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章 第一甲铁扶桑(2 / 2)

什切青是波兰第7大城市和第2大海港,是西波美拉尼亚省会,有“北方巴黎”的美誉。什切青很早是汉萨同盟的成员,后来被瑞典统治,在波兰被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瓜分后,什切青被割让给了普鲁士。什切青是一座重要的工业中心,沿途经过什切青市区,周边能够看到很多造船基地,许多大手臂和正在建造中的大船。

在什切青,有一家乾国人很熟识的造船厂,那便是成立于1851年的伏尔铿造船厂,这家造船厂是德国著名的造船厂,也是德国的主要造船业工厂,伏尔铿造船厂主要为德意志帝国海军服务,此外他们也承接外国的订单,虽然因为造船大国英国和法国的关系,来自外国的订单并不多,乾国便曾在伏尔铿造船厂订造过鱼雷艇。

而日本在德国订造两艘“萨克森”级铁甲舰,是伏尔铿乃至德国所接到的最大的一笔来自外国的生意。

德国是当时新崛起的海军国家,军舰设计、建造在世界上并不突出,此前各国外购军舰大都寻找传统海军强国英、法等国,没人会对海军尚弱的德国投以青眼,然而德国却对开拓东方市场抱有浓厚的兴趣,自从日本政府正式在德国开始使馆后,“在柏林,人们竞相向新设立的日本公使馆献殷勤”。在众多希望和日本做生意的德国商贾行列中,刚刚改制为有限公司的伏尔铿造船厂也身在其中,并十分有预见性地有意吸引日本外交官对德国造船能力的关注。9078年11月9日,伏尔铿造船厂邀请各国公使赴厂参加新舰下水仪式,当天下水的是德国海军当时的主力军舰“萨克森”级铁甲舰的第3艘“威尔登白”号,庞然大物的钢铁巨舰给前来观礼的日本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萨克森”级铁甲舰是德国海军目前最新式最先进的主力铁甲舰,全长93米,宽米,吃水米,采用平卧式往复蒸汽机、动力5000马力,速率节。可载煤700吨。10节时续航力1940海里,8座锅炉,标准排水量7411吨,满载排水量7935吨。双轴推进,车叶4片、单舵。舰员编制317人。装备6门260毫米25倍口径克虏伯后膛炮,其中2门在船艏附近露天炮台内、4门在中部的炮房内,此外还有6门87毫米炮,8门37毫米炮。“萨克森”的装甲防护形式和英国的“不屈”号一样,也采用先进的铁甲堡设计。“萨克森”的“装甲司令塔”和“飞桥结构”很另类,并有着厚重的装甲防护。它的装甲带外层是一层127毫米-254毫米的铁甲,内衬一层200毫米-288毫米的柚木,十分坚固而又不乏韧性。它的防水隔舱外层装甲203毫米,内层装甲152毫米。甲板装甲为50毫米-70毫米。炮塔装甲同样为双层。外层为254毫米铁甲,内衬228毫米柚木层。司令塔装甲为140毫米。“萨克森”级铁甲舰的设计是之前的德国中央炮组和侧舷装甲舰设计的突破。这级战列舰由于受当时德**方“海军舰队要首先为陆军作战提供支援”的战略思想指导,实际上是设计成一级沿海防御型的近岸防御铁甲舰,在大洋上进行海上作战并不是其强项。由于该级舰庞大的双并列4个烟囱的布置,为其赢得了“水泥厂”的绰号。

仿佛是热情付出所得的回报,不久之后,日本方面便秘密发来订单,在德国先行订造一艘“萨克森”级铁甲舰,突如其来的日本订单立刻引起伏尔铿厂和德国政府高度重视,接下订单造出军舰,不仅意味着德国大型军舰出口史上零的突破,而且无疑这全新的铁甲舰将会成为当时挑战亚洲霸主乾国的日本海军的主力,其带来的宣传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德国政府特意指示伏尔铿船厂“务必以最优秀的质量和最高的效率以及最快的速度完成建造任务。”

日本方面订造“萨克森”级铁甲舰,并非是因为德国人的热情,而是有着自己的特殊考虑。

“萨克森”级铁甲舰具备强大的火力,而且在当时世界动辄上万吨的一等铁甲舰家族里,吨位又较小,非常适合东方港口的水深、码头等条件,虽然舰型属于近岸防御铁甲舰,但因为价格便宜(造价为630万马克),而且建造时可以大量使用“萨克森”级军舰的现成设计和通用部件,能够缩短工期,对于急需强大军舰充实和加强的日本海军来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日本方面原本是想要一艘和德国海军拥有的一模一样的“萨克森”级铁甲舰,而在乾国的日本情报人员则带来了令人不安的消息:乾国海军建造的“龙威”级铁甲舰已经将主炮口径提升到了惊人的12英寸(305毫米)。日本方面随后向伏尔铿造船厂提出修改设计的要求,要把日本“萨克森”的主炮口径也提高到12英寸。

