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九章 朝堂即战场(1 / 2)

陕西的战事进行的如火如荼,白莲教的教众守在泾阳隔岸观火。

当然他们并不满足做一个合格的观众,于是乎在苏则的授意下,这些人不断的为这场大火添柴加火。

陕西的战场喋血不休,同样朝廷内部的争斗也变得白热化。

以张凤府所代表的文臣势力和辅国公朱瑞所代表的勋臣武将势力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文武之争历来已久。

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所以太平盛世的时候,文臣都会力压武将一头,但是一旦朝野混乱战火纷争的时候就是武将出头的机会了。

勋臣虽然地位尊贵无比,但是论权力的话根本比不上一个实权派文臣。

大明朝安定了这么多年,文臣们早就把武将踩在了脚下。

五军都督府虽然掌管着天下卫所军,但实际上只有统兵权没有调兵权。

兵部和内阁却掌管着调兵权。

一旦发生战争,内阁和兵部就会以朝廷的名义抽调地方卫所官员任总兵、参将、游击等实权官职参战,战后解散军队,交割兵符,各回卫所。

所以五军都督府已经沦为了文臣们的人才储备基地,已经却沦为了一个空壳,军事大权基本上被内阁和兵部所剥夺。

纵使如此,文臣们还不放心,在地方设立巡抚、总督、提督、总制等官职,由文臣担任,挟天子剑辖制武将。

武将的地位更是江河日下,现如今已经沦为了文臣的附庸。

这种现状令只有走武将仕途的勋臣们极为不满,所以他们一直暗中的活动,希望能够重振武将的声威。

辅国公朱瑞就是勋臣们的代表,他虽然有着提督三大营名头的辅国公朱瑞,但也是个虚名爵爷,实际上三大营的指挥权并不在他的手中。

此人野心勃勃,并不甘心只当一个空头的爵爷,所以一直暗中谋划着。

陕西的民变让朱瑞看到了契机,陕西地理位置极为特殊,一旦祸乱就会殃及周边的省府,周边一乱整个中原腹地都会大乱。

大乱就要动刀兵,这就是武将崛起的大好机会。

所以朱瑞立即动用关系,不惜一切代价推举老将马麟入陕平叛,适逢朱皇帝跟文臣交恶,有意利用勋臣打压文臣的势力,所以双方一拍即合。

马麟当了总督,立即把军权交给了孟都,开始朱瑞祸乱中原腹地的计划。

所以他们并不消灭流民,而是将他们赶出陕西境内,继续祸害其他的省份。

对于勋臣们来说,形式越乱越好。形式越乱,他们才有出头之日。

一旦让他们掌握了实权,那就会是文臣们的末日。

对于这一点,以张凤府为首的文臣很清楚的认识到了,所以他们才不惜一切代价阻挠。

即便是阻止不了马麟接管兵事,张凤府还是说服皇帝派遣李忠有同去,一方面是监督马麟,一方面也是为了防备马麟。

皇帝这边虽然破天荒的启用了武将总督,但是并非放松了警惕。对于武将领兵的弊端,他也有所防备,于是乎马麟成为了军事主官,李忠有成为了民事主官。

按照朱皇帝的意思,双方一个打仗,一个管粮草,双方互相制约,相互平衡,这样才利于统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