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商人(1 / 2)

“依爱卿之见……”接着曹议金就问着秦风:“我等该如何发展这商路?”

曹议金这话看起来只是随口一问,但其实这也说明了他看出这商路的复杂性。

若是以往,商路通畅时河西走廊基本都是在一个国家的统治下,于是这经商的模式就较为简单,就是从中原这头运来西域需要的东西,从西域那头运来中原需要的东西然后互相交换也就是了。

但是现在……

河西走廊却有四个国家,而这四个国家中的两个也就是回鹘、六谷部还是游牧民族,另一个?炷┧浯蠖嗍呛喝说?聪嗟背潭壬媳徊鼗?恕?p>(注:吐蕃占领河西始于唐安史之乱,从那时起奴隶制的吐蕃便以河西汉人为奴隶,这些奴隶在将近一百年后张议潮起义才得到解放并聚集成一股势力形成有?炷┳濉?炷┳隽送罗?私?倌甑呐?デ矣牒喝思肝尥?矗?溆镅浴⑸?钕肮叩榷加胪罗?嗤??贫纫彩峭罗?呐?ブ啤?

于是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原运来的商品比如丝绸、瓷器之类的,相当一部份就会被六谷部、?炷?⒒伧降鹊叵??簦??闭铰怼⑵せ醯纫部梢杂纱巳??峁???虻サ乃担?褪巧搪匪涫强??耍??词前肼繁蝗???菇亓耍?倘烁?静恍枰?蹲呶饔虮憧山?薪灰住?p>当然,还有些东西是这三国所没有的,比如香料、药材等,所以西域商道还是大有可为。

只不过这夹在中间的敦煌国就十分悲催了,中原大量商队在回鹘一带就会被大量拦截,所剩不多的商队也是与西域交易,同为汉人的敦煌国却是没有多少商机。

曹议金是商人出身,当然很清楚这种形势。

“皇上!”秦风拜道:“开通商路后,敦煌国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确不利,但微臣以为……敦煌国确拥有与回鹘等国所没有的优势,那便是我等身为汉人易于与中原买卖!”

闻言曹议金不由哦了一声,接着便暗暗点头。

这一点是很明显的,最直接的就是回鹘等河西三国不通汉语,那?炷┧涫呛喝说?崴岛河锏囊膊欢啵?谑窃谟胫性?雎蚵羰本突嵊泄低ㄉ系睦?选?p>这个问题或许可以通过带上汉人奴隶进行翻译,但一方面其在翻译时往往会有心捣鬼……这是奴隶的特点,平时被“主人”给压迫得苦不堪言,若是有机会使“主人”吃亏而又不会被发觉,那多半是毫不犹豫的干了再说。

另一方面,若是有两支商队分别是带着翻译的回鹘与敦煌商队,那么中原汉人无论是从文化认同、容易交流还是更能信任等方面考虑,都会优先选择同是汉人的敦煌商队。

也就是说,敦煌商队更有竞争力。

更为重要的还是,正如之前药罗葛仁美说的,像回鹘这样的奴隶社会对经商基本没什么兴趣……奴隶不是自由之身不可能成为商人,奴隶主大多忙着剥削奴隶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若是要经商就得置自己的土地和牛羊不顾,这明显风险太高。

而封建制的农民相对来说就有很大的人身自由同时也拥有一定的资本,于是就有成为商人的可能。

而河西四国里只有敦煌国是封建制,且敦煌国百姓还有相当丰富的经商经验,于是不用说了,在这商路里最为活跃的商人肯定是敦煌国百姓无疑。

“爱卿的意思是……”曹议金说:“我敦煌国应促成中原与回鹘等国的买卖?”

“皇上。”秦风回道:“如此一来回鹘等国与中原各取所需,而敦煌国亦能从中获利,我等又何乐而不为呢?”

“此话说来也有理!”曹议金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