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之死】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二十三日(),魏王曹操在洛阳去世,终年六十六岁。临终时说:“天下还未安定,不能遵循古代的旧制。下葬以后,即便除去丧服。凡是带兵在外戍守的将领,都不准离开驻守之地。官吏们要各尽其职。装殓用当时所穿的衣服,不要放金银珠宝作陪葬。”魏王谥号为“武王”。二月二十一日(),安葬在高陵。
曹操后世留有两份遗嘱,一分被称为《遗令》,一份被称为《终令》。
《遗令》记载为:“吾夜半觉小不佳,至明日饮粥汗出,服当归汤。吾在军中,持法是也。至于小忿怒,大过失,不当效也。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吾有头病,自先著帻。吾死之后,持大服如存时勿遗。百官当临殿中者,十五举音,葬毕便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施繐帐,朝脯上脯糒之属,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馀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吾历官所得绶,皆著藏中。吾馀衣裘,可别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
这份遗嘱是在曹操去世不久之前留下的,实际上就是曹操的遗嘱,但让人有些想不到的具体琐碎,絮絮叨叨。其中关于国家大事曹操基本没有提及,所谈到的都是一些琐事,曹操在这里面交代了一下自己的病情、死后的操作、葬身之地、自己妻妾、妓女的居处和生活就业安排和遗物怎么分割。
所谓“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作为三国时代毫无疑问的霸主曹****前最终也归于了平凡,展现了自己的真实一面。
曹操在病故之际,所想的多是自己的亲人,就算已经死前的曹昂,曹操也曾经为此叹息过:“我前后行意,於心未曾有所负也。假令死而有灵,子脩若问‘我母所在’,我将何辞以答!”
《终令》记载为:“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周礼》,冢人掌公墓之地,凡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后,汉制亦谓之陪陵。其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宜陪寿陵,其广为兆域,使足相容。”
《终令》作于建安二十三年(218),主要就是曹操交代了一下自己死后的墓葬问题,总体而言还是很普通的,只是曹操提前打的一个预防针,所以也没有太多可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