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挖掉江南世家的根(1 / 2)

李继岌大喜,说道:“本世子先前的话开始生效,张瓘,你拿一成红利,李彦群,此物售卖所得,有你一成红利!”

两人均是喜不自胜,各自行礼!

而后,三人仔细商量了书写纸和厕纸的售卖之策,确定下来之后,就开始大张旗鼓地行动了。

当然,第一步是兴建造纸工坊,招募人手,进行简单的学徒教育。

根据测算,一张大小如后世标准的A4书写纸,售价一钱银子,相当于后世的三十元;

而一卷中档的厕纸,也是定为一钱银子,高档的,却要卖到五钱,低档的,也不便宜,半钱银子。

因为厕纸是人人需要的,所以售卖之前一定要准备充分。

而书写纸受众有限,只要根据销量慢慢调整即可。

只是这两项,王府收入,每月便可增加百十万两白银!

诸事议定,三人高高举杯,兴致盎然,庆祝他们美好的将来。

既然书写纸有了,李继岌想,干脆开始印书!

江南文风甚于北方,读书人众多,只是因为纸张昂贵,抄书不易,导致书籍价格高企,普通人家根本买不起书,大多读书人都是借书来抄,抄完后还给人家,往往还要送上几份薄礼,表达谢意。

李继岌告诉张瓘,找几个木雕的工匠,用坚硬的枣木方块,上面反着刻上字,在一个木盘子里按相应的顺序码好,刷上墨汁,就可以印刷成书。

此言一出,张瓘和李彦群两人惊呆了!

这俩人都是读书人,都知道书籍的重要性。

先秦以来,大汉、两晋、隋唐,为什么君王的皇权都要受到士人集团的压制?

不管你是纵横天下的马上皇帝也好,还是运筹帷幄的雄略大帝也好,你都要选用读书人来管理天下。

但这个时候,读书人的来源非常单一,都是几个或十几个世族大家的门生故吏。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人家有书!

穷人家的孩子想读书,根本不具备这个条件。

一个是世面上根本就没有书卖。

另一个是,即使有,你也买不起!

怎么办?

抄书!

一般跟人家约好,借三天书,然后没日没夜地抄下来,再仔细研读。

但是这里面还是有问题!

人家凭什么借给你书?

尤其是你连租书的钱都没有的时候。

那就要表态:从此投入门下,世代为本门徒众!

即使这样,也不是想投入人家门下,人家就会答应的。

还要看你的天赋!

如果你不是读书的那块料,人家是不要的!

所以说,控制了书籍,就控制了天下文人,就控制了管理天下的力量。

而如果按照李继岌的想法,这样的印刷速度,再加上自制的廉价纸张,子弟军势必要垄断全天下的书籍售卖!

虽然不敢说能收尽天下读书人之心,但是,至少也能打破世家大族对文人士子的把控和操纵!

这样的话,子弟军就会形成文武两条腿走路的态势,文武相辅相成,必将是一支可怕的力量!

历史上的活字印刷术,要等到百多年后的北宋庆历间(1041年-1048年),有一个叫毕昇的(970年—1051年)发明了泥活字,就是用胶泥做的活字。

当然,肯定是经过烧火烘干了的。

后来又陆续有了木活字和锡活字、铜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