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任何一个朝代,都不忘开疆拓土(1 / 2)

因为他们不可能饿着肚子,去为一个不可能为他们提供金钱保障的人。

每个人加入一个组织,都是有自己的目的,但是,更主要的是,要让自己活下去,不至于被饿死。

在执行任务的时候,被杀了,倒也无所谓,可如若让他挨冻受饿,他根本就生存不下去。

北元王朝撤离快速,根本没来得及管理暗马司成员,他们只能够自生自灭,他们就算想要复国,可也没有人手,没有足够的金钱,根本没办法做到。

“是吗?”

“这暗马司成员,还真是搞得咱十分头疼。”

“主要是,他们已经完全融入了我们大明王朝,根本难辨真伪。”

“现如今,也不知道,还有多少人。”

“暗马司成员又藏匿很深,根本就很难找寻。”

“到现在为止,大明王朝到底还有多少暗马司成员,咱一点也不清楚。”

“这还真是有些难办啊!”

朱元璋点了点头,他自然是知道暗马司成员自然不会太多,但是具体有多少暗马司成员只有北元王朝自己知道。

而暗马司成员行动十分诡异也十分隐秘,就算同为暗马司成员,也未必知道另一个暗马司成员到底长什么样子。

他们拥有独特的传递信息能力,根本就不是交头接耳的传输信息。

以至于就算朱元璋抓了再多暗马司成员,从他们口中得知,他们到底应该如何去联系另外一些暗马司成员,最多也只能知道在何处地点,什么时候什么暗号,才能够找到对方。

可这样就已经大大增加了大明王朝寻找暗马司的难度。

因为整个暗马司联络,全部都是采取点对点传讯,例如A传讯b,那以后一直都是他们传讯。

而朱元璋抓人的时候,把A干掉了,问到的是另外一个c,那个人,找到的也许就是他自己联络的d。

以至于,b这个人,就完全没办法联系上。

长久时间不联系,他们都会知道,A出事了,所以,就会更加谨慎。

以至于大明王朝就更加难以找到暗马司成员,如果这一些暗马司成员,最后销声匿迹,不再为北元王朝服务,那倒也无妨,久而久之他们自然也会将这一些事情全都带入棺材。

可如若这一些暗马司成员最后藏匿起来,并且培养出新的暗马司成员,一直对大明王朝作对,那就会对大明王朝造成很大的伤害。

这也是为何暗马司怎么抓也抓不尽的主要原因。这一些年朱元璋和朱标已经抓捕了无数暗马司成员,最终还是没能将他们完全抓住。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接头人根本就不一样,什么人负责什么地方的人接头,什么人负责做什么样的事情,全部都有分工,缺一不可。

他们如若是写书信,也是要用特定的人,因为,每个人的字迹是不一样的。

书写的人,采购的纸张,放哨的人也得互相接头,最终见面,或者是放纸条,或者最终联络的人,都是固定的。

不出意外,基本不会改变。

如若朱标抓到了人,他们知道了接头人,但是,他们所用的纸张不对,字迹不对,放哨的人没办法接头,那么,最终就没办法见到另外的联络人。

就算抓走放哨的人,也无法抓到对方到底是什么人。

一桩桩,一件件事情,极为缜密,很难破解。

这便是如今的谍报人员,也是非常谨慎,任何事情,都处理的十分妥当,十分的隐密。

“其实陛下也不必惊慌和烦恼。”

“如果说暗马司成员想要刺杀陛下和太子殿下,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毕竟陛下和太子殿下出行都拥有无数士卒守护。”

“而暗马司成员人数却非常稀少,他们想要埋伏刺杀陛下和太子殿下,必须得提前埋伏。”

“至于陛下这一次就是如此,手底下的人,自然会发现前方有埋伏,他们的人数不多,就算他们埋伏成功,也不过是自取灭亡罢了。”

“如今大明王朝之强盛,根本无人能及。”

“他们就算来一千人,恐怕,也都只不过是一些靶子罢了。”

“想要刺杀陛下和太子殿下,还是很困难的。”

“再加上,这段时间,老陈也听说陛下和太子殿下有意攻占倭寇,国只要将倭寇国攻占,那大明王朝的人口又会增长不少。”

“如此一来,大明王朝就失去了东边的威胁。”

“向倭寇国人口1000多万,并非是寻常小国。”

“就算比起现在的北元王朝,也不遑多让。”

“现如今我大明王朝正在和倭寇国作战,而倭寇国只要平定,那我大明王朝就能够腾出手来对抗北元王朝。”

“其实北元王朝的战斗能力并不算很强,只是因为他们熟悉草原,所以才让我大明王朝在草原之上作战变得极为困难。”

“北元王朝比我们更熟悉草原,所以他们更容易躲藏,更容易算计我大明王朝。”

“往往我大明王朝想要进攻北元王朝,必须得深入北元王朝腹地。”

“所以我大明王朝的军队,粮食补给就成了严重的问题,很容易会被北元王朝包抄。”

“而导致我大明王朝失去后勤补给,被困,或者,落入敌军陷阱。”

“可如今,我大明王朝和倭寇国进行对战,而北元王朝明明没有多余存粮的情况下,却没有选择进攻我大明王朝。”

“很显然,他们已经被我大明王朝打怕了。”

“到时候,收拾了倭寇国,就能够腾出手消灭北元王朝。”

“北元王朝最大的依仗,就是对草原熟知的地形。”

“可如若,我们大明王朝,在北元王朝之上,建立一个又一个堡垒。”

“那么,就能够随时运输补给。”

“这些北元王朝的百姓,就成为了最好的劳力。”

“有了这一千多万人口加入我大明王朝,让他们前往草原建造堡垒。”

“而我大军在一旁守护,建造堡垒建造到何处,那么,我大明王朝的江山,就扩充到何地。”

“当年汉武帝,就是收服河套等地,设立了敦煌、酒泉、武威、张掖等地。”

“而我大明王朝攻占漠北,驱逐草原之上的北元王朝铁骑,快速派遣这庞大的倭寇国人口,快速在漠北草原建立一座又一座大城。”

“数百万倭寇国男子修筑城墙,要不了数月,就能够建立起一座又一座庞大的城墙。”

“至于城墙内的建筑,可以慢慢修筑,但是,已经足够我大明王朝,建立一个又一个军事基地。”

“如此一来,我大明王朝出兵北元,就会变得更加方便。”

“北元王朝覆灭,指日可待,这一千多万人口,数百万免费的劳力,可是不可多得的。”

“要是能够用的好,陛下在三年内,就能够将整个漠北草原,全部都建立起一个又一个,我大明王朝的要塞。”

“而北元王朝无处可藏,只能够被迫和我大明王朝开战。”

“不过,开战的结果,自然是我大明王朝,大获全胜。”

“只有在草原之上建立一座又一座城池,才能够将草原,变为我大明王朝真正的领土。”

“如若光光只是草原,如何能够收服?”

“难道我大明王朝收服了漠北之后,就要和北元王朝一样,在这里建立一个又一个帐篷吗?”

“很显然,这是不切实际的,我大明王朝想要彻底收复草原,就得在草原之上,建立起城池、城墙。”

“否则,我们一旦攻占了漠北,也没办法彻底消灭北元王朝之人。”

“北元王朝被我大明王朝赶走,他们依然可以一路向北,一路向西。”

“而我大明王朝的人,也不会选择驻扎在草原之上,到时候,北元王朝之人随时都有可能返回漠北草原,继续对我大明王朝产生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