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如此一来,始皇帝的颜面何在(1 / 2)

蒙恬不敢碰触石臼,生怕亵渎了天人的物品,于是解下背后的披风,小心翼翼地将臼内的药渣轻轻刮出,用披风包裹起来。

蒙恬忙碌之际,扶苏也没闲着。

他的目光被床榻上一件奇特的东西吸引。

他好奇地拿起这件物品,它方方正正,大小如手掌,外表似乎是皮质,内里则是一片片洁白未知材质,极薄,上面似乎留有痕迹。

“或许,这是天书!”

一个兴奋的声音响起,正是蒙恬。

此时他已经将石臼内的药渣全部收集完毕,目光炯炯地看向扶苏手中的物件,满面欢喜。

而扶苏眼中同样洋溢着喜悦,他仔细摩挲着手中的东西,手感坚实且散发出奇异的香气。

“这像是墨香,只是世上哪有如此馥郁的墨香!”扶苏轻轻翻开,不由得发出赞叹。

墨在西周时期便已出现,甚至毛笔的创制者也被认为是蒙恬。尽管这个时代主要以竹简刻字,但在壁画、彩陶等艺术创作中,已经开始采用墨来描绘。

“上面有字!”

蒙恬眼尖,立刻发现先前翻过的某页似乎有字迹。

扶苏同样情绪高昂,他同意蒙恬的观点。

这一定是天书!

而书中的文字,可能是神人的文字,至少也是那位天人留下的!

而这天书应当揭示了世间的诸多奥秘。

他急切地询问:“在哪一页?”

蒙恬迅速翻回到刚才看到有字迹的那一页,刹那间,两人的眼睛同时瞪大。

天书上确实有字,而且数量不少。

此刻两人翻阅的这页,赫然写着七个大字。

只是他们一时之间辨认不出。

华夏文字自诞生以来,经历了陶文、金文、殷契(甲骨文)的发展阶段,

至周朝时,篆字盛行天下,再到秦朝,隶书开始兴起。

而眼前的这七个大字,既非金文,也非甲骨文,它们带有篆字的特点,却又与秦朝继承篆字发展而来的隶书相距甚远。

“第一个字,像是个‘古’字。”

蒙恬专注地审视着天书上的那些字,作为毛笔的创制者,他对文字的理解颇深。

扶苏学识更为丰富,他紧锁眉头,手指在空中不自觉地比划。

蒙恬在一旁耐心等待,约摸一刻钟后,扶苏脸上终于浮现出豁然开朗的表情。

“我明白了!”

他脸上带着自豪的微笑,轻轻抬起衣袖擦去额头上的汗珠。

而蒙恬并未催促他。

毕竟,这可是天书!

仅听这个名字就知道,此书绝不普通,里面不知记录了多少隐秘!

蒙恬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初见那位天人的场景,那天人所说的话,他牢记在心。

当日,天门台上,那位天人曾预言天下将有剧变!

此事始终萦绕在蒙恬心头。

他身为秦将世家,对始皇帝忠心不二,对亲手打造的大秦江山极为关注。

也许,这部天书之中,就隐藏着关于天下即将如何剧变的秘密!

他安静地在一旁等待,终于,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扶苏脸上显露出领悟的光辉。

“我参照篆字,并结合隶书……”

“天书上究竟记载了何事?”蒙恬迫不及待地打断了扶苏的话。

而扶苏并未介意,他深吸一口气,面色庄重地向天祷告。\"

我们应当净身洁心,虔诚祈祷,然而时不我待,敬请上苍宽宥。此次下山后,我必将连续祈祷三个月!

“我也将斋戒祈祷三个月!”蒙恬庄重回应。

完成对上苍的祈愿后,扶苏的目光再度聚焦在天书之上,眼中闪烁着洞悉天地奥秘的光芒,以至于捧书的双手都在微微颤动。

扶苏屏息凝神,竭力稳住颤抖的手,满含敬畏地注视着天书上那些字句。

他逐字逐句地朗读:“我在山中修炼元气,忘却红尘岁月流转。”

“如今初探天人之道,将前往琅琊,寻求天地间的奇药以作炼化。”

“此书,乃我尚未步入修行之境时所领悟,现将其留于此处,静候有缘人前来。”

“天地间自有大道,大道之下存法规,法规之下衍生技法!”

“技法乃世俗之技艺,是我独创的小道,涵盖命数、符箓、丹药三大领域!”

“追求大道者,关键在于一心专一!”

“这是什么意思?”扶苏诵读完毕,蒙恬顿觉脑中一片混沌,一时难以消化如此繁复的信息。

“我也未能完全理解,刚才所念的部分,有几个字是我揣摩出来的。”

扶苏同样紧锁眉头,这本天书上的字迹确实源自篆文,极为规整,但相比篆文而言,显得过于工整。

其笔画走势兼具隶书的简洁流畅,虽略显残缺,却透出一种难以言喻的美感。

显然,这也是一种成熟的字体,并非书写者知识有限所致。

“此乃天书,这些字或许是天人们所使用的。”蒙恬感慨万分地道出看法。

他并非完全不明其意,只是短时间内难以彻底领会天书中的内容。

“天书所说,天人是去了琅琊?”他转向扶苏,期待扶苏给出确认。

“确实指向琅琊,这点我可以肯定。”扶苏点头赞同,但仍心存疑惑,“天人前往琅琊,我们能否追寻而去?”

此前那位神秘异人的天人身份至此得以证实,尽管天书仅提及他“初窥天人之道”,是否真正成为天人尚不得而知,但天人之道的揭示足以说明一切。

先前两人还担心自己贸然接近,可能触怒天人,使其拂袖离去,那样罪过可就大了。

要知道,始皇帝不惜倾尽天下财富,遍寻神仙方士,搜罗天下珍奇异宝。最终换来的不过是一群追逐虚名、弄虚作假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