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临江仙(2 / 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短短几行字,便将三国乱世的波澜壮阔浮于眼前,给人一种感叹英雄转瞬即逝的悲凉,又有种厌倦俗世争斗的洒脱。

还未看内容,光是这首开篇诗,便足以令人动容。

“这……”,黛玉愣怔的转过身来,小嘴微微张开,呆呆的问道:“瓒哥哥……这首诗……是……是你写的吗?”

以贾瓒堪称厚实的脸皮,此刻也微微有些发红。

这哪里是他写的,不过是写出了三国后,总也觉得少了些什么,便随手又将这首《临江仙》添了上去。

“不是……额……是一个……名为杨慎的名士所写”,贾瓒干咳了一声,淡淡的说道。

他又没说谎,这首诗确实是杨慎写的。

可是在这个连朱元璋都没有出现的世界,生于明朝中叶的杨慎,也随之没了踪影,而且估计以后也不会再出现了。

黛玉秀眉微凝,口中重复了两遍杨慎,奇道:“为何我从未听说过这个人?”

能写出这般足以流传后世的名句,这个杨慎又岂能是默默无闻之辈?

可贾瓒却一口咬定:“就是杨慎写的。”

黛玉歪着脑瓜狐疑的打量了贾瓒一把,忽的展颜一笑。

“好吧,既然瓒哥哥说是,那就是了。”

嘴上虽是这么说,但瞧她表情便知,她已经认定了这是贾瓒所写。

黛玉心中暗道:写了还不肯承认,这个杨慎,莫不会是瓒哥哥的笔名吧?

封建时代,要避讳的东西很多,因此文人起笔名很是常见,写东西便不必在意诸多掣肘,自由了许多。

一旦真写了什么不该写的,也好开脱责任。

毕竟……你抓周树人,和我鲁迅有什么关系……

黛玉捧着书本,随便在旁边找了个椅子坐下,静静的看了起来。

贾瓒很是无语,你有什么事倒是说啊,怎么还赖在这不走了。

轻叹一声,转身坐在书案之后,思量了一番西南叛乱,便将先前所写的作战计划翻了出来,看看有什么遗漏之处,好查遗补缺一番。

这么一查,他便入了神。

书房之内,黛玉捧着书本看的津津有味,贾瓒在书案后眉头紧锁奋笔疾书。

直到天色渐暗,晴雯前来掌灯之时,两人这才惊醒。

黛玉昂起俏脸望了一眼外头,惊骇道:“怎么这么快便天黑了?”

“林姑娘,你已经来了两个时辰了”,晴雯满脸怀疑的打量着贾瓒与黛玉。

你这叫说说话便走?孤男寡女共处一室,竟是连时间都忘了,你们俩究竟都做了什么?

黛玉小脸儿一红,不大好意思的低下了头,起身对贾瓒屈膝一礼,道:“那瓒哥哥,我先回去了。”

“啊?额?好”,贾瓒哭笑不得的点点头。

莫名其妙的来,又莫名其妙的走,真的是……

黛玉扬扬手中的书本道:“这本书我先拿回去瞧瞧,待转头我来给四妹妹送去。”

“行”

他深知这《三国演义》的威力,一旦问世绝对会被人争先借阅,先让黛玉拿去看也自无不可。

黛玉将衣架上的毛氅披在身上,晴雯上前帮她穿好,正要离去之时,忽然又想起了什么,猛地一转身,支支吾吾的问道:“瓒哥哥……我……我爹爹……没问什么奇怪的事吧……”

奇怪的事?

贾瓒微微蹙眉。

江南发生饥荒,算不算奇怪的事?

黛玉一个深宅大小姐,自是不会问起这个,贾瓒茫然的摇头道:“姑父与我说的都是官场上的事,也未说别的。”

“那就好”,黛玉如释重负的拍拍小胸脯,长长的松了口气。

紧接着又脸蛋儿一红,羞赧的丢下一句:“我走了”,便挪动着小脚,急不可耐的跑走了。

留下房中贾瓒与晴雯大眼瞪小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