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简成(2 / 2)

他出身淮北大族,自幼衣食无忧,科举有成后便在京城为官,即便因为为官清廉,生活清苦,却也不必操心生计。

虽然名满天下,但论及民间疾苦,他还真不一定比这个弟子知晓的更多。

“看来去往北疆一趟,对你并非全然是一件坏事”,简成感慨连连。

以前的贾瓒,才华是有,对万民生计有一定了解,但家境优渥,远不如现在了解的深刻。

“当今天下,已经容不下慢慢改革了,学生打算先将军中稳住,再借此徐徐清除弊端。”

贾瓒语气铿锵有力,眼露坚定之色,任谁见了,都会不住的夸奖一句:大梁忠臣。

简成也是如此,满意的点点头。

见状,贾瓒心中暗暗对老师说了声抱歉。

如果可以,他其实并不想去欺骗这个令人肃然起敬的老人。

师徒多年,贾瓒深知简成是个什么样的人。

作为一个极度传统的儒生,讲究的便是一个忠君爱国。

如果他敢在简成面前,透露出一丁点不臣之心,简成一定会第一个跳出来清理门户。

且先瞒着这老头,走一步看一步吧。

老头现在年纪也不小了,说不定等到他起事那天,老头已经驾鹤西去了也说不定。

“你这个想法倒也不错”,简成沉思一番,点点头。

“老夫本打算让你先入翰林,磨砺几年再入礼部积累资历,日后好接老夫的班,现在看来,你是没有那个耐心了。”

贾瓒邹上去,端起桌上茶壶,给简成倒了一杯茶,缓缓道:“非是学生心急,实在是时不我待。”

简成端起茶碗喝了一口,抚须道:“当今圣上,心机颇深,杀伐果断,明辨是非,可谓是少有明君。”

他抬头望了贾瓒一眼,道:“你如今简在帝心,必会受到重用,若是想实现你的抱负,需要抓好这次机会。”

他并没有瞧出来贾瓒的狼子野心,还以为自己的这个弟子,依然是原先那个愚忠的热血青年。

倒也不是简成眼力不够,只是因为前身所塑造出来的形象,实在是太过于伟光正了。

任谁也不会想到,之前还一副为了大梁,连命都可以不要的人,转头就要改朝换代当皇帝。

从大梁往前数,上一个前后反差如此之大的,还是那个指着洛水放屁的司马懿老哥。

至于杨坚赵匡胤等人,都是势力已经庞大到了一定程度,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他们打算,篡位过程相当丝滑,与司马懿有着本质的不同。

相处多年,简成自认为对贾瓒十分了解,自然不会把他与司马懿那种人联系在一起。

“学生刚刚回京,朝廷各方势力错综复杂,不甚明了,还望老师解惑”,贾瓒拱手行礼问道。

前身的记忆里并没有多少关于这方面的消息。

毕竟当时他刚刚考中状元,在朝堂上待的时间太短,接触的太少。

简成为官几十年,自然是对朝堂各方了如指掌。

见贾瓒这么问,他捋着胡须,想了一会,缓缓说道:“当今朝堂,势力最大的,自然是庞弘一系,其出身江南,门人党羽遍布朝堂。”

庞弘此人为首辅十几年,深得太上皇赏识,他的势力最大,贾瓒并不奇怪。

接着,简成又道:“剩下的这些人,除了为数不多清流官员,便都是被庞弘一系排挤边缘人”

“除此之外,有与庞弘若即若离的晋党,以内阁群辅,文东殿大学士庄本为首;还有和庞弘其关系较差,被打压的齐党,以内阁群辅,文华殿大学士戴光誉为首。”

“文官一系的,便只有这些了,至于武勋一系,自当年辽东大败后,便一蹶不振,勉强自保而已,不提也罢。”

说话后,简成似乎又想起了什么,又道:“不过,圣上登基之后,原本庞弘一系的人,似乎有些浮躁,具体会发生什么,现在还不太好说。”

对于贾瓒,简成的期望极高,自然对他没有丝毫藏私,将自己所了解的朝堂势力和盘托出。

贾瓒不住的点头,直到简成说完后,他压低声量问道:“敢问老师,这些人当中,有多少是太上皇那边的?”

简成听后哑然失笑:“与其说有多少是太上皇的人,你不如问问,这朝堂上有几个人不是太上皇的人。”

他长叹一声,伸手拍拍贾瓒的肩膀:“老夫知道你在担心什么,大可不必。”

“太上皇毕竟已经去了大明宫,对于朝堂的影响力必然会越来越弱,如今新皇登基,陛下摆明了十分看好你,太上皇轻易是不会动你的。”

有了简成的话,贾瓒倒是放心不少。

有前身无故被流放的先例在,他确实的担心太上皇不讲武德,突然对他出手。

朝堂局势讲解完毕后,贾瓒总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

他抬起头望向简成,轻笑问道:“那……老师您……属于哪一系呢?”

简成抬起头来瞪了他一眼,伸手敲了下他的脑袋,没好气的说道:“谁也不属于,老夫只忠于朝廷,忠于圣上。”

“是是是,老师说的是”,贾瓒轻笑着赔罪,又给简成倒了杯茶。

其实简成不说,贾瓒也分析了个大概。

依照简成的名声,他多半是属于看不上庞弘的清流一派的人。

而且说不定,还是其中的领袖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