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活神仙(1 / 2)

我自桃源来 吴四柳 2155 字 2个月前

黑色轿车平稳地停在了多伦巷的巷口。

束观跟杜文强道了声别,不等前面那个充当司机的年轻人下来帮他开门,就自己打开了车门,准备下车。

“束先生。”

身后传来一声呼唤。

已经一只脚探出车门外的束观,回头望去。

而杜文强也正望着他,脸上带着欲言又止的神情。

从高桥镇回来的一路之上,杜文强都是这么一副纠结的神情。

是的,杜文强此刻很纠结,纠结的原因来自于眼前这年轻人那太过随意的态度。

不是说他不信任这个束行云,当然,他确实也没有完全信任。

问题是这件事情在他眼中非常地重要,这么重要的一件事情,这个束行云却是随口说了一句好了,就再没其他解释,总让杜文强有些忐忑。

你难道不应该好好形容一下你是费了多大的力气,帮我解决了这件事情,其中的过程有多么困难的吗?

这样我付钱的时候不也会多付你一些。

可是这年轻人的态度实在太随意了,难免让杜文强有些患得患失。

“束先生,真的好了吗?”

回来的路上,他顾及自己身份,一直强忍着,但这个时候他终于忍不住了,杜文强还是这么问了一句。

束观哑然失笑。

“杜爷,我说过好了就是好了。而且你看,我就住在这条巷子里,杜爷你如果不相信我,随时都可以来找我。”

“最重要的是,你还没付给我钱,你还怕我骗你什么?”

束观认真地对杜文强说道:

“当然,我的规矩是不灵不收钱,所以杜爷你可以在觉得合适的时候,把这次的报酬送过来就行!”

“文强绝没有不相信束先生的意思。”

杜文强连忙干笑了一下道。

这时候,束观本来是准备下车了,然后却像是突然想到什么一般,沉吟一下,对杜文强说道:

“有一件事情,本来是属于我们这一行的禁忌,不可泄露于外人,但我想了想,决定还是跟你说一下。”

杜文强连忙露出凝神倾听之色。

“就是那个在你令尊埋身之所动了手脚的人,他的目的是要杜爷你死!而且那人手段极为毒辣,并且有些本事,杜爷你自己要小心!”

杜文强的脸色顿时变得一片铁青。

“束先生,能帮我算一下,到底是谁在后面搞鬼吗?”

接着他语带期盼地问另了一句。

束观澹澹摇了下头道:

“我不是神仙,起卦占卜,总要有凭借之物,这么凭空我自然算不出来。”

这一段话,束观说的自然不是真的。

他身后的背包中,就有七根白色骨钉,只要那布阵之人没有为自己遮掩天机,他要算出是何人所为,并不是难事。

但是束观不会这么简单就帮杜文强算。

他现在的计划,是成为在申城拥有绝对力量的人,不管是在修行者中还是凡人世界都要如此。

那么,杜文强这个人,在凡尘世界的层面,可以给他很大的帮助。

而要拿捏此人,自己自然不能表现地太廉价,不能说他一求你,自己就给他办事,也不能让杜文强觉得,只要花钱就能让自己为他做事。

这主客之间的微妙转换,束观觉得应该好好把握。

等到杜文强真的没办法,再次求到自己头上来的时候,到时再出手也不迟,还能让杜文强更加感激自己。

如此想着,束观觉得自己现在越来越腹黑了。

而杜文强的脸上,闪过了浓浓的失望之色。

“其实,杜爷你只要想想,关于令尊坟墓的风水之事,你曾经告诉过何人,或许就可以知道暗中算计你的人是谁了。”

束观如此提点了一句,然后就下车,头也不回地朝多伦巷内走去。

只留下杜文强一个人,脸色阴晴不定地坐在汽车后排位置上,不知道想些什么。

……

第二天早上,束观准时在九点钟打开了走马馆的大门,然后给自己泡了一壶茶,接着拿出了老瘸子的翠绿烟杆,点上一锅烟,一边听着韩彪在院子中的呼呼练拳声,一边捧着青囊经看了起来。

他总觉得昨天跟杜文强去过的那座山峰的地势风水,跟青囊经某段他一直似懂非懂的经文有所关联。

也不知今天有没有生意上门。

不过有前天的收入打底,束观也就不着急了。

反正他的生意,就算三年不开张,但一开张就能吃三年。

只是刚坐下来没多久,屋外就走进来了一个三十七八岁年级,打扮地珠光宝气的妇人。

妇人穿着一袭湖蓝色的