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我要做恶人40(2 / 2)

天才刚亮,棺材还没去定制,所以尸体是盖着白布抬出来的。

李大山又开始哭他的女儿死了连个棺材都没捞到,痛骂钱家人黑心。

而掀开白布后,李大山更可谓是歇斯底里,他一口咬定了女儿是被谋害。

说实话。

他也吓到了。

他从上次女儿身上的伤就知道钱家狠辣,可他真没想到他们会做到这么狠。多少有些父女情份,李大山到底也有触动,女儿连尸身都不齐全,他如何能不难过?..

他这次眼泪充沛了太多,哭嚎起来也

就多了几分真实和感染力。

「你们就这么恨我女儿挡了你们的道,连个全尸都不给她留吗?」

「这得是烧了多久?我闺女才会被烧成这种模样?」

「难怪人都说昨晚的火烧了快三个时辰。你们是由着她烧,完全没去救吧?」

「这火,就是你们放的!你们就是要我家闺女死!你们好歹毒的心啊!」

「还是说你们之所以用火烧,就是为了毁尸灭迹,不让人知道你们对我闺女做的事?」

「难怪你们要我签卖身契啊。我要是一签,可不就着了你们道,连为女儿讨公道的资格都没了?」

「你们这帮狼心狗肺的!真真不是人!」

李大山那里痛喝。

围观百姓也开始议论起来。

确实不对。

问题很多。

比如:

这一场大火就只一人受害死亡,难道一个院子就那李金桂一个人吗?只烧了她一个人?而其他人全都完好?

比如:

钱家是城里最显赫的几家之一,这些人家都是奴仆成群,按理看见起火,肯定能够第一时间反应过来并灭火,火很难烧起来吧?

比如:

前几天下过雨,天不干物不燥,就算不小心起火又怎么可能控不住?除非有人纵火。那李金桂总不会是自己把自己烧死吧?有人蓄意纵火?似乎只有这理由才能解释火一起来就是控制不住的状态?

比如:

听说钱家上下有一百多号人,就这么一个小院起火,怎么可能需要这么长时间才扑灭?除非他们没有尽力,或者说,他们是故意等火烧透。否则就一百多号人齐努力,这么个小院,最多一两个时辰就能救下来吧?

比如:

即便钱家真控不住火,那么放特意前来营救的官兵和邻居入府,大家齐心协力,最多也就半个时辰能定控制火势,可钱家撒谎了!他们谎报了火势!

大家纷纷觉得钱家不对劲。

他们但凡积极一点,这李金桂也不可能烧成这样。他们分明就是故意。

越来越多人都开始相信,这李大山的指控没准是真的。

这些权贵啊,真是越来越无法无天了!年景不好大家已经够困难了,可他们还要这般草菅人命吗?穷人的命就不是命?许多人都开始不爽,开始抱不平,开始同情弱者……

越来越多人开始给李大山建议,让他直接报官状告钱家,让他为女儿讨回公道,让他找钱家赔偿损失。

人群里还有人直言,愿意为他写状纸,将所有疑点罗列,助他打官司。

原本么,李大山并无报官之意,可他看见钱老太太亲自跑过来找自己说话,那慌张再掩盖不住……

李大山一咬牙,索性喊了儿子抬女儿的尸身就去衙门……

钱老太太亲自去拦,没拦住,结果还摔了一大跤。

她看着浩浩荡荡跟着那李大山去衙门的这群人,多年来第一次生出恐惧。家里还一堆破事呢!这边又出幺蛾子。且还一桩比一桩糟心。

眼下这桩要处理不当,恐怕钱家百年名声都将一朝葬送啊!

还有长子。

长子在当官,前途正光明。

家里的名声对他的仕途将有直接影响。

人命案既然已经捂不住,便只能是意外,绝对不能是人为,是纵火。否则长子乌纱都得丢!

不行,她还是得赶紧去阻止。

老太太急急忙忙回去换衣服,让人准备轿子去衙门。

这急火一上涌,一口痰吐出来还带了半口血,可吓坏了钱

家人……

衙门那里,李大山要状告钱家杀人放火,这可是大事,衙门表示要去实地调查,所以在简单升堂之后,又进入了休整时间。

李大山被请去了厢房等候。他知道,官府会不会去查不一定,但钱家一定会来人谈。

为了拿捏住对方,他没让乡亲们回家,而是让儿子们招待乡亲们去茶馆吃点喝点等他消息,随时准备再去钱家闹上一场……

不得不说,他拿捏住了。

官府这会儿也头大,火灾不比其他,官府是有义务和责任灭火的。一定意义上,李金桂死于火灾,他们也有责任。可钱家……他们也得给薄面。这就麻烦了。老百姓都在骂,处理不当的话,衙门肯定会被骂官官相护。

所以他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希望李大山不要状告,赶紧撤掉他的诉状。

刚好钱家也有此意。

于是官府很乐意作为中间人促成双方化解这事。

李大山在好吃好喝一会儿后,钱老夫人就到了。

也无外人,老太太开门见山问他要多少银子。来的路上她想过了,大不了就给他个三五百两。这他总不会拒绝了吧?

然而李大山又让老太太噎着了。

他也不藏着掖着,直接来了一口:「两千两!」

「多少?」

李大山举起两根手指:「两千两白银。」

「你这是讹诈!」刚刚还只要一千两,现在就翻了倍?老太太再次气到不行。

「怎么讹诈了?钱家的名声还不值这个价?再说了,我也不强买强卖,您可以不答应的!」李大山翘起了二郎腿。

刚刚在钱家门前时,他听到人群里有人讨论钱家财力了。听到了钱家的产业,在城里的房产和古董收藏后,李大山觉得自己之前的喊价保守了。

而看到老太太来得这么快,这么迫切要和她相谈,他决定再大胆些,于是把之前出的价再翻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