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辞海》中‘随和’条目有这么一条注释:‘随侯之珠,卞和之璧,皆至宝也,故随和并称。’”
“李白也有诗这么写过:‘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张衡《西京赋》更写着:‘流悬黎之夜光,缀随珠以为烛’。这些都是关于随候珠的描述……”
杨浩哑然。
说句实话,很多文物的损坏都是因为盗墓贼。
因为盗墓贼缺乏相关的知识,只重视金银珠宝之类的玩意。像是一些瓷器、字画、绸缎,他们嫌麻烦,不当场损坏就已经是万幸了,更别提保护起来了。
在陕西地区,很多人拿起锄头他们就是农民,放下锄头就变成了盗墓贼。
在盗墓的同时不注意保护,很多文物都损坏在这些人的手中。
就是因为缺乏相应的知识。
但是秦爽不但能够一眼认出和氏璧上的虫鸟篆,还能够对于随候珠的典故信手拈来,再根据她对于任何事情的掌握、对于其他人的心理分析,都证明秦爽不是简单的盗墓贼。
以她这样的知识和百变的气质,不干盗墓,不管在哪一行业发展,都会有着极高的发展前途。
一时间杨浩疑惑起来。
“秦爽,你为什么要干盗墓这行?”杨浩忍不住问道。“以你的能力,不管做什么都会有很好的发展,就算是做些小生意,也可以一辈子衣食无忧。”
这盗墓虽然利益很大,但是风险却相当的高。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文物的重视,别说一些盗墓贼,就连那些文物贩子都逃不过法律的打击。
以秦爽的聪明才智来说,她应该不会一根筋的钻在盗墓这行中。
秦爽沉默了。
就在杨浩以为她会以沉默来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秦爽笑了起来。声音有些凄凉,有些无奈。
饭团看书
“我为什么要干盗墓这行?”秦爽低下了头,用手撑着下垂的脑袋,头发如同垂帘般遮住了她的脸庞。杨浩觉的她在哭,虽然没有哭出声来,但是杨浩能够看见秦爽的肩膀在不住的颤抖。
长长吐出一口气,秦爽站了起来。
“走吧,该拿的东西我们已经拿到了,出去再说吧。”
秦爽率先站起了身,头也不回的向外走去。
杨浩他们先前进来的位置正好处于整个宫殿的左手边,刚才两人绕着宫殿绕了一大圈,确信只有正门这一个出口。
当下朝着正门走去。
“十五岁那年,我以全省高考第一的成绩被保送到了科大少年班。父母为我上学,耗掉了半条命。我的家住在农村,父母都是种地的。原本学校还奖励了三万块钱的奖金,可惜被某些人给贪污了。”
秦爽走在前头,头也不回的说道。
“我父亲去讨要,被门口的保安给打断了一条腿,永远失去了劳动能力。”
“该死!”杨浩听到这,不由得咒骂起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