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亘古未有之盛世,史上最卷的盛世!(1 / 2)

世间万事福祸相依。

九考登龙制一出,打开了这世间上升之路。

却在极大程度上损害了世家利益。

世家作乱,以庞大的关系网络渗透其中,妄图干涉九考。

三皇震怒!

武皇帝杨坚带着潜龙院院首杨广,向作乱的世家大族提起屠刀,以摧枯拉朽之势肃清寰宇。

...

十二年,弹指一挥,往事如烟。

晋国早在“三皇九考登龙制”颁布的时候,便改了国号,名曰——乾!

只因“乾”为龙,正应了“登龙之制”的登龙之意。

建制之初,三皇分列三方形成三角之势管理天下,“潜龙院”、“腾龙院”尽皆设在在三方中央太原城。

太原城在朱高炽的建议下改名为“永乐城”,当时杨广没少吐槽。

“我说胖子,你打个本儿也不忘拍你爹马屁,你可真孝顺。”

“嘿嘿,那是~我哪敢和您比啊,把你爹打的丢盔卸甲还哈哈大笑,佩服佩服。”

九龙登考推行十二年,前三考三年一次,如今已进行了四届。

文皇帝朱高炽在第一届下三考结束后,便推出“强国不愚民”的主张,大力普及教育。

潜龙院每三年都会吸纳天下各处的新鲜血液加入,每年进行大谏论。

针对法制、政令、民生发表谏言、辩论,提出相应的改良之策。

如若谏策被采纳,那么便可通过中三考的“谏\"字关。

之后“谏策”会递交腾龙院,若无异议便全国推行,若有争议那便由腾龙院的“腾龙”认领在地方施行试法。

若试法成功,或者改良成功,则上交相应的文武内阁。

若试法且改良者,所推行善法,利国利民达到相应要求者,则过上三考“明”字考。

...

匆匆十二年,大乾终于迎来了九考制度最大的挑战。

朱高炽年迈已高,奈何天下至今没有通过文考第九试之人,文皇之位归属无数人翘首以待,想看看朝廷会如何决议。

“秀儿!你为什么就这么不想当皇帝!?”

永乐城内,三皇聚首,三个人中间围着一个已有中年景象的儒雅男子,这是刘秀。

“刘秀刚入次界,便许诺过不谋皇位,不可逾越,当然要谨遵承诺。”

刘秀被这三个人围在中间,一时之间也是左右为难。

秀已立誓,何苦逼我...

“大贤王,你能不能不要这么贤德,你贤德的有点可怕了...”

杨坚其实很不喜欢见刘秀,如果他只是史书里面的一个名字,没事儿看看可以。

但是...

活生生的刘秀真的不太招人喜欢,太正了!

真的让人有点自惭形秽,不是说太正直不好,这很好,但是不妨碍杨坚不喜欢和他待着。

和这种人待在一起,会感觉自己很糟糕。

在精神层面总有种被碾压的感觉,在他刘秀身上总是有一种对一切的包容。

如果他是臣子,他遇到这样的君主会五体投地,但他是皇帝!

遇到这种人唯一的感觉就是不想见,不想看。

“光武帝,你参与九考在一年内即可通过,你若不参加,待我死了文帝之位空悬,于国不利啊。”

朱高炽苦口婆心道。

九考制度最大的一个隐患也暴露了出来,那就是“储龙”之位。

登龙制循序渐进,一级一级的考,一步一步的跃龙门...

但是在九考制度施行之初,“储龙”之位空悬。

到今天为止,进入上三考的人都是寥寥,更遑论通过上三考的人。

刘盈看刘秀陷入纠结,开口道。

“刘秀!祖宗之命你也不听了么,你莫不是想当那不孝子孙!?”

刘英刚说完,刘秀崩不住了,这话...你怎么说的出口的啊!!!

“噗通”一下刘秀跪下。

“秀一生重诺,也罢...为孝,为天下,秀...便做一次背弃誓约之人。”

刘盈感动,眼眶湿润上前扶起刘秀。

杨坚和朱高炽则是一脸怪异,同时心里面多少有些不舒服。

心情很复杂...如果要说是什么感觉,那可能只能用“自惭形秽”来表达了。

“报!”

大殿外突然传来“护龙卫”的报令,“护龙卫”直属三皇,有护卫帝皇,监察九考公正之职。

“九考参考者刘聪,以二十万大军东征高句丽,跨海平倭,皆大胜,已完成武考“战”字考。”

“哦?”

杨坚眼睛一亮,他们现在还在为文考不出龙而发愁,他儿子竟然就通过“战考”登龙了。

猪怕壮,人怕比,愁一愁看一看,咱儿子是不是不一样。

杨坚顿时嘚瑟的朝着几人挤眉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