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四天后登基,朱棣的愤怒(1 / 2)

“陛下,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啊!”

“陛下,您正当壮年,皇权交替,可是我大明王朝的一件大事,不可草草决定啊!”

“太子殿下虽然贤明,但是毕竟年纪尚浅,陛下身体康健,如何能够置大明王朝于不顾啊?”

“陛下,三思,陛下三思啊!”

于文明原本就是一个刚正不阿之人,直接站了出来,朝着朱元璋拱手,大声喊道。

他并不是反对朱标登基称帝,而是他觉得朱标现在年纪太小,现在虽然做事老道,处理政务得心应手。

但是在他认为这是因为朱标头顶上依然还有朱元璋压着,所以才能够让朱标更好的处理政务。

可一旦朱标头上没有朱元璋压着,那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再也无需任何顾忌。

虽说他不知道朱标到底是否会成为唐玄宗李隆基这般人物,但是他知道如若朱标年纪轻轻登基很有可能会让他野心膨胀,到时候很有可能会让其易得自满,懈怠朝廷政务。

历朝历代并非是没有那种原先英明神武,过几年,就荒废政务,搞得整个江山民不聊生之人。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太子殿下毕竟还年轻,陛下正当壮年,确实不应该早早的成为太上皇。”

“这些年,太子殿下的努力,臣等自然是亲眼目睹,当然是太子殿下。”

“毕竟还是太过年轻,陛下现在身体康健确实不应该早早退位,让太子殿下登基何不让太子殿下25岁再登基称帝也不迟,陛下想来身体康健,七年之后,身体也是无碍啊!”

苏伯衡站了出来,朝着朱元璋拱手一拜道。

他也认为,现在朱标登基,确实是有些太早了,朱元璋现在身体康健,根本就不需要那么早就将皇位传给朱标。

至于在场的武将,根本就没有任何意见,毕竟他们其中有许多都是朱标之人。

更别说,还有常遇春、徐达、蓝玉三个国公支持朱标,这其他武将,怎么敢动嘴皮子?

至于文臣,因为胡惟庸的事情,朝廷上上下下,早就已经经过了一番血洗。

在场的文官也不想要在现在招惹朱元璋不快,如若真让朱元璋生气,那他们距离死期也不远了。

他们可是知道,朱元璋说一不二,之前想要封王,有人阻止直接就想要将其砍了,如果不是三王劝诫,恐怕早就已经出人命了。

至于姚广孝和刘伯温,自然不会有意见,毕竟,他们可是对朱标绝对忠诚的。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因为刘伯温,其实内心最惧怕的就是朱元璋在朱元璋手底下办事,他觉得每日都战战兢兢,可如若在朱标手底下办事,却显得异常轻松,只要能够完成朱标所派下的任务,也就没啥事了。

而且朱标每次派下的任务对于他来说简直是得心应手,做起来十分简单批阅,奏折也是如此,对于他来说那都是小事一桩。

而姚广孝他根本就不在乎权力,到底谁当皇帝,他并没有那么多意见,更别说他对朱标绝对忠诚,自然也不会反对他登基称帝。

他早就已经无欲无求,只是内心对朱标绝对忠诚罢了,毕竟这和尚可不是白当的。

“什么?”

“让大哥当皇帝?”

朱樉吃着嘴里的菜,听见朱元璋说这话,直接呛着了,一口气没上来。

“啪啪啪...!”

观音奴立刻上前,帮他拍了拍背。

“咳...!”

“差点没被噎死。”

“谢了,媳妇。”

朱樉口里的羊肉吐了出来,内侍立刻递上来水,喝了一口,舒服多了,看向观音奴笑道。

“嗯。”

观音奴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撇过头去,面色一红。

“小媳妇,还是蛮好玩的。”

“大哥当皇帝,那就当皇帝吧!”

“反正,迟早大哥都是皇帝。”

朱樉眼珠一转,看向面前的观音奴,嘴角微微上挑,眼眸之中满是笑意。

刚才他也只不过一时之间听着感觉到有些震撼,所以一不小心就噎着了。

现在想了想,自己大哥原本就是大明王朝下一任帝王,现在当和十几二十年后当也没什么区别,至少对于他来说没什么区别,不管是朱元璋,还是朱标当皇帝,他依旧还是秦王。

“真没想到,父皇居然会退位,让大哥登基称帝?”

“大哥才十八岁,就当皇帝了。”

“我的天哪?”

“太震撼了。”

朱棡也是有些震撼,看向朱标和朱元璋,喃喃自语。

而在场的其他的皇子和公主,看向朱标,投来了羡慕的眼神。

大明王朝的皇帝,这可是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利,任何人都想要得到,只是他们没有能力罢了。

“爹???”

朱标自己都懵逼了,自己现在才十八岁,怎么就当皇帝了?

而且自己爹居然要退位,让自己登基称帝,他当太上皇?

