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二章 蒙古的报复(1 / 2)

蒙古人疯了!

榆林镇的官兵很快感觉到对方的情绪变化。

攻城战不是蒙军的强项,以往他们都是佯攻实掠,这次却停军不前,督促虏来的汉人匠人就地打造攻城器械。

云梯、冲车,抛石机,应有尽有。

这是要攻城的节奏啊!

整个榆林镇的守军紧张起来,十万火急的军报再次发了出去。

……

蒙古全力攻打榆林镇的消息很快传到了紫禁城。

朱皇帝看着这个消息,很快陷入了沉思。

平定了内乱之后,锦衣卫情报职能全线恢复,两京一十三省的风吹草动很难瞒得住朱皇帝。

作为蒙古入侵这种重要军情,锦衣卫下了一些狠功夫,密报像雪片一样飞到了京城。

“看来这次蒙古西线诸部要动真格的了。”

朱皇帝自言自语道。

自打大明朝建立时候开始,蒙古诸部就成为了西边防线的隐患。

虽然跟鼎盛时期的蒙古军队没法比,但是战斗力仍然在大明军队之上。

更重要的他们都是些骑兵,急如火快如风,弓马娴熟。

蒙古骑兵想打就打,不想打就跑,时时刻刻抓住战场的主动权。

为了应付这些恶邻,大明朝的皇帝没少伤脑筋。

以骑克骑吧,大明朝又没有这么多马,再说骑兵又是个烧钱的玩意,纵然是大明朝家大业大的,养一支精锐骑兵部队也十分的吃力。

再说大明朝的中后期战略就是以防守为主,骑兵这种华而不实的东西不适合边镇的战略。

所以步兵要塞成为了首选。

随着九大边镇的建立,大明朝的边疆基本上也就稳固了下来,虽然蒙古人时不时的来个骚扰,但也动摇不了大明朝的根基。

话说蒙古人之所以成为边患,主要就是他们这种蝗虫似的战法,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九大边镇也无可奈何,只得死守城池,以不变应万变。

城池高厚,火器犀利,成为了守军们的杀手锏,所以蒙古军队很少进攻边镇的坚城。

但是这次似乎有些不一样,这种蒙古军队厉兵秣马铁了心的要攻下榆林镇了。

有点意思!

朱皇帝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

西线的蒙古诸部这些年来一直蠢蠢欲动,给边镇带来很大的压力,朱皇帝一直想解决这个问题。

这一次蒙古诸部忽然集结起来攻打榆林镇正中朱皇帝的下怀。

只要消灭了这股骑兵,西线可保二十年安宁。

不过还有个疑问没有解开,为什么这会蒙古人一反常态要全力攻打边镇呢?

这不符合他们的性格。

“陛下,延安发来了密报!”

王伦恭身说道,手里拿出了一个羊皮卷。

锦衣卫情报组织无孔不入,延安那边也被他们渗透了。

万马炸群!

朱皇帝眼中闪过一阵讶色。

这才知道有一支蒙古军队意外在延安城下遭遇了惨败,就连统兵大将也死于这场意外。

怪不得蒙古人急着攻城,原来是在腹地吃了这么大的一个亏。

朱皇帝脸上露出了笑容。

不过他看到一个名字的时候,笑容很快僵住了。

苏则!

怎么又是这小子。

难道这万马炸群也是他弄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