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朱标登基,改革,寡妇再嫁(1 / 2)

洪武八年(1373年)正月初四。

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宣布退位,晋太上皇,皇后马秀英,尊皇太后。

大明王朝皇太子朱标,登基称帝,是为明太宗皇帝,年号:永安。

“太上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

因为全天下老百姓知道朱标登基称帝,无不欢颜,载歌载舞,所有人不约而同的出现在自家门口,朝着洛阳的方向朝拜。

而朱标,在万民朝拜之中,在紫薇城内,登基称帝。

朱标穿着衮服,带着十二旒冕,行登基大典,继位称帝。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朕惟乾坤德合、式隆化育之功,咨尔常氏,乃鄂国公之女,德配朕身,心思维艰,早以蕴藉,乃朕之幸也。尔德宜恪守妇道,教化所由以兴,性资敏慧,训彰礼则,以教子孙后代,兹特封尔为皇后,掌握内廷,打理后宫,勤谨持重。钦哉!”

王轩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直接册封常少娥为皇后,母仪天下。

“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等拜见皇后娘娘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满朝文武立刻跪地叩拜,大声喊道。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

“朕之长子朱雄英,兹特封尔为大明王朝皇太子。”

“二子朱允熞,兹特封尔为衡王。”

“三子朱允熙,兹特封尔为徐王。”

“钦哉!”

王轩继续念道。

“恭贺陛下,大明基业,千秋万代,永世昌隆。”

王轩念完之后,看向文武百官,扯着尖锐的嗓子,大声喊道,随后面朝朱标,跪地叩拜。

“陛下万年,大明万年,陛下万岁万万岁。”

“陛下万年,大明万年,陛下万岁万万岁。”

满朝文武,整个皇城内,所有人齐声高呼,声音响彻寰宇。

......

旭日东升。

“陛下驾到。”

“众臣入朝。”

王轩的声音传了过来。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满朝文武立刻跪地叩拜,而朱标已经坐在龙椅子上。

“众爱卿免礼平身。”

朱标右手一挥道。

“谢陛下。”

满朝文武拜谢后,站起身来。

“自我朝开国以来,便于民养息,百姓安居乐业,阖家美满。”

“然,大明王朝正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天灾。”

“太原接连六次地震。”

“河南、陕西干旱。”

“河北冰雹,大如弹丸。”

“陪都应天地震,水患。”

“凤翔、平凉二府遭受冰雹袭击。”

“辽东、北平、河间、河南、开封等地,干旱严重,风雪交加,气温降低,农作物毁坏严重。”

“大明王朝开国这几年,大陆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碰撞,导致地震。”

“并且,至唐朝以来,进入小冰川时期。”

“气候恶劣,百姓苦不堪言。”

“朕初登大宝,有意大赦天下。”

“各受灾地区,免除三年赋税。”

“自我大明王朝开国以来,江南税负繁重,全国年赋税,占比超过百分之七十。”

“朕决定,免除江南三年赋税,于民养息。”

“百姓家中如有多余米粮,以官方价位收购。”

朱标端坐在龙椅之上,身穿黑色衮服,大手一挥,直接免除百姓赋税三年。

这些年全都是朱标自己处理军政事务,自然知晓,百姓疾苦。

如今大明王朝已经进入小冰川时期,天灾应声不绝,就在太原已经连续6次地震了,这让朱标也无可奈何。

百姓死伤无数,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难天灾并非人力所能抵抗,朱标数次派兵,前往营救百姓,并且发放赈灾粮草。

这些年,大明王朝因为粮食增产,番薯、土豆、东北的玉米等新的农作物开始全面种植,粮草充盈,可供大明王朝食用十年。

如今的大明王朝,可以说是国富民强,才能够对抗的起,现在的天灾人祸。

朝廷屡屡赈灾,花费无数人力物力和财力,让大明王朝百姓,以此为荣。

虽说天灾无情,然百姓知晓朝廷怜惜,对大明王朝感恩戴德。

这一次,朱标登基称帝,也准备于民养息,让所有百姓,安居乐业,减除赋税。

“陛下圣明,陛下圣明。”

“天子万年,大明万年,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满朝文武震惊,直接免除江南所有的税收,而且是三年,简直让人不敢想象。

