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1章 陆逊的军事能力(2 / 2)

汉末三国志 三国魏家 1364 字 2022-06-11

黄龙元年(229),孙权正式称帝,他赞赏陆逊的功绩,在大将军之上又设置上大将军,地位高于三公,相当于大司马。陆逊被拜为上大将军、右都护。陆逊就此成为了孙吴第一位上大将军。

【军事生涯和评价】

从陆逊的领兵生涯中可以看出来,陆逊投靠孙权实际上是很晚的,一开始也只是靠平定一些小规模的叛乱刷战绩,在江东将领内部地位并不是很高,大概属于校尉级别,别说杂牌将军了,就连中郎将也未必比的过。

建安二十四年(219)的襄樊会战是陆逊鱼跃龙门的关键转折点。为了进一步麻痹关羽,孙权和吕蒙提拔尚且名不经传的陆逊坐镇取代吕蒙驻军陆口,而陆逊抓住了这一次机会,不仅出色的完成了麻痹关羽的任务,使得关羽调走了荆州的大量部队,还和吕蒙一起讨伐荆州,击败,收降关羽麾下多名将领,一路攻克多个城池,占据了占领了秭归枝江、夷道,守住了峡口,堵住了关羽退回益州的大门,最终将关羽生擒处死。

襄樊会战中,陆逊先是担任偏将军暂时替代吕蒙驻守陆口,后拜抚边将军、领宜都太守,最终被孙权封为镇西将军,镇抚荆州,一战就完成了三级跳的过程,从中层将领直接变为了上层核心统帅之一。

然而陆逊因为资历不足,崛起太快,所以无法被江东众将所信服。这点在夷陵之战中表现的就非常明显,毕竟陆逊在当时也才从军不到十年,年龄还不到四十岁,在其他将领看来陆逊可以说就是黄毛小子,后晋晚辈一个,只是靠蹭了吕蒙的功绩才能有这个地位,所以大家心理不服气那是非常正常的。

但陆逊在这一战中打服了所有人,几乎将刘备全军歼灭,所以众将不服也得服了,陆逊就此作为新生代一举力压众多老牌将领,成为了江东军事第一人。其后石亭之战等战役则进一步巩固了陆逊在军事方面的地位。

陆逊在其一生之中,在襄樊会战、夷陵之战以及石亭之战三次作战中成就最大,这三次大战也可以说是陆逊军事方面的代表作。

首先是襄樊会战,这一战其实原本和陆逊这种级别的将领关系不大,但陆逊是硬生生的插了进去,成为其中关键角色之一,后期吕蒙攻下公安、江陵等地后,主要就是陆逊由独自领兵了,他分兵攻下了众多的城池,断绝了关羽的后路,战功实际上很高的,所以才能一举完成三级跳的伟业。

其次是夷陵之战,这一战中陆逊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诱敌深入、疲敌师志的战略方针,不为敌军所动,待敌军疲惫之后再一举痛击获胜。

当然了吴军的实力本来就并不比刘备弱,作为守方还有着地理优势,而刘备又是独自领兵,麾下也没有什么给力的将领和谋士,所以陆逊的对手刘备军其实从一开始就不是很强力。陆逊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内部老牌将领们不服他,这个问题处理好后,刘备是不足为惧的,这场大战最后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最后是石亭之战,这一战和司马懿平定公孙渊类似,前期和谋划和准备工作实际上主要都是由君主完成的,陆逊和司马懿作为统帅只是负责了最后作战的任务,相当于终结点的存在。曹休的失败在他中了周鲂伪降之计时,就已经能预见了。

陆逊本人的军事能力在江东历史上甚至三国历史上基本属于第一档的,前十必然会有他的一个位置。

唐朝建中三年(782),礼仪使颜真卿曾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吴丞相娄侯陆逊”。宣和五年(1123),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陆逊。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陆逊亦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