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传言,天人能够与日月争辉,与山海共生!(2 / 2)

没想到,公子扶苏与上将军蒙恬竟然得到了一部天书!

徐福惊讶地询问:“请问上将军,这部天书是从何处得来的?”

蒙恬与扶苏互望一眼,扶苏微微颌首示意。

蒙恬这才解释道:“这部天书源自云梦山的一位神仙所留,我等到达时,那位天人正打算前往琅琊。这位天人或许就是你在海上遇见的神仙之一。”

徐福闻之震动,嘴角抽搐,内心狂喜不已!

他确实得到过神仙传授法门,遗憾的是未能亲眼目睹神仙容貌,因为整个授法过程均在梦境之中。虽有些许缺憾,但他不敢奢求更多,能得到神仙亲自传授法门,已经是天大的恩赐!

然而清醒过来,心头总有种不踏实之感,或者说存在某种不确定性。

毕竟未曾亲眼看到神仙的样貌,加之长时间航行于海上,身心疲惫,头脑混沌。时常思考,究竟真的是偶遇神仙,还是仅仅神仙远程施法?

两者看似相近,实则迥异!

若是真正遇见神仙,那么神仙必定就在那片波涛汹涌的海域,十有八九,就在霞光涌现的地方!

而今日听闻扶苏与蒙恬所述,显然并非自己的臆想所致。

更何况,竟是来自云梦山的神仙。云梦山作为一处闻名遐迩的神灵之地,几乎是所有寻求仙道之人耳熟能详之处。

云梦自古以来即被视为神圣之地,曾是楚国领土。

楚地盛行巫术,甚至音乐都与鬼神之事紧密相连,着名诗人屈原就创作过《招魂》一曲,用来祭祀。楚人对此并不恐惧,反而对神灵充满敬畏,而神灵也世世代代护佑着楚地。

尤其是云梦山一带,相较于楚地其他地方显得荒芜,只因其地理位置偏远,终年被云雾环绕。虽人口稀疏,却弥漫着浓郁的仙气。

这样的地方,恰恰是最适合神仙居住的场所。

当初没有向始皇帝提及此处,原因并非别的,正是因为楚氏家族势力强大,始皇帝对此有所避忌。如今看来,正是这个顾虑,耽误了寻找神仙的良机!

实在是惋惜至极!

再说,上将军蒙恬称那位神仙为天人!

在普通人眼里,神仙与天人或许并无差异,但实际上二者并不相同。修为达到极致的方士,可被称为神仙。

神仙,是人类所能企及的高度。

而天人,则是道教所追求的理想状态,或掌握宇宙运行规律,或道德品质媲美天地。能成为天人者,必然具有深远的大道修养!

而且,天人的境界绝非常人所能抵达,必须拥有上古神人的血脉。更有传说,这种血脉必须纯净,也就是说父母双方都需具备上古神人的血脉。比如夸父、后羿,乃至精卫,但这些人无一被真实目睹过。

传言,天人能够与日月争辉,与山海共生!

天人一直是所有方士仰慕的存在,而上将军蒙恬与公子扶苏竟然拥有一部天人遗留下的天书!

数十载光阴!

我苦苦寻觅仙道几十载,终于……终于感动了上天吗?我的虔诚之心,天人亦感知到了!

徐福此刻呼吸急促起来,他嗓音微颤:“敢问公子扶苏,是否能让在下一览天书的真面目?”

扶苏神情平静地看向蒙恬,微微抬起眼帘。蒙恬随即从怀中取出天书。

徐福双手剧烈颤抖,将天书捧在手中如获珍宝!若非它沉甸甸的质感,恐怕又要怀疑这一切犹如梦幻!

这部书外覆一层封皮,材质不明,触感粗糙却异常坚固,仿佛专为承载墨迹而生。不同于现今的布帛和竹简,它更易吸收墨汁。

而书中的内页细腻光滑,甚至比起公子扶苏身上所穿的衣物更为丝滑。

更为奇妙的是,这本书层层叠叠,既能容纳大量文字,又不占用太多空间,实属难得之物!此物定非凡间寻常之物!

打开书页的那一刹那,徐福眼前一片漆黑。

这些字怎么如此奇特?前所未见的文字书写方式啊。

始皇帝已统一了文字,大概是由于天人不受始皇帝制约,所以他们的文字与众不同。

徐福自然不知晓,这书上的字体乃是行楷,甚至是简体行楷。

秦朝统一的文字为小篆,随后发展出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直到几千年后才有行楷出现。幸好徐福修行道法,道家本就有符文的概念。如今许多方士通过符文来驱邪避凶。

尽管符文并非随意涂鸦,而是更接近后期草书的形式。只不过符文是采用小篆形式书写的草书。

徐福虽然不了解草书的概念,也不清楚草书介于行楷之间的演变,但他仍然能察觉到这些文字与符文的相似之处。

几千年后简化了的文字造福了无数学子,却让现在的徐福颇感困扰。

大致揣摩来看,似乎是一部“天人传”?

“吾于山中修炼气息,浑然忘却尘世岁月。今日得以窥探天人之道,将前往琅琊,探寻天地间的神奇药物加以修炼。”徐福皱紧眉头,文中字迹并非一眼就能识别,他是根据前后字句揣测含义。大约意思应该没错。

尽管解读的过程中有些磕磕绊绊,但至少他能读出个大概。

蒙恬和扶苏面面相觑,他!他竟然能认出来?

近几日,虽然二人一直被困在大牢中,却并未虚度时光。一有机会便研究这本天书,反复翻开又无奈合上。之所以如此,实在因为毫无头绪,根本无法识别其中的文字!

况且在这短短几句话中,无疑蕴含着深奥的专业知识。天人断然不会浪费精力写下无关紧要的内容。提到专业,自然意味着二人都算是门外汉。

于是两人连续几日尝试阅读,有时能识别出一两个字,便尝试据此推测前后文的含义。然而这种方法依赖于概率,猜测失误的可能性很大。

谁知徐福竟然能直接念出内容!

尽管他的语气有些犹豫,甚至带着不确定,但他显然是能把握住文章的大致含义。

二人欣喜若狂,只盼望着徐福能领会天人所说的内容!

毕竟,识字是一回事,理解其中的意义又是另一回事!

徐福全身心沉浸在其中,捧着天书就如同与天人面

徐福将神秘古籍展示给蒙恬与扶苏观看,两人专注审视,只见此页上赫然印刻着三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