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李存勖作死之投其所好(1 / 2)

张居翰:“老臣不敢妄断!”

李继岌冷笑道:“人言张居翰是非分明,目光如炬。

以本太子看来,无非是一明哲保身的老朽而已!”

张居翰大悟!

这是太子给自己脸面,叫自己不要多说,明哲保身!

皇帝李存勖看见自己最为信赖的三个大臣都被太子批驳得哑口无言,心中大慰,甚至忘了自己因何发怒!

皇帝说道:“今日之事,事出有因!

敬新磨擅闯寝宫,当诛!

郭从谦抗命太子,当诛!

向延嗣唆使护卫意图杀害太子,当诛!

此事由内廷和枢密院发出告示,以正视听!”

这就没事了!

要不怎么说,上阵父子兵呢!

众人听到唐帝的旨意,都退出了寝殿。

坐在椅子上的李存勖,头上青筋暴起,双手抓着座椅扶手,竟然生生把扶手掰下来!

这个逆子!

要反了!

要想一个办法,要么去死,要么滚得远远的!

李继岌为什么要干死郭从谦?

历史上,郭崇韬是被李存勖下令、李环挝执行杀死的。

郭从谦是老郭认的干侄子,因为这个原因,在李嗣源造反带兵杀回汴梁的时候,郭从谦不仅不出兵平叛,反而带头阻挡了李存勖的后路,导致李存勖兵败身亡。

所以,李继岌为了防止历史重演,提前灭掉了这个隐患。

他总以为,消灭了这个罪魁祸首,就能避免原本历史的发生!

但他同时也知道,历史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是轻微的改变,并不会影响历史的进程。

比如郭从谦造反,就只是偶然因素;

而李继岌丧失民心,尤其是军队的支持,才是必然因素。

柔然对于必然,只是锦上添花;

而必然对于偶然,才是雪中送炭!

李继岌干掉了郭从谦,甚至没有考虑老郭。

至于老郭,李继岌是放心的,也是明事理的。

最不济,还有他的两个儿子在自己手上呢!

其实,敬新磨死得有点冤枉。

今年夏天,皇帝李存勖外出打猎,践踏了百姓的庄稼。

中牟县令站在他的马前进谏说:“陛下是老百姓的父母,怎么能够毁坏了他们所吃的东西呢?

是想让他们饿死后把尸体扔到山沟里吗?”

唐帝听了十分生气,准备砍了县令。

敬新磨责骂县令说:“你当县令,难道不知道我们的天子喜欢打猎吗?

为什么你要让百姓任意耕种,来妨碍我们的天子驰骋打猎呢?你罪当处死。”

因此请求后唐帝把他杀掉。

唐帝觉得这个理由很是荒唐,于是一笑了之,释放了县令。

可以看得出来,敬新磨这个人并没有什么很坏的心思,他只是想得到皇帝的宠幸而已。

与此同时,他还有一些判断是非的能力,能够帮助真正干事的人得到庇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