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第 75 章(2 / 2)

国色 梦溪石 3312 字 2022-07-28

想通了这一点,刘桢就觉得有些豁然开朗了。

刘楠是她的亲兄长,是与她从小一起长大的,会在她危险的时候站出来保护妹妹的好哥哥,刘桢不可能放下他不管,她不能坐视刘楠可能会出现像刘疆那样的结局——历史上的东汉,刘疆身为光武帝与皇后郭圣通的长子,本是最名正言顺的嫡长子,但在阴丽华成为皇后之后,刘疆这个太子,却因为种种原因,最后只能成为东海王,因为心理压力太大,最后抑郁而终,英年早逝。

先前她犹豫矛盾,是担心刘楠未必是块当皇帝的料,将来误人误己,但是现在想来,未必如此。

诚然,刘楠不够优秀,他没有像刘远那样的雄心气魄,他喜欢武事,又不好文,综合素质一般,将来很可能会成为一个穷兵黩武的君王,要知道能马上平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这些都是刘远不喜欢他的因素,刘桢也得承认老爹的看法是有道理的。

但换个角度想,刘楠这些缺陷未必是不能弥补的,起码他能听得进劝谏,他本身的能耐不像刘远那样大,更加比不上秦始皇,那意味着他得更多依赖身边的大臣,历史上也不乏这样的守成之君,刘桢不敢断言刘楠一定会是一个好皇帝,但起码她对刘楠比对刘槿和刘桐更加具有信心。

因为她和刘楠从小一起长大,她甚至比谁都要了解他,这样一个刘楠,绝对不会是当了皇帝之后就性情大变,狡兔死走狗烹的人。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帮助刘楠成长,让他成为被刘远认可的继承人呢?

这样一来,她所担心的一切也许就不会发生,也不必担心夹在老爹与兄长之间左右为难了。

这些念头在刘桢的脑海中转过,不过是片刻的时间。

对于陈素来说,坐在对面的少女一直看着他,眼神有些飘忽,神色却变幻不定,从原先的双眉紧蹙,渐渐舒展,又转而沉重,直到最后仿佛如释重负,彻底绽露笑颜。

他的心情也如同在雪水中泡过,随即又被捞出来放在春日暖阳之下,跟着起起伏伏。

“谢谢你,子望。”刘桢真心实意地道。

“我什么也没有做。”陈素莞尔。“你没事就好。”

“不,你做了很多了。”刘桢笑眯眯地,“为了表示感谢,长公主殿下赐予你饭后与她一道散步的荣幸。”

陈素郑重道:“多谢长公主垂青,臣感激不尽!”

见他如此配合,刘桢忍俊不禁。

因为与生俱来就有一个成熟的灵魂,在刘桢心底,等如看着刘楠长大一般,她很难将其当成真正可以依靠的兄长,反而觉得自己有责任去照顾他,是以许多事情,不便与刘楠讲,因为刘楠的心智也未必比她成熟到哪里去,说了之后也只会徒增刘楠的烦恼,于事无补。

像刘远宠爱刘桐的事情,刘桢日日待在宫中,自然感受更深,但若是将此事和刘楠说的话,以刘桢对他的了解,刘楠十有八、九会说:阿父喜欢谁当太子,那就让他立谁好了,虽然我不会拒绝当太子,可我也不想去争。

所以刘桢只能将这些事情看在眼里,藏在心里,一日日堆积,以致于刘远警告她不要参与立太子之事的一句话,这才将她内心所有隐忧矛盾统统勾了出来,一发不可收拾。

但陈素并不一样,他就像刘桢的另一个兄长,因为早年的经历,他拥有比许多人都要稳重老成的心智。

纵使很多事情也许不能对他明说,他也从来不会追问,但有时候他的寥寥数语,却能让刘桢得到一些启发,从而坚定自己的信念。

这样的良师益友,是十分可贵的。

这间小小食肆很是与时俱进,连炒菜也已经有了,还自主创新出不少新菜色,有些连刘桢这个发明者都没有尝过。

因为解开心结的缘故,这顿饭吃得十分愉快,左右没有外人,刘桢将阿津也喊进来,三人一道吃,果然连阿津也对这里赞不绝口。

用完饭食,刘桢便兴致勃勃地拉着陈素到九市去逛。

她因为监修甘泉宫的缘故,时常经过这里,这里比从前她留守咸阳的时候又繁华了不少,但刘桢自己却很少能够停下来仔细游玩。

现在市面上卖的东西种类肯定不如后世多,但是已经有很多泥或陶捏的玩具摆设,虽然做得有些粗糙,但不妨碍小孩子们痴迷万分,在卖玩具的摊子上团团围着不肯走。

除了泥车瓦狗之外,还有许多用布缝成的,用竹子编成的玩具,颇有趣味。

换了从前,刘桢看到这些玩具,肯定会兴致勃勃地停下来摸一摸,体会一把逛街的乐趣。

但现在她想的更多的却是“虽说社会发展必须循序渐进,但是如果朝廷鼓励商业发展的话,能否在十数年间使得帝国的商业快速繁荣起来,从而成为继农业之外的一大税收来源,到时候国家强盛起来,未必不能在她有生之年看见汉唐盛世的重现”诸如此类高大上的问题。

摇了摇头,刘桢觉得自己的心态真是变了许多。

从前只想着温饱度日,免遭兵祸,能在秦末乱世中生存下来就很不错了,哪里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站在帝国之巅,并试图以一己之力去推动天下?

