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四七章 封疆裂土(1 / 2)

朱允文是一个悲催的皇帝,他的皇位被自家叔叔抢了,抢了也就抢了,为人也落了个下落不明。

长子朱标一脉至此完结,成为了绝响。

原本是成王败寇,朱允文丢了江山也是该着,没人会同情与他。

江南社稷原本就是男人之间的游戏,朱棣雄才大略远胜朱允文,靖难之役打响之后,多数朝臣和地方大员都是心向朱棣的。

尤其是那些藩王,更是明里暗里支持朱棣,要钱给钱要兵给兵,因为朱允文是在是不太会做人,削藩得罪了所有的藩王。

这些叔叔手握重兵,可都不是善茬,朱棣率先造反,并得到了他们的全力支持。

饭团看书

话说朱棣之所以能够靖难成功,跟这些藩王地方大员的支持有很大的关系。

这才能越打越强,最终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朱棣虽然登上了皇位,但始终有块心病。

他打进南京城的时候,朱允文自己放了一把大火,从秘道了逃走了。

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这让朱棣十分的郁闷,如果朱允文被生擒了,他也好搞一个禅让什么的,让自己的皇位来的名正言顺一些。

但是让他没有料到的是,朱允文居然消失了,消失的无影无踪,无从查考。

这样一来,朱棣的皇位就有些尴尬了,没有朱允文的授意,他就是乱臣贼子,而且永远都翻不了案。

虽然朱棣最终还是登上了皇位,但是仍然对这件事耿耿于怀。

因为传说中朱元璋曾经留下了一道密旨,针对的就是朱棣的篡位。

但是朱棣占领了整个江南,也都没有找出这份密旨和朱允文的下落。

所以,这件事情成为了朱棣的一块心病,他这才在任期内不停的派人去寻找朱允文的下落。

有传说朱允文出海逃到了南洋,朱棣就命三宝太监建造大宝船下南洋。

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寻访朱允文的下落。

但是令他遗憾的是,终其一生,都没能找到朱允文的行踪。

随着朱棣的去世,这件事渐渐的淡化了下来,他们一系的江山稳固统治得力,也渐渐的不把这东西当回事了。

所以后世的皇帝压根就没想过这种问题,永乐朝倾尽所有打造的宝船被束之高阁,最后连图纸都被焚烧了。

自那会开始,大明朝顶级的造船技术完全的断层了,直到现在都没有人造船的图纸。

正因为如此,大明朝的海上强国地位一落千丈,渐渐的被欧洲的大航海时代所超越。

这是中华文明第一次被异族所超越,不得不说是一终遗憾。

马麟苦笑不得的看着徐文爵。

以他对此人的了解,若非有人拿出了确切的证据来,他是不会投降的这么彻底的。

如今十有八九,真的是朱允文的后代回来了。

想到这里,马麟的心中有些惊疑不定。

虽说是成王败寇,朱允文败出了皇位之争,但人家终究是挂了一个正统的名头。

朱棣一系虽然江山稳固,但终究是抢来的江山,人家正统一出,立即会受到千夫所指。

倘若在大明朝春秋鼎盛的时候,就算是朱允文亲来,都难撼动朱棣一系的江山。

但是眼下的大明朝经历了百十年的发展,早就变得百孔千疮,稍微一折腾恐怕就闪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