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七章 随落叶飘去(1 / 2)

飞熊卫是天顺军的王牌。

直到战争的最后,邱炳辰才舍得拿了出来。这是他最后的底牌,只是没有想到的是碰上了李忠有的埋伏,尽数折损在了西安长街。

大明朝自建立以来,一直面临着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

内地缺马,不能组建大规模的骑兵,面对来去如风的游牧民族的骚扰,边关的守将们十分的头疼。

以步克骑是他们终极的设想。

可是在冷兵器时代,骑兵算得上是全天候的战斗兵种,尤其是轻骑兵,它具有灵活机动的特点,配合马弓手可以发挥出极强的破坏力。

其中蒙古人又把这种轻骑兵的优势发挥到了最大程度。

蒙古骑兵威震天下,成吉思汗的后代也凭此打下了一个大大的疆土。

大明朝自建立以来对付游牧民族,绝对多数靠得是攻坚战,也就是以守城为主。

虽然避免了自己的劣势,但是同样把战场的主动权放弃了。

这才造成了一味的被动防守的策略。

其实在漫长的防守岁月里,也不是没有人探讨过以步克骑的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一种能够克制弓骑的利器是步兵们急切想要得到的。

强弩,这个曾经大放异彩的器械,一度成为是骑兵头疼的武器。

但是一个合格的弩手的培训也是十分昂贵的,而且也存在击发太慢,维护和保养昂贵的问题。

这些弊端制约了弩兵的发展。

人数多了弄不起,人数少了不顶用,这就造成了弩兵部队的尴尬局面,不能单独成军,只能和其他兵种配合作战。

造价昂贵的强弩注定成不了战场的主角,渐渐的被后来兴起的火器所取代。

弓弩的时代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火器时代的兴起。

纯以威力来说,这种以化学能为释放动力的器械威力奇大,挡着皆靡。但是作为一种主攻武器来说,它仍然存在激发周期长,操作繁复,机动性不足的弱点。

《控卫在此》

在历次的战争中,火器都在对战弓骑的战斗中败下阵来了。渐渐的沦为了守城的器械。

由于时代科技的限制,它注定不能成为独当一面的利刃。

如何解决火器的机动性,大明朝忠兴武将戚继光曾经发明了步车阵,一直利用战车为掩体,配合火器对抗弓骑的战术。

虽然略有奇效,但沉重的战车对道路平坦的要求极为苛刻,注定了他们不能够成为全天候的利器,而且笨重的车身还承载物更加重了步兵们的负重。渐渐的它们也成为了边缘的角色。

邱炳辰也曾经细心研究过这些东西,此人野心极大,并不甘心蜗居边陲。无论如何,他都绕不开骑兵这支强劲的对手。

所以邱炳辰早在起兵前就开始研究一种旧式的武器——唐代的陌刀。

陌刀是唐代对付骑兵的大杀器。

这是一种唯一以对抗骑兵能够落下凶悍之名载入史册的兵刃。

如墙而进,人马俱碎。

这是史书的记载。

虽然唐代陌刀的打造方法已经失传了,但是邱炳辰还是靠着自己的摸索和工匠们的尝试,终于将这种史书记载的大杀器仿制出来。

陌刀配合重甲,邱炳辰打造出了一只战斗力强悍的重甲步兵——飞熊卫。

飞熊卫是一支综合性的战斗兵种,他们装备了长枪、盾甲、陌刀,强弩。几队之间相互配合作战。

当初在延安的时候,飞熊卫曾经硬憾边镇的骑兵,丝毫不落下风。

只可惜这一支传奇般的卫队折损在了西安城的长街上。

眼下古月封指挥的这支飞熊卫跟邱炳辰的飞熊卫有很大的差距,装备七拼八凑,人数也少了很多。

但就是这种临时打造出来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挡着皆靡,像一辆重甲坦克一般碾压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