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八章 朝政之争(1 / 2)

锦华会的出现,让一直为财税上火的朱皇帝松了口气。

苏则是个人才。

他往往会有一些新奇的点子。

比如说这个锦华会就给了朱皇帝一个新的思路。

广纳会员,考察会员的收入,制定不同的缴费数额,让加入锦华会的会员直接缴纳,由锦衣卫控制和督查。

这样一来,就能把财税从地方政府手中拿过来,由皇帝直接控制了。

与其让这些财税经过地方官府层层的拔毛而贪腐掉,不如直接收入自家的手中,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益。

苏则在信中将这种模式称之为国企模式,而朱皇帝给它了一个新的名称——皇家产业。

锦华会更名为皇图会,皇图会的会员直接由锦衣卫负责,对外不再缴纳任何费用。

当然皇图会的规模和入门门槛都要仔细的推敲。

朱皇帝信心百倍,按照这个模式推广下去,用不了多久,天下的财税能被他掌控一部分,这一部分足可以让他完成改革前的准备了。

大明朝复兴可待了。

但是另朱皇帝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圣旨送到了内阁却被封存退回了。

内阁四位大学士再次联合起来抵制这道旨意。

明太祖朱元璋是个雄才大略的人,纵观历史,大凡有点雄才大略都会有个共同的毛病——瞎操心。

这位爷瞎操心到了十分蛋疼的地步,他将大明朝的法律法规制定了以后还有些意犹未尽,有捯饬出来很多啼笑皆非的东西。

比如说祖制,《皇明祖训》、《太祖宝训》等等。

他设立这些东西无非是为了大明朝的长治久安,让朱家的子孙都要遵守。

可是他太高估了自己的才能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过了一两百年,很多东西都已经不合实际了,已经严重的制约了朝代的发展。

比如财税制度,比如说八股取士制度,

所以大明中后期好多皇帝都有心更改祖制遭到了大臣们的全力反击。

因为太祖在上面写了一行操蛋的话。

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所以祖制成为文臣士大夫理直气壮反对皇帝的一大利器,明中后期的皇帝没有办法,只得忍气吞声。

他们没有胆子推翻老祖宗的祖制,所以一定情况下助长了群臣的气焰。

老子有太祖宝训,你奈我何!

你再牛逼能比得上英明神武的太祖皇帝。

每当群臣们吵不过皇帝立即拿出祖制,这样一来皇帝们立即闭嘴了。

人家都是坑爹,他们是被老祖宗坑了。

可他们偏偏没什么脾气。

改变祖训无易于改朝换代,他们没有这么大的勇气。

如果当初朱元璋知道自己苦心孤诣弄出来的祖训反倒成为群臣制约自家孩子利器,不知道会有和感想。

所以才造成了大明朝中后期皇帝的消极怠工。

尼玛,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吗,老子不生你那份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