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五零章 决然(1 / 2)

既然有隐情,自然比较机密,李忠不动声色的潜走了下人。

一时间,房间里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李忠义见到李忠有如此谨慎,心中升起了几分希望,当下道:“其实我们支持的并不是废太子朱和梶,他也就是一个幌子而已,真正在后面谋划的是……”

说到这里,他左右看了几眼,用二人可闻的声音说道:“是惠文帝的后人。”

什么?

饶是李忠有泰山压顶不改色,这会儿脸色也变了。

惠文帝,不就是在靖难之役中失踪的那个悲催皇帝?

他不是已经失踪了百十年了吗,怎么还可能有后人出现?

这不可能!

李忠有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

失踪百十年的皇帝忽然再次冒出了后人来,这件事的确没有什么可信度。

千真万确!

李忠义苦笑着说道:“这位殿下将我们召集过去的时候,当场拿出了传国玉玺和太祖皇帝的诏书和一切其他的证明。我们见到这些东西的时候也是大吃一惊,但是经过了一些忠臣老人的鉴定,已经确定了东西的真实性。毋庸置疑,惠文帝后人的身份是不错的。”

他忽然压低了声音道:“大明朝从元朝获得了传国玉玺,这会儿有百十年不见天日了。说是损坏了,不能示众。这都是些自欺欺人的言语。其实这件东西被惠文帝当初给带走了。所以才不见朱棣的后人摆弄过这件东西。如果真的在他们手中的话,他们又何必藏起来?”

说着从怀中拿出了一张白纸,上面盖着一个硕大的印章!

果然是传国玉玺!

李忠有也十分动容!

他也是好文玩之人,对笔墨纸砚有所涉猎。

眼前这张印章十分古朴,印章、形状、字体、沧桑感都不错。

一看就是有些年岁的东西了。

传国玉玺在中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相传是秦始皇用和氏璧所研磨打造,想着将大秦世代流传下去。

但是大秦二世而亡,传国玉玺再次落到了汉高祖刘邦的手中。

汉高祖传了几百年,最终被王莽给的去了,这时候传国玉玺崩了一角,王莽用黄金镶嵌了,接着又流传了千百年,最终被朱元璋得到了。

但是自靖难之后,这块玉玺就不知所终了,就算是朱棣的后裔也三缄其口。

如今忽然又重现天日,怎能不让李忠有震惊?

既然传国玉玺是真的,惠文后人的身份也能够证明,那么一个尖锐的问题浮出了水面。

他们忠于的这个朝廷究竟是不是正统?

毕竟当年朱棣的皇位来的不正,他是造反夺了侄子的皇位

的。

如今惠文帝的后人来了,要夺回自己的皇位也是理所应当的。

李忠有顿时明白了马麟暧昧的原因了。

多半江南那边也跟他接触了,说明了惠文帝后人的事情,所以他才变得迟疑起来。

虽然在荆襄大肆行动,但却没有任何攻打的举措。

他这个老狐狸是在坐山观虎斗。

马麟座山观虎斗了,那他李忠有又该如何抉择呢?

李忠有立即陷入了沉思。

虽然这个惠文帝的后人的身份值得商榷,但是江南名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