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供词(2 / 2)

自辽东大败,朝廷设立九边后,北方压力剧增,因此除纳粮中盐以外,朝廷又新增了纳铁中盐、纳马中盐、纳马中茶等法。

是以盐引这东西,是大梁盐政核心中的核心。

再好的政策,也终究是由人来执行的。

开中法自大梁开国至今几乎没有变动,时间一长,自然也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尤其近些年来吏治败坏严重,监管不力,腐败迅速蔓延,以至于朝廷严令不得发卖的盐引,如今竟是成了明码标价的商品。

更有甚者,根据崔文滨的供词,本应该是一次性使用的盐引,有多家大盐商仗着有后台,多次重复使用一个盐引,着实荒唐无比。

卖盐引得来的银子,也不是尽数都落到了他的口袋里,大部分都要上缴给武正轩,他自己最多也只能得到个三成左右。

即便如此,崔文滨依旧积攒了十余万两的家财,还有多处豪宅园林。

这其中有的是倒卖盐引所得,有的是盐商的孝敬,还有的便是其监守自盗,偷偷在盐场截流食盐,自己拿去发卖。

一个区区六品判官,竟是能敛财数十万,那些在他头顶上的人究竟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完全无法想象。

除此之外,还有崔文滨不曾涉足的海贸走私、改稻为桑等等。

江南有这些吸血鬼在,大梁竟是还能勉强维持局面,这家底也真不是一般的丰厚。

贾瓒将手中的供词放到了一边,哑然自笑。

看样子崔文滨是把自己知道的一些都和盘托出,虽是也把江南官场老底揭的差不多了,但还是贾瓒微微有些失望。

崔文滨毕竟官职太低,还不够格入武正轩的眼,一直以来由是有他的上官明宏阊指挥。

凡是关于武正轩的一切,都是他自己的猜测与臆断。

凭借这些,拿下明宏阊可行,但要对付一个当朝一品的实权大员,有些过于草率,说服力不是很充足。

但是,对贾瓒来说,这些已经足够了。

对付武正轩,他完全不需要费尽周折的去调查,只需要有一个借口,先抓后审,省时省力。

手里握着绝对的武力,让他有足够的底气在江南为所欲为。

“来人,去通知王虎,让他把人送到折冲军营地,好生看管”,贾瓒朝外头吩咐道。

现在这个崔文滨愿意出来指控武正轩,他的重要性便上升了不少,可不能让他死的这么快。

有侍卫领命而去。

花厅之中,贾瓒继续翻看供词,蹙眉长思。

现在对付武正轩有了办法,但金陵还有守备太监陆明忠在。

这也是一条大鱼,而且他是个太监,事情也就复杂了起来。

能坐到守备太监这个位子上,怎么可能没有两把刷子。

从他在这个位子一坐便是十余年上看,他必然是太上皇的人。

凡事只要一扯到太上皇,便是再简单的事,也会瞬间变得棘手。

也不知崔文滨是等级不够,还是陆明忠真的没有掺和盐务,总之他的这份供词上丝毫没有提及陆明忠。

对付他,还需要另外找个法子。

贾瓒放下供词,思索片刻,慢慢转头望向窗外,心中渐渐有了主意。

江南一案,盐务只是其中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改稻为桑和海外走私这两项。

既然盐务上挑不出来陆明忠的问题,那就从这两项去找。

还是那句话,干了就是干了,再怎么掩盖,也终究会露出马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