日本新铁甲舰的设计由伏尔铿船厂的总工程师鲁道夫?哈克担纲,哈克长期在伏尔铿厂服务,经验丰富,接到日本人的要求后,哈克立刻和助手们开始修改设计,最终决定将“萨克森”上原来的6门260毫米主炮换成了6门305毫米主炮,但为了减轻重量,缩短了主炮的倍径,由原来的25倍口径改为20倍口径。除此之外,其它的一切都没有改变(主炮口径改变、重量增加而全舰排水量不变,其中可见哈克的功力深厚)。尽管“扶桑”号铁甲舰在炮台设计方面引入了先进的露炮台样式,但保守的德国人却还是按照“萨克森”级的设计,在军舰中部还设置了一个已经落后过时的船腰炮房,“扶桑”级铁甲舰的6门305毫米主炮只有2门安装在军舰前部的双联装露炮台内,其余4门仍然装备在军舰中部这处没有顶盖的船腰炮房内。而战时一旦有炮弹射入炮房,四散的破片势必会殃及炮房内的所有4门火炮,“炮台既大,易受敌击,倘一弹入台,则四炮之人皆将受伤”,这不能不说是“扶桑”号铁甲舰设计上存在的重大缺陷。

9082年4月12日,日本定造的第一艘铁甲舰在伏尔铿造船厂的94号船台上开工建造,按照日本人使用的“第一号甲铁”的名词,工厂临时定名为“第一铁甲舰”,10月22日,被明治天皇正式命名为“扶桑”(为了纪念在西南战争中屡立战功奋战到底不幸被萨摩海军击沉的一代“扶桑”号铁甲舰,故重用其舰名),9084年2月18日成功下水。

“扶桑”号的建造过程,整体而言十分顺利、迅捷,如果不是后来航试时发生了一起重大事故,几乎可称完美。9084年6月2日,由德国方面派出的船长指挥,“扶桑”从斯维内明德港出发,在波罗的海进行系列航试。7月9日进行火炮测试时,1门305毫米克虏伯炮发生了爆炸事故,遂返回伏尔铿船厂维修。

为了防止遭到破坏,日本方面对“扶桑”号的建造事宜采取了史上最为严格的保密措施,甚至连舰体下水都没有举行仪式,直到军舰全部完工,并完成了所有的测试,接舰官兵到达,准备驾舰回国时,日本人才公开宣布,外界方才知道了这艘“亚洲第一”铁甲舰的存在。

今天是“扶桑”号铁甲舰启航回国的日子,日本人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并广邀外国使节和各界名流参加,身为乾国驻德国公使和副使,李丹崖和许景成自然也在邀请之列。

其实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次的启航仪式,日本人是专门要给他们几个乾国人看的。

之前发生在朝鲜的由日本人暗中主导的“甲申政变”,在乾国海陆军的强力干预下失败,为此乾国海军还施展起了“炮舰外交”,派出以两艘“龙威”级铁甲舰为主力的一支舰队直驶东京湾,使得日本朝野震惊,被迫和乾国迅速签定《天津专条》平息事态,而现在日本有了比“龙威”级铁甲舰更为强大的“扶桑”号,自然要在乾国人面前大大的炫耀一番,以示报复。

“竹筠,日本人今日是在向咱们大乾示威呢,”李丹崖叹了口气,说道,“日本人这一跳,便跑到咱们大乾前面去了。”

“是啊!我估计这条船回去后,弄不好要去天津或上海,刺激咱们一下。”许景成也叹道,“朝中诸公刚刚安生了几天,这一次怕又要睡不着觉了。”

“此舰在德建成,我等之前一无所知,只怕言路那里有文字论列。”李丹崖看着挂满彩旗的“扶桑”号,“我这个驻德公使,也要当到头了。”

听了李丹崖的话,许景成禁不住顿足长叹起来。

“你我乃是文官,又非谍探,日人防范严密,如何得知?日人图我大乾已非一日,他们走这一步,朝中诸公早该想到,怎能以此责怪我等?”

“不管怎么说,咱们得提前做好准备,”李丹崖转头看着许景成,语重心长的说道,“咱们今天就发一封长电报回去,报告此事,并列明该舰数据详情,朝廷或许不会责怪我等,若是真要怪罪下来,无非是我去职,或会以竹筠代我,那咱们的铁甲舰建造事宜,就全靠竹筠一力承当了。”

“丰葆兄说什么话来!还没到那个时候呢!咱们顺便再给李制台和林爵部发个电报,请他们出手相助,未必就怕了那起子清流!”许景成不甘心的说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