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渡河(1 / 1)

“报——”

有最新军情来报!

“讲!”

“启禀大人,黄巾余众正往河边撤退。”

罗尔涞回到舆情图前一看。

呵~

这群黄巾军是打算渡河求生啊!

“侯爷,我这就出兵追缴余逆!”

应劭自告奋勇的准备披甲出发。

“等等~”

罗尔涞伸手拦住了准备出征追贼的应劭。

罗尔涞想:古人打仗是很讲究的。

虽然设备不比现在精良,配置也相对简单。

但是放在古时,只要能逃生御敌便是有用的武器。

时值11月,北方的天气已凉。

部分幽州地界已经开始下雪结冰。

如果这个时候想渡河,铁定是游不过去了。

唯一的法子那就必须得借住工具。

而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中,整体部队能否活下来、活得久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速度。

如果行军速度慢,不仅容易被追兵反杀。

还容易被后来者突袭。

那么,放在过山过河的时候便尤为关键。

稍事不当,很容易被敌军半路拦截。

这个时候自断其尾或前后夹击,都会让队伍遭遇重创,甚至全军覆没。

而放在交通并不发达的古代,快速过河无非这么几种:

一是浅滩。

如果河水较浅,完全可以采取徒步过河的方式。

如果河水浅而急,可以用手中的武器矛杆做支撑,手挽手齐力过河以免被河水冲走。

骑兵则更方便,可以直接骑马过河,以马蹄抵挡急促水流也是很方便的一个法子。

这种情况最为简单,应对方式也不复杂。

但缺点就是危险度非常高。

一旦遇袭,既要自渡过河,又要拔剑迎敌,死亡率非常高。

二是深水。

那工具更有限:要么坐船,要么搭桥。

这批黄巾逆贼从东往西扫掠而来,自然不可能提前准备好船只。

就算有,也是当即抢下来的商船、客船。

显然,对于众多余众而言,要想都过去,简直杯水车薪。

所以,就只剩下搭桥。

一种是塔吊桥。

就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那种有两条麻绳连接起来的简易单索桥。

有点现在的跨江索拉桥的简易版。

实行安装也很容易。

先让几个熟悉水性的士兵游到对面。

然后找到河边的粗木固定绳索。

接着,便在绳索上铺以木法,如此便可过河。

为了预防敌军背后突袭,对于刚搭好的吊桥,只能让一部分先锋部队过去。

让后续支撑部队则在桥头做好防范。

之后再一批批的过桥,以保证重要部队的安全。

缺点是:这种临时搭建起来的吊桥,安全系数有限。

比如对过桥的重量就有限制。

而且那些大型的武器设备什么的,也很难一次通过。

比如被罗尔涞直接捡入荷包的2000斤辎重。

就算罗尔涞在城外不收入囊中,他们想拖着这么重的辎重渡河,怕也是够呛。

也正因为如此,浮桥便成为更多部队的选择,尤其是大部队。

因为浮桥的桥墩结构为船。

然后,在船与船之间铺设模板作为桥梁。

如此以来,不管是人是物,通过率不仅够快够高,而且沉重方面又有了一个质的突破。

分析完以上几种可能性后,罗尔涞心里就有了底。

“侯爷,这是为何?好不容易将逆贼军队打散,此时放虎归山,怕是后患无穷。”

罗尔涞知道应劭着急。

怕没抓住机会,让黄巾逆贼逃出了所在的地盘,又祸害其他州郡。

但急归急,越是这个时候越是不能慌。

要想好,再动~

“小乙,你去探得他们是如何过河的?”

“回大人,时值冬日,河水不深不浅。骑兵骑马通过,但步兵余众还是以吊桥渡河为主。”

罗尔涞撇嘴一笑。

这般过河,不是等着被打吗?

都知道是冬天,就算可以踏水而过。

可以河的宽度来看,还没到河对岸,马都被冻死了。

马一死,相当于骑兵也死了。

而吊桥嘛~

那更好破!

“侯爷,待我先去攻那吊桥,断了他们过河的后路!”

这个应劭~

聪明是聪明,每当罗尔涞开始问话的时候,他总能猜到下一步棋。

可就是人有点急躁冲动。

不说还真很难跟历史文人,还写过《风俗通义》的大家联系起来~~

罗尔涞没有搭理应劭。

只是取了杯茶,用手指蘸了蘸茶水,再将手指立于屋外。

片刻,他长舒了一口气,说:“真好,东风~”

他这可不是草船借箭的东风。

但确实借的都是风势。

“小乙,让白马义从准备火箭。三刻之后,在城外五里处等我指令。”

很快,兵马聚集到了城外五里处。

应劭似是看出了端倪,奉劝道:

“侯爷,您是想从这里射箭突袭吗?可这射程,是不是也太远了?”

虽说公孙瓒已经在朝廷内小有名气,但在应劭看来,那些被赏的几次战斗都还算不上台面的大场面。

即便他对这次罗尔涞的的及时应援和良策十分敬佩,但眼前的事实总无法辩驳。

一等,二等,三等。

说是三刻就集结了,但是左等右等都不开弓。

小乙小声的在罗尔涞身边说:

“大人,您要是再不发号令,我们可都要在这风口上给冻死了。”

罗尔涞笑看着已经冻得嘴唇发乌的小乙,还是不做声。

连你精心准备的大军都在此都冻得不行,更何况渡河的黄巾军呢~

突然,罗尔涞竖起了那跟标志性的长矛。

“预备,点火,放!”

“咻~咻~咻~”

一时间,万箭齐发,齐齐射向那些刚刚渡河至半路的黄巾军。

瞬间斩敌数万,鲜血顿时染红了江水。

除去逃掉的少数,当场生擒黄巾七万余人。

“侯爷,您真是聪明绝顶、料事如神。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大获全胜。下属实在是佩服,佩服!”

这下应劭可真是心服口服了。

其实罗尔涞的法子很简单。

沾水测风向,正巧这两天东风而已。

其实关联不大,如果不是顺风,无非就是站近一点射击。

顺风的话,站的更远,射的更远,也更安全。

罗尔涞聪明就聪明在并不是一来就上去打。

而是静等黄巾大军渡河渡一半的时候动手。

黄巾军留下精锐部队充当殿后,以为会跟泰州军有场硬仗。

可令他们好生奇怪的是,为何只有少数的泰山士兵追赶过来,却不见大部队来袭。

可他们哪里知道。

要想消灭他们,根本不用来到眼把前作战。

找个顺风借力的好地方,一样可以灭了你们这帮逆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