陈素见她摇头,还当她是看不上这些东西,便笑道:“这里的物事是要粗糙一些,等转过这条街,到下一个街口的时候,有一条歧里陌,卖的就都是精巧的物事了。”

刘桢很好奇:“上回你给我的那朵布花也是在那里买的?”

陈素:“不是。”

见他说了这一句就不肯再说,刘桢不由转头,用眼神催促对方。

陈素俊脸微红:“是我自己扎的。”

刘桢张了张嘴,半晌没有声音,用表情充分表达了吃惊。

见她这副神情,陈素轻咳一声,扭过头假作在看风景。

刘桢噗嗤一笑,忽然觉得这人真是太可爱了。

“子望,你如此贤惠,以后哪家的女子才能配得上你哟?”她忍不住打趣。

“只是一个小玩意而已。”陈素被她说得越发不好意思了,清俊的脸浮现出微微的窘迫。

“我得好好收藏起来,等你当上大将军,我就对旁人道,这是陈大将军缝的,估计到时候那些人的表情肯定比我还要精彩!”刘桢想想这个场景,都笑弯了腰。

陈素抽了抽嘴角,无奈地看着她。

那朵布花是他在行乞的时候待在一个卖布花的手艺人旁边,日日瞧着他弄,自己也就学会了。

曾经他以为那些都是不堪回首的屈辱经历,但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会用来讨一个女子的欢心。

而且看着她笑,自己内心竟是如此平静和温暖。

——————

日落时分,刘桢带着一肚子的好心情回到宫中,便听宫人来报,说刘远与张氏有事找她,要她回来之后到皇后的宫室一趟。

刘桢也来不及换下衣物,就直接前往周南殿。

刘远和张氏刚刚用过夜食,若刘桢晚来一步,估计刘远后脚就要走了。

见到她来,不待她行礼,张氏就招呼道:“阿桢,快过来,你阿父与我有事和你商量。”

刘桢道:“阿父阿母请讲。”

张氏见刘远没有开口的意思,就笑道:“是关于你的婚事的,我们准备了一些人选,瞧着都不错,可是拿不定主意,你阿父的意思,是想让你也来参详一下,让你自己挑个合意的。”

从这里就能看出刘远对女儿异乎寻常的疼爱了,即便是刘楠,虽说让他婚前相看,可最终也是刘远定下的人选,哪能像刘桢这样,还有选择的余地。

这份宠爱,只怕刘婉和刘妆,她们将来也是没有的。

宫婢从张氏那里双手接过竹简,奉至刘桢跟前,在书案上打开摊平。

郭质,赵廉,张敖……

上面的人名都是咸阳城排得上号的公卿之子,能够入刘远和张氏的眼,不说百里挑一,但起码也得是家世品貌才学样样能拿得出手的。

刘桢略略扫了一眼,就将目光从上面移开,笑吟吟道:“阿父,上回国策建言,你还未赏我呢!”

刘远失笑:“你想要什么?”

刘桢想了想,起身,先行大礼,才在张氏和刘远惊异的目光下道:“我想请阿父准我自行择婿,年满十八方嫁。”

张氏脸色微微一变,想说什么,看了看刘远,又闭嘴。

刘远皱眉:“这些人选已是公卿子弟中得上上之选,难道他们都不能让你满意么?”

刘桢道:“阿父容禀,非是不满,这些人都很好,只是我希望能够多察看一段时间,再选出最合意的。”

她说得如此落落大方,刘远反倒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刘桢又笑道:“再说我也舍不得那么快嫁人,多在阿父阿母膝下孝顺一段时日,不是更好吗?”

刘远拿她没办法,先前刘桢的建言确实立下大功,不赏实在说不过去,再说她提出的这些要求,也不算过分。

“罢了罢了,既然你……”

“陛下!”张氏忍了又忍,终是忍不住,“长幼有序,阿桢不嫁,阿婉与阿妆又如何是好?”

刘远颔首:“皇后说得也有理。这里罢,你想自己选,由你,但十八岁太迟了,可以先在及笄礼后定下人选,过两年再成亲,如此一来,也不至耽误了你妹妹她们的婚事。”

虽然对刘桢来说,十七岁还是太早了点,但她对这个结果已经很满意了:“谨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