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实在是荒谬至极!(2 / 2)

然而,对于蒙恬而言,却称不上是敌人。

当前对方在营门外求战,只需派出一名百将率领百名铁甲士卒迎战致师,即便无法匹敌蒙恬这样的绝世名将,至少也可对其造成重大打击。

连续几次致师过后,即使蒙恬不阵亡,也可能仅剩光杆司令一位,又能有何作为呢?

况且,以蒙恬上将军的身份,料想即使孤身一人,他亦不会轻易逃离。

这样一来,岂非易如反掌?

实在难以理解,骑都尉为何迟迟不出击,何不让对方见识一下,何谓秦朝最强军队的实力!

营帐内的众人无不怒火中烧,耳畔萦绕着一阵阵嚣张挑衅之声。这些声音并非出自同一人之口,

百多人几乎接力般,一人喊毕,另一人紧跟其后。

所有人都恨得牙痒痒,韩越也不例外。

韩越并非愚蠢之辈,他人所想,他岂会不知?

然而,军令如山,他也无计可施。

只能静待其变。

…………

辕门外,蒙喜身穿青灰铁甲,稳坐马背,冷峻的目光直视前方的大营。

按照计策,他此刻假扮上将军蒙恬而来,如今计策成功,对方却按兵不动。

这还能是什么原因?无疑是出于恐惧!

他在心中暗自感叹,上将军的威名果真能震慑四方,仅凭名号就能让对方龟缩营中,不敢出战。

实在是荒谬至极!

仅凭百人之力,竟能让数千卫尉军噤若寒蝉。

然而,他心头并无太多欣喜,更多的是一种沉重的压力。

诚然,卫尉军长期伴随始皇帝左右,实战演练的机会确实不多。而对于士兵而言,最忌讳的就是久疏战阵,唯有不断磨砺才能不断进步。

长城军虽远在河套之地,但训练和战斗从未间断,自然非卫尉军所能比拟。

然而,缺乏实战经验是一回事,勇气又是另一回事。

卫尉军绝不缺乏勇气,选拔士卒时看重的就是勇猛彪悍。

真正被吓得魂飞魄散的,其实是身处中军大营的李斯赵高等人!

不可否认,李斯赵高等人虽非将领,但要说他们对军事一窍不通,倒也不至于。

出身大贵族之家,家中往往豢养着数千乃至上万名门客,封地之中也有众多家族武士,或多或少都曾有过统兵的经历。

然而,各有所长,各有专攻。

在上将军这样打破常规的行动面前,李斯赵高等人的有限统兵经验显得捉襟见肘。

于是乎,拥有五千精锐之师的卫尉军右军,在面对区区百人的搦战时,竟然选择不应战!

亲卫们在感到好笑的同时,也有些茫然失措,难道就这样干等下去?还是直接强行冲击?

他们的眼神纷纷投向蒙喜,“军候,我们现在该如何是好?”

强行冲击自然不行,那样只会暴露自己并非上将军蒙恬的事实。

而且,攻打右军大营本就不在亲卫们的计划之内,他们此次行动的目的仅仅是牵制卫尉军的防守力量。

卫尉军共有五大营,其中前军随骑都尉李超奔赴琅琊台,剩下的四军仍然保持着严整的军阵布局。

其中中军大营位于东岭东北,而后军、左军、右军三个大营将琅琊县除珠山、蒙山以外的唯一高地——东岭紧紧围住,从而控制住三个方向。

三个大营之间有斥候频繁巡逻,有小股部队来回巡查,编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一旦网中的任何一点被触动,临近的大营便会迅速调集大军,将任何可能威胁到中军的势力消灭殆尽。

此外,卫尉军还在琅琊县周边布下重重封锁线,东侧面临大海,又有李超的前军驻守,想要接近中军大营,简直难于登天。

除非能调动多个大营的卫尉军兵力,并让对方误以为,蒙恬此刻就在右军大营。

凭借上将军蒙恬的赫赫威名,加上瞬间击溃后军辎重营地的战绩,李斯赵高必定会高度紧张,他们必将派遣心腹,统帅大军,意图一举定乾坤。

因此,为了让上将军的计划得以实现,拖延时间越长越好。

“等!等他们来包围我们!”蒙喜沉稳地命令道。

听闻此言,众亲卫哄然大笑!

他们早已猜到会是这个结果,对此并不惊讶。

真正让他们惊愕的是卫尉军的反应。

上百人对抗他们几千人,他们竟然不敢一战,而是坐等援军前来包围自己?!

真是天下奇谈!

什么号称天下无敌的卫尉军,原来不过是天下第一的懦夫!

对这些亲卫来说,他们无意去思考太深层次的战略问题,那是将领该做的事情。

右军骑都尉的苦衷他们不清楚,也懒得去理会。

“哈哈!想不到卫尉军如此胆小如鼠!”

一名亲卫放声笑道。

蒙喜亦随之大笑!

这次他们本就抱着必死的决心而来,实际上包围与否对他们来说并无太大区别。蒙喜深知,区区百人,真的很难与几千右军正面抗衡。

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对方究竟有多么惧怕上将军的名号。

既然对方愿意拖延,那就等!等上将军完成使命,献上不死之药,等始皇帝降下旨意,剿灭逆贼!

不过……

他们这边进展尚算顺利,却不知公子扶苏那边情况如何?

那十个人是否已经抵达?

蒙喜的目光穿越东岭,投向东南方向。

他知道,左军既然采取行动,表明左军统领乃李斯赵高的心腹。

他们欲剿灭的对象不仅仅是一个上将军蒙恬,还包

公子扶苏骑马而坐,眉宇间凝结着忧虑。

他目睹奴兵们纷纷倒下,阵亡者静默无言,幸存者则惨遭卫尉军无情斩首,心中痛苦万分,满腔怒火难以遏制。秦军历史上曾有武安君白起一次性坑杀数十万赵军的记录,然而,此刻的奴兵与卫尉军虽在交锋,实则并非敌对关系。

两者皆是袍泽兄弟,无论是否同属一军,秦兵之间极富团结精神,即便在六国覆灭后,老秦人更是一体相连。追溯至始皇帝平定嫪毐等人之乱,也只是处决了嫪毐等为首贵族,将其余门客兵丁编入军队,并未进行大规模屠杀,仅针对罪魁祸首。

怎会有因对手受伤即刻斩杀的道理?扶苏愤懑不已,恨不能将对面指挥之人立刻除掉,却束手无策。同时,他心头更添一抹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