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克威问声呐部门:“周围还有没有其它的舰队型目标?”
“报告艇长,我艇方圆50海里内没有其它舰队。”
南克威说:“得,瞎猫撞上死耗子,逮着谁就是谁吧,没搞到长门,搞到一艘航母也不错。命令,单车进十,左舵五。”
15分钟后,声呐报告:“目标首尾间隔7海里,左右距离5海里,核心为艘大型军舰,防空阵型,航速7节,最外围舰艇距我不到4海里。”
“有!”南克威回应道,“尾倾10度,上浮至潜望镜深度。”
“已上浮至潜望镜深度。”
“升起潜望镜!”潜望镜粗壮的镜筒缓缓升起,南克威右手握住右方握柄,左臂整个搭在左方握柄上并环绕镜筒半周,眼睛贴上目镜,转动镜筒搜索着目标。
突然,艘并排行驶的航空母舰进入了潜望镜视野,两艘航母中间的前方部分则是一艘战列舰模样的大型战舰,通过舷号可以确认,这是日本海军的“雾岛”号战列舰,属于金刚级,按照英国人的标准来说,它应该划入“战列巡洋舰”的类别,防护能力不强,但是速度却能达到0节,主炮口径56mm。另外的两艘航空母舰,一艘是凤翔号轻型航母,另一艘则是购自美国的约克城级“天鹰”号航母。
“战斗警报,鱼雷备射,海魂-1,6枚,射前检查。”南克威下达了命令。
“是,战斗警报。”潜艇内骤然响起短暂的“叮铃铃……”的警报声,之后各部门全员进入战斗状态,“海魂-1鱼雷6发,射前检查完毕。”
南克威在心里默默地计算着鱼雷的航速、敌舰航速和提前量,他的两只眼睛一动不动地贴在潜望镜的目镜上,将潜望镜周转60°环视了一下四周的海域,确定后路上没有敌人的驱逐舰,目标也没有察觉。
整艘潜艇里除了机械的轰鸣声和南克威不断下达的舵令、车令,没有其它任何的声音,几分钟之后,南克威终于发现了日军舰队外围舰艇防御圈的漏洞,于是果断地下达:“开火!”
水雷部门接到指令之后,6个武器管理员同时压下扳手,高压空气通进鱼雷发射管,将6枚海魂-1重型鱼雷弹射了出去:“6枚鱼雷已全部发射。”
“有,降下潜望镜,艏倾15度,单车进10,右舵15,速潜!”这时候所有人全都紧紧地抓住旁边可以抓住的东西,以避免潜艇速潜的时候站立不稳,声呐兵也摘下了耳机,免得鱼雷命中目标时的剧烈爆炸声震坏耳膜,虽然7海里的距离对高速行驶的目标发射直航式鱼雷本身命中率很低。
南克威瞄准的就是天鹰号,虽然他知道,这么远的距离,鱼雷命中率很低,美式的航母抗沉性能相当强大,甚至比主力战列舰还难被击沉,这一点中国海军是有深刻认识的,中国海军的中山号航母与天鹰号同属“约克城”级,买回来之后,工程人员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对这艘航母进行了仔细的测绘,对美国人造航母时预留的浮力冗余和防雷隔舱数量也是惊叹不已。如果南克威有选择的话,他一定会将鱼雷对准凤翔而不是天鹰,“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道理谁都明白,关键就是天鹰那硕大的身影挡住了凤翔,S104又不是核潜艇,航速差的太远,不可能绕到战斗群的另一边发起攻击。
……
“鱼雷接近左舷,距离11链,(1链=0.1海里≈0.18km),航速40节以上。”阳炎号驱逐舰通过无线电向天鹰的司令塔十分急迫地喊道。
“左满舵,左退10,右进0!”舰长松田千秋大佐几乎是条件反射地下达了规避的命令,高素质的水兵很有效地执行了舰长的命令,天鹰号的整个舰身明显地向右倾斜,一个极其漂亮的漂移之后,舰艏朝向鱼雷来袭的方向,从第5和第6枚鱼雷中间穿了过去。
“好险!”松田千秋着实除了一把冷汗,刚松了一口气没几分钟,就听见后方传来剧烈的爆炸声,他急忙问道:“怎么回事?”过了一会儿,观通部门回报:“舰长,敌方鱼雷击中了凤翔。”
原来,天鹰号通过规避躲开了鱼雷,但是舰队的队形比较密集,它与凤翔的距离只有链,老旧的凤翔来不及躲避,硬吃了两枚鱼雷,一枚命中舰艏,另一枚正中舰舯部,高速航行中的凤翔像是船底被重击了一下,突然被抬出水面,又重重地砸下去,这“老胳膊老腿儿”的哪经得住这样的冲击,龙骨从舯部当场断成了两截,损管部门救都没怎么救,舰长就直接下令弃舰了……
南克威可没有那个心思停下、上浮以察看命中情况,只是根据爆炸的次数,判断有两发鱼雷命中了目标,另外的4发落空,从国际水平来讲,这个命中率已经是相当高了。由于发射距离较远,等鬼子的舰队察觉有潜艇存在的时候,S104早已跑掉了,驱逐舰和轻巡洋舰在可疑海域用深水炸弹胡乱炸了一通,一无所获,甚至连袭击凤翔的潜艇是哪个国家的都不确定。
南克威得知自己的战果已经是晚上空军通过电台告诉他的了,而空军的消息来源于截获的日本海军的通讯,确认凤翔号航空母舰已经带着40架舰载机沉入了海底,而天鹰号和舰队里的其它舰艇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对于潜艇部队取得的战果,空军方面表示祝贺,对此,南克威是哭笑不得,本来瞄准天鹰号去的鱼雷,歪打正着地干掉了凤翔,而他最想干掉的目标正是凤翔而不是天鹰!
南克威和另外的两艘潜艇继续在东海海域等了好几天,直到长门抵达了佐世保,南克威他们也没有发现半点踪迹,除了一艘凤翔之外,艘潜艇没有再取得其他的任何战果,但这已经足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