着回答道:“老臣是建文皇帝钦点的进士,怎能行此弑君之事?老臣见到他的时候,他已经薨逝了。”

“已经死了?”朱祁钰彻底惊讶了,问道:“他不是已经到了沐府吗?为何还会死了?难道是沐家人杀了他?”

“不是。”胡濙说道:“建文皇帝是中了云南的瘴气之毒而死的,沐家人只是没有救他而已。”

朱祁钰点点头,没有问为什么。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好问的,沐家世代镇守云南,本就是大明最大的非朱姓势力,建文帝对自己的亲叔叔们下手都丝毫不留情面呢,对于沐家自然更不会客气,如果建文帝真的削藩成功了,那下一个动手的目标肯定是云南沐家,所以沐家人绝对不会对他客气。

要是这时候沐家的家主还是黔宁王沐英,也许派人救治一番,毕竟建文帝是朱标的儿子,看在兄弟的面子上还会出手帮个忙,但是那会儿的沐家家主已经换成了黔国公沐晟,对建文帝完全没有什么好感,所以建文帝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

胡濙带着悲伤的语气继续说道:“当时老臣见到建文皇帝的第一眼,差点没认出他来。”

“因为瘴气的影响,建文皇帝整个人都瘦得脱相了,皮包着骨头,脸上几乎没有一点肉,老臣甚至可以直接从腮颊看到他的牙齿轮廓,当时老臣也气愤地质问过黔国公沐晟,为何不救治他,但是黔国公沐晟只问了一个问题,就让老臣哑口无言了。”

“什么问题?”朱祁钰问道。

“黔国公问我,你如今是四叔的臣子,可是还要忠于朱允炆?”胡濙缓缓回答道。

朱祁钰点头:“的确,你当时是怎么回答的?”

胡濙的眼神中浮现出坚定的神色,回答道:“老臣当时就悟了,既然已经做了太宗的臣子,凡事就必须站在太宗的角度来思考,故而老臣立刻就向黔国公道谢,然后马不停蹄地赶回了京师,结果太宗那会儿已经出发北征了,老臣到了宣府才见到他。”

“太宗皇帝得知老臣回来,立刻招老臣入帐,在帐中说了整整两个时辰,问遍了这些年的经历,这才放老臣离开。”

“那建文皇帝的遗骸呢?”朱祁钰问道。

胡濙答道:“不知道,老臣回来之后就留在南京任职,据说沐家人将建文皇帝的遗骸送出了大明,应该是埋在了得冷国。”

“得冷国?”朱祁钰想了好一会儿,这才想起来,这个所谓的得冷国就是后世的缅甸。

朱祁钰问道:“那三保太监下南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也是假的了?”

胡濙这会儿的心情已经调整过来,平静道:“对,三保太监下南洋主要是为了解决朝廷缺钱的问题,和寻找建文皇帝没什么关系,只是假借寻找他的借口罢了。”

“好吧。”朱祁钰没有继续问下去,而是换了个话题道:“我皇爷爷不用你,是不是也和你寻找建文帝有关?”

“对,因为寻找建文帝之事极为隐秘,仁宗皇帝并不知道,但是他知道我经常给太宗上奏密疏,对我心存疑虑,故而让老臣留任南京,转任太子宾客,兼南京国子监祭酒,万幸得宣宗皇帝看重,老臣这才被召回中枢。”胡濙回答道。

“所以这才让你对父皇极为忠诚的?”朱祁钰追问道。

胡濙点点头,道:“正是,宣宗皇帝登基之后,老臣便被晋升为礼部尚书,感念宣宗皇帝隆恩,老臣自然是要对他忠诚。”

朱祁钰看着一脸怀旧的胡濙,突然问道:“父皇看到了你的忠诚,所以就在临终前命你与三杨、张辅一起辅佐皇兄,皇兄被掳到草原之后,你才那么积极,即便是冒着得罪朕的风险,也要将他救回来?”

胡濙没想到朱祁钰会这么问,想了一下才道:“对,宣宗皇帝让老臣辅佐先皇,老臣自然不会违逆,然而三杨早逝,张辅殁于土木,宣宗托孤的五人只剩下老夫还活着,所以老夫必须要站出来,想方设法营救先皇回来,即便被陛下治罪也在所不惜。”

朱祁钰却是突然一笑,摆手道:“胡老大人不要用这种语气说话,朕又没有怪罪于你,先皇毕竟也曾是我大明的皇帝,救他回来理所应当。”

“不瞒胡老大人,其实朕当时已经有了救回皇兄的计划,只不过还没有施行而已。”

胡濙看着满脸笑容的朱祁钰,心中却是有些发寒,不过今天这架势,明显皇帝是打算把话全都说开,于是他也放肆了一回,出声问道:“那陛下为何要拆分礼部?难道不是针对老臣的吗?”

朱祁钰点头道:“胡老大人果然聪明,拆分礼部的确是针对你去的,不过胡老大人莫要忘了,在拆分礼部之前,你已经在礼部尚书的位置上坐了二十多年,整个礼部都在你的掌控之下,这让朕怎么安心,所以朕拆分礼部,就是希望你能认清现实,不要总是和朕作对,毕竟现在的大明皇帝是朕,不是皇兄。”

“但是从英宗皇帝回来之后,老臣也没有和陛下作对过啊!”胡濙实在是有些委屈。

他只是想救朱祁镇回来,这样他也能对得起宣宗皇帝的重托,所以,从朱祁镇回到了京师之后,他就再也没有折腾过,还联络了阿剌知院这枚棋子呢。

朱祁钰看着一脸委屈的胡濙,缓缓问道:“那这次你为何要给太皇太后出谋划策,诋毁朕的儿子呢?”

胡濙心中大惊,好在他修养深厚,脸上并没有表露出来,反问道:“陛下何出此言?老臣已经许久没有见过太皇太后了啊!”

朱祁钰却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淡淡问道:“这么说,你府上的管家深夜探访会昌伯府,只是因为一些生意?”

胡濙明白朱祁钰这是知道了自己的安排,只得沉默不语。

朱祁钰笑道:“怎么?胡老大人怎么不说话了?莫非是朕猜错了?”

话都说到了这里,胡濙不得不答,于是出声道:“陛下猜的没错,此事确是老臣谋划的,只是由太皇太后和会昌伯府出面操办,老臣并没有参与进去。”

朱祁钰嗤笑道:“胡老大人不必紧张,其实你们谋划此事,无非是为了太子之位而已,朕很是理解。”

“难道陛下您没有换太子的想法?”胡濙从朱祁钰的话语中听出了一些异样,惊讶问道。

朱祁钰笑了笑,反问道:“朕什么时候说过要换太子的事儿了?”

胡濙哑口无言,目瞪口呆。

对啊,皇帝压根就没有在任何场合提到过换太子的事情,但是为什么自己会感觉到不对劲呢?

“怎么?是不是感觉很奇怪?胡老爱卿现在是不是在想,朕为什么不换太子。”朱祁钰看着一脸懵的胡濙,出声问道。

胡濙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惊讶道:“陛下为何不打算换太子?”

朱祁钰笑道:“如今的太子才几岁,朕的长子才几岁,两个还上蹿下跳的小屁孩,能看出来什么,怎么也得等到及冠了再说,朕还年轻,他们想要登基继位还早着呢!”

胡濙也被朱祁钰的话逗笑了,点头道:“也是,太子和皇长子都还小,谈继位之事还早得很,陛下的确不必着急。”

朱祁钰继续道:“再说了,朕对嫡长子继承皇位的作法就不是很认同,将大明的江山社稷和千万黎民百姓托付于一个不够贤明的皇帝身上,这才是上一任皇帝最不负责任的想法,所以朕挑选继承人,首要就是要足够贤明,懂用人,会用人,事情有你们这些大臣负责呢,又不需要他亲自做。”

胡濙这下子彻底被震惊了,嫡长子继承制乃是从古至今几乎所有皇帝都认可的作法,因为贤与不贤是可以装出来的,但是长幼尊卑这种出生就确定的却是没法装的,而且但凡是废长立幼的王朝,几乎都出现过乱象,有的甚至直接改朝换代的了。

胡濙出声劝道:“陛下不可,自古嫡长子继承家业乃是至理,陛下不可随意废弃,否则朝廷必会出现问题啊!”

“昔日隋炀帝杨广就是个例子,陛下不可不察。”

“杨广吗?”朱祁钰笑道:“其实杨广在朕的眼睛里,也是一个合格的帝王,只是做事太过急切了一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