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LT-1炸弹还处于技术验证阶段,并没有进行量产,86航空队只携带了颗,全部用在了陆奥的身上,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现在要炸沉长门,只能贴近目标使用无制导弹药,这会付出巨大的伤亡,付出这么大的伤亡就为了干掉一个已经没有威胁的目标,没有意义;
第四,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如果我们过度削弱了日本海军的实力,以后谁来帮我们削弱美国的实力?”
“美国?!”高志航没反应过来为什么东方云明说削弱美国。
东方云明笑了笑说:“对,美国,中国目前最大的敌人是日本,中日战争是决定中华民族崛起的一战,一个工业原材料极度依赖进口的弹丸小国,是根本赢不了拥有广大战略纵深的中国的,战后的日本将再也无法阻拦中华民族的复兴,而那个时候,中国最大的敌人是谁?”
“当然是西方列强。”
“不准确,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正在渐渐走到一起,希特勒和裕仁天皇都有称霸世界的野心,你看着吧,不超过年,一场世界大战就会爆发,这场世界大战将会比二十年前的那一次更大、毁灭性更强,英、法在德国的卧榻之侧,这场大战下来,这俩列强将会失去几乎所有的殖民地,而美国与三国轴心相距甚远,在这场战争中损失一定是最小的,苏联紧挨中国,所以这俩国家才是中国未来面临的最大威胁。”
高志航摇摇头,说:“唉,这么复杂的关系你就是跟我说了我这脑子也扯不过来,你还是别跟我解释了吧。”
“哎,那可不行,作为一个空军中将,中国空军的副总司令,必须要懂得国际政治,别听老蒋忽悠什么军人不要涉及政治,军队是一个国家最强悍的暴力机关,高级军官不懂政治,怎么能知道枪口该指向谁?你有能力,就必须要为自己的能力负责,军队的思想要是出问题,这个国家就完了。”
高志航没有说话,东方云明说的正式195年西南军第一次整军以来军委总政治部一直强调的内容。
中国空军放过了长门号,并不代表着海军就能善罢甘休,陈绍宽在东方云明面前磨破了嘴皮子才争取到海军出战的机会,亲自率领着海军唯一的一艘航空母舰“中山”号,混合着艘定远级战巡、艘伦敦级重巡、5艘01型轻巡和11艘0型驱逐舰组成的舰队浩浩荡荡地杀向南海,好好会一会山本五十六,没想到鬼子这么快就准备打道回府了。
刚刚在永兴岛完成补给的航母战斗群看来是赶不上了,台湾海峡有鬼子的陆基航空兵看守,闯过去不太现实,绕道的话要多走好几百海里的路程,更赶不上。无奈之下,陈绍宽只能在晚上与潜艇部队约定的通信时间给东海海域停留的艘潜艇发电报,命令他们寻机作战。
接到命令的艘潜艇舷号分别为S104、S106和S108,属于01型柴电潜艇,几天前,他们完成了长江口布雷的任务,成功阻滞了长门和陆奥的撤退,为86航空队击沉陆奥、重创长门提供了便利。
01型潜艇的水下排水量达到1400吨,跟这个时代的潜艇比起来,它是个绝对的大块儿头,当然,拥有大容量锂电池和通气管设计的它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潜艇,而不是“会潜水的鱼雷艇”。
S104艇艇长南克威中校,毕业于原福州海军学校,西南军成立之后又进入海军潜艇学院正副长班学习过一年,随后到德国海军实习了两年,在德国实习期间,带他们的教官是一名体型瘦高、眼眶深陷的日耳曼裔海军军官——卡尔?邓尼茨上校。南克威在197年初回国出任S104艇艇长,最初看到01型潜艇的时候,南克威兴奋得不能自已,潜艇宽阔的内部空间给了他很好的第一感觉。然而之后的几次训练中,南克威却有些失望,01的体型大归大,艇员的生活环境确实比德国那些5、600吨的小潜艇舒适得多,但是上浮和下潜动作迟缓,攻潜训练中经常被驱逐舰抓住,没有甲板炮,浮上水面之后的S104面对大队驱逐舰的围攻,连反抗的力气都没有。
连续经过几次失败之后,南克威和其它十几个艇长一起总结了经验教训,对之前的教材内容作出了一些修改,潜艇性能不一样,作战方式当然不能照搬,01的优势在于水下续航力大,隐蔽性强,要发挥01的优势,就要更多地使用水下潜航,尽可能避免被发现,实际上,即使是拥有甲板炮、动作灵活的小型潜艇,真要是被驱逐舰发现,也是九死一生,很难逃脱生天。
《一剑独尊》
掌握了01的正确打开方式之后,西南军的潜艇部队才算是真正形成了战斗力,从安达曼群岛的军港启程前往南海永兴岛的过程中,潜艇部队白天基本都保持在50米深度低速潜航,到了晚上上浮至通气管深度,只露出围壳,使用柴油机一边以15节高速航行,一边向蓄电池充电,就连驻扎在新加坡的英军都没发现潜艇的踪迹,从永兴岛驶向长江口的过程中,艘潜艇照章办理,轻松地躲过了台湾海峡的日军飞机和联合舰队外围的反潜警戒圈,成功布雷之后又在鬼子的眼皮子底下躲了好几个昼夜,鬼子依然没能发现他们。
S104艇是这艘潜艇组成的临时编队的旗舰,相当于空中梯队的长机,南克威中校成为了临时总指挥。收到陈总司令发来的命令之后,他立刻与空军部队取得联系,请求提供日军舰队的航线信息,没有具体的航线信息,潜艇要想伏击水面舰队完全就是瞎猫去撞死耗子。当然,所有的联络都只能在晚上进行,因为短波无线电是无法穿透海水的,必须浮出水面才能联系到空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