并且,所有受灾的地方,全部免除三年赋税,这相当于,整个大明王朝,全国免除赋税。

因为这几年当中,全国各地都在受灾,今天不是河南,就是河北,不是山东,就是江西,不是陕西,就是北平。

一时之间,每年大明王朝的天灾不断,可依旧没有人觉得,是大明王朝的过错。

如若是寻常朝廷出现如此多的天灾,必定会觉得帝王不贤,招惹天怒,才会降下如此多的天灾。

可就是这样的大明王朝,却赢得了无数百姓的赞赏,他们都知道,大明王朝为了天下百姓,付出的太多太多。

原本他们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大明王朝赋予他们的,他们每种植一年就能够收获五年的收成,这数年之间,已经让他们所有人,都变成了较为富裕的家庭。

家家能够吃上肉,吃面膜,再也没有人吃糠喝稀,吃草皮树根。

只要哪里受了天灾,哪里发生了人祸,大明王朝朝廷必定会派遣人员前来赈灾。

不仅仅会给他们一年的口粮,还会为他们重建家园,如此朝廷,焉能不爱。

“江南水患,频发,朕曾亲自视察。”

“发现河道堵塞,淤泥堆积成山,几乎已经和河道齐平。”

“这些年,朕也已经派人前往治理水患,可终究无法彻底杜绝。”

“不知众位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

朱标看向面前的文武百官,询问道。

这些年,江南水患多已,朱标已经派遣无数人清理河道,可还是水患频发,这让他也有些无奈。

手底下的人治水能力,只有如此,要让朱标自己治水,他也没有经验,今日再次提及,不知道是否有人推荐一些治水的人才。

“启禀陛下。”

“微臣知道有一人,对治水颇为了解,可推荐给陛下。”

正在此时,于文明走上前来,朝着朱标拱手道。

人心虽说他反对,朱标这么早登机场地,但是事已至此,已经没办法改变,他自然也无话可说。

现在新帝登基,他自然也得全心全意的辅佐。

如今的于文明,可是大明王朝的工部尚书,掌管大明王朝的屯田、水利、土木、工程等一应事务。

这件事情,就是于文明的责任,不过他对于治水,并没有多少心得,不过他知道,有一人能力非凡。

“噢?”

“于爱卿推荐何人?”

“既然能够得爱卿推荐,必定能力非凡。”

“且快快道来。”

朱标来了兴趣,看向面前的于文明笑道。

“喏。”

“启禀陛下。”

“夏时敏,现任湘阴县皇家学院院长。”

“此人才高八斗,并且擅长治水,微臣从一友人口中得知,此人对于治理水患,颇有心得。”

“特请陛下宣召,让其参与治水。”

于文明朝着朱标拱手一拜道。

“夏时敏?”

“怎么听着,这么耳熟呢?”

朱标有些疑惑,在脑海之中不断思索,似乎听说过,又好似没有听说过,但是,就是感觉有些熟悉,仿佛在哪里看见过一般。

“爱卿,对其人可有信心?”

“江南水患,已经摧毁了无数良田,导致百姓流离失所,粮草欠收。”

“时间紧迫,必须得尽快处理好才行。”

朱标点了点头,看向于文明道。

他似乎对夏时敏有点熟悉,可又不知道,到底是何人,想不起来。

但是,现在江南水患十分频繁,对于江南百姓来说,就是一场浩劫。

必须得尽快治理好水患才行,这人到底靠谱不靠谱,朱标也不清楚。

“启禀陛下。”

“微臣以为,可以暂且试试。”

“水患不断增多,需要用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十分庞大。”

“每一次去污都需要花费无数人力、物力,可最终徒劳无功。”

“微臣以为,只要有一线生机,当可一试。”

于文明朝着朱标拱手一拜道。

“嗯。”

“于爱卿所言有理。”

朱标点了点头道。

“启禀陛下。”

“原本这治理水患,就是工部的事情,却治理两年,迟迟没有成效。”

“微臣以为,这乃是工部的失职。”

“也许,工部并未安排人前往疏通河道,而是贪墨粮饷。”

“于尚书现又推荐一无名小卒,治理的好,他不仅无过,反而有功。”

“要是治理的不好,于尚书便可说,当时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结果还是不成功。”

“却空耗朝廷粮饷,而不得其治。”

“臣以为,应当彻查工部尚书于文明。”

“这两年来,户部给工部拨治水款的款项,就高达三百万元。”

“三百万元,合计白银三十万两,却没有一点成效。”

“微臣以为,很有可能,是手底下有人,中饱私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