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九章 三司会审(1 / 2)

经历了一番动荡之后,朝廷的格局再次发生了微妙的关系。

张氏**随着张凤府和王不留的死去烟消云散了。

但是出于稳定的考虑,朱皇帝并没有把张氏余党赶尽杀绝,少詹士张奎、督察院左都御史封信和,刑部侍郎兼南直隶总督黄宽仍然干着自己的差事。

只是太子朱和梶贬为程王,自然也没有詹事府了,张奎这个少詹士让朱皇帝赶到南京做吏部侍郎去了。

南京有什么屁事,也就是让张奎提前养老去了。

在这场风波中,朝廷有近半的高官受到了牵连,内阁中只剩下了高明,那还是皇帝网开一面的缘故。六部九卿更是罢免了大半的官员,至今还有很多的缺员。

三司官员少了大半,大理寺那边还好点,还有个少卿支撑场面。

刑部就有些惨淡了。审案的居然是一名员外郎,原本以他的品级根本没有资格坐在三司会审的主审位置的,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一次刑部受到了牵连最大,尚书侍郎都罢免了,他这个员外郎已经是刑部最高的官员了。

大理寺卿没有,刑部尚书没有,所以整个三司衙门也就只有左都御史封信和一个高官。

但是封信和作为张氏余党,此刻自身也是胆战心惊朝不保夕的,哪里敢再出什么幺蛾子。

封信和可又不能不干,因为他接到了高明的密令,必须要将苏则整出事情来。

这厮也是有苦说不出,一边是锦衣卫,一边又是内阁首辅,他两边都惹不起,于是乎就开始了和稀泥。

反正审案的事情不归他管,督察院只负责检查程序。

说好了是三司会审,锦衣卫旁听,实际上就是锦衣卫说,三司衙门听着。

这一次平叛,厂卫都出了大力,深得皇帝的信任。

他们这些朝不保夕站错队的人,怎敢跟如日中天的锦衣卫叫板?

刑部员外郎叫刘燮,也有五十多岁的样子。

他不属于任何阵营,在刑部也是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类型,所以这些年一直在员外郎的位置上不上不下的,原本打算熬过退休的。

燃文

哪想到风起云涌,一夜间如日中天的张氏**分崩离析,朝廷近半的人受到了牵连。

这个刘燮倒是因祸得福,保住了这个员外郎的位置,还代理尚书事。

一个员外郎代理尚书事,这可算是祖上冒青烟了。

原本这个刘燮以为机会来了,正想施展拳脚大干一番的时候,开门第一件事就碰上了这个三司会审。

若是普通的三司会审也就罢了,这会儿审的可是锦衣卫的一个百户。

要是搁在以前张凤府当权的时候,别说是百户,就算是千户指挥使,刑部都没怕过,反正出了事有张凤府顶着。

此一时彼一时,张凤府倒了,文臣的元气大伤,锦衣卫平叛有功,这会儿正如日中天呢。

为了一个小小的百户,人家指挥使李颂石和北镇抚毕节都来了。

他一个小小的员外郎拿什么跟人家斗呢?

但是和稀泥又不行,内阁首辅高明下了命令了,鸡蛋里挑骨头就是没事也得给他整出事情来。

这样一来,他刘燮就有些两头不是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