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特产,贡品?(2 / 2)

解决办法倒是有。

要么修路,至少要修出西通江西、北通浙江的官道。

但是即便是凤阳的工程队来修,最快也要半年时间才能投入使用。

可老朱有耐心等那么久吗?

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走海运。

建立一条北通舟山、松江、威海卫,直至津门的航线,这样是能将南北资源整合,是最快捷和便利的办法。

但是要想走通这条路,必须先解决永宁卫的周家父子。

永宁卫位于泉州东南,就在出海口上。

泉州海事局所有的船只要想出海,必须经过永宁卫的防区。

在没有老朱旨意的前提下,周家父子能轻易放自己出海吗?

老朱不可能直接授意周德兴放任苏谨走私,苏谨也确信,老周父子或多或少早就掺和了走私的生意。

泉州海事局一旦成立,最先冲击的就是周家父子的生意。

“脑仁疼啊...”

苏谨扶额苦笑:“看来还是要去找找周家父子,探探他们的口风。”

苏根生忽然从门外露出半个脑袋:“二叔,你要的太子参、茶叶那些东西都送来了。”

“是吗?”

苏谨眼睛一亮。

仅靠外面的货物,没有自己的特色,泉州,乃至整个福建是做不大的。

做到最后,也只能靠贸易口的位置来赚取一些利润。

可沿海比泉州位置好的港口不知凡几。

不说岭南广州那边的贸易港,就说福建沿线,中左所(厦门)、金门、深沪这些地方,哪个比泉州差了?

更别提澄海(汕头)那边,在苏谨前世就是大名鼎鼎的港口富裕城市。

当然,澄海自己作死,导致发展不起来也只能怪自己,可不能怪地段不好。

可惜了,本来应该人均包租公的澄海,结果只能人均卖猪脚面去。

苏根生送来的东西,就是苏谨决定为泉州,甚至整个福建布局的第一盘棋——特产。

前世福建别的不说,光是武夷山的茶叶,就在全国卖的特别好。

更别提拓荣太子参、吉田银耳、连城白鸭、连江鲍鱼等等。

看着眼前的茶叶和太子参,苏谨嘿嘿一笑:

“乖侄子,准备招徕流民的章程去!”

苏根生一愣,旋即焕然:“二叔,你是准备...”

“不错”,苏谨大笑:“天赐良机啊,现在福建的山不值钱,还有这么多流民,我不发财谁发财?”

“还有,马上联系房周,让他给我送大量的鸭苗、鸡苗来,给我在福建每个州,把养殖场都办起来,尤其是这连城一带!”

苏谨不知道哪里的水好,养殖出来的家禽好,但是有答案可以抄啊!

“好嘞二叔,等将来这批家禽一下来,肯定能赚到钱。”

“屁,等这批特产一下来,先准备一批,都给我送到京城去!”

“啊?为啥啊二叔?”

苏谨不答,笑着出了门:“我去一趟永宁卫,你给我把家看好了。”

苏根生不懂,但苏谨岂能不明白?

将来这批特产送到京城,作为贡品打上了贡鸭、贡茶的名号,还愁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