这让他都感觉到不可思议,虽说自己想当皇帝,可自己拥有无尽的寿元,根本就不愁当皇帝。

自己当皇帝,也只是想要帮助大明王朝,一统天下,可现在,居然要让自己十八岁就登基称帝,还真是让他没想到。

“标儿,你的能力整个天下所有人都有目共睹。”

“并且在老百姓的心中,你的威望甚至已经超过了爹。”

“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非常希望能够拥有标悍这样的皇帝登基成帝,因为只有你在他们的心目中是完美无瑕的。”

“既然如此,那爹就将这皇位让给你,毕竟现如今爹在皇宫之内,基本上也不处理政务,所有的政务早就已经交给了你,并且已经将整个天下所有大军全都交给了你。”

“你也想要的并不多,只是想要让能够避免大明王朝的骨肉相残。”

“自古以来皇家没有亲情,只有争权夺利,所有人为了自己手中的权力,可以抛妻弃子,甚至可以残杀父兄。”

“自古皇家无亲情,所以咱决定在这个时候将皇位传给你,就是想要避免争权夺利的情况出现,如若你以后老了,也许你的内心也会想到争权夺利对大明王朝,并非是一件好事。”

“必要的是大明江山永固,而且要杜绝你们骨肉相残这样的情况,这也不想要看见。”

“手心手背都是肉,爹也不想要让你们承受弑父杀兄,杀弟、谋逆造反的罪名。”

“历朝历代,每一代皇权接替都会经历腥风血雨。”

“今日也不仅仅要将这皇位传给你,还要定向皇明祖训。”

“凡是我大明王朝帝王,年过三十岁,就要定下储君。”

“四十岁,就要让太子参与政务,传位嫡长子,嫡长子毙,传嫡长子之子。”

“如若嫡长子未有子嗣,才可由嫡子继承太子之位。”

“皇位五十年一换,五十岁前,皇帝需要提前成为太上皇,册立新皇。”

“如此一来,不需要权利交接,也不需要搞一场腥风血雨的屠杀。”

“也不需要逼宫,不需要造反。”

“至于太上皇,可以自由掌控,是否由自己亲自掌控兵权。”

“如若不想掌控兵权,可以移交给新皇。”

“咱要你们,还有你们都记住。”

“我大明王朝子嗣,绝对不可以,骨肉相残。”

“如若有人伤害骨肉亲情者,将无颜面,见列祖列宗,无法被列于宗庙之内。”

“可将其除名。”

朱元璋摇了摇头,他看向朱标产生的随后看向满朝文武,大神弄迟到,他并不想要让大明王朝的皇室子孙骨肉相残。

他毕竟是大明王朝开国皇帝,而之后的帝王更是他一代又一代的子孙,我不想要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为了这皇位互相残杀。

所以现在朱元璋立下皇明祖训,只要是大明王朝帝王年过三十必须得定下结论的储君,参与政务,而在40岁之前就得让太子接管势力,传位只能够传给嫡长子和嫡长子之子。

不仅如此,所有皇帝必须得在五十前,就辞去自己帝王的职位,封自己为太上皇册立新皇,让新皇登基权力尽快交接。

如此一来,大明王朝只要能够稍微活得长久一些的皇帝,就完全不需要再宣布遗诏,册立太子,然后在加封之后,让新皇登基,完全可以让成为太上皇和皇帝共治朝堂。

当然当然,如若太上皇,并不想将自己手中的兵权交给皇帝,那他完全可以自己掌兵权,到时候依然还是行使皇帝职权。

只是说,不需要在让新皇登基,如若太上皇驾崩,直接接管兵马,将无人在敢反对,新皇。

如若有人反抗,便是造反,可杀无赦,并且,牌位不能够入宗庙,将会被皇族除名。

“陛下,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啊陛下。”

“如若这般,又会酿造新的祸端啊!”

“陛下,如若嫡子想要登基称帝,岂不是可以除掉嫡长子和其子嗣?”

“这般一来,皇族血亲,从小到大就会结怨,新皇和太上皇,亦会结怨。”

“身为一代帝王却无法掌控兵权,掌控朝堂,必定会引起新皇内心不满。”

“当年唐玄宗李隆基,就是从自己父皇李旦手中,亲自夺走了兵权。”

“发动了先天政变,击杀太平公主及其余党,就连唐睿宗李旦的话,都不管用。”

“陛下,如若此皇明祖训下达,宫变,就会成为家常便饭,不可如此,不可如此啊!陛下......!”

“如今陛下正当壮年,退位让贤,太子年幼,虽才能出众,无人能及,然后世亦会猜测,太子殿下乃是逼宫,导致的陛下退位。”

“史书的真伪,皆在人的一念之间。”

“不仅对太子,还是对陛下,都是极大的不妙啊!”

“陛下,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啊!”

周衡站了出来,朝着朱元璋拱手道,他作为言官,只说对的,从来不会为了自己自己的性命考虑,无话不说。

“......!”

这场众人都不得不佩服周衡的勇气,毕竟周衡已经之前被关入天牢,后来又被朱标救了出来,重新任命其为言官。

毕竟,大明王朝需要的,就是这样的言官。

如若没有言官,那么,整个大明王朝,就无人胆敢指正帝王之错。

要是帝王知错就改,自然能够成为一代明君,可若是帝王不听劝,言官往往都是会被杀。

可周衡不怕,就算是死,自己也要将自己内心觉得不对的事情,直言不讳。

上一次遭痕已经算得上是死里逃生,没想到这一次竟然又在朱元璋面前大放厥词,还要指责朱元璋,觉得他刚刚颁布的皇明祖训,乃是一个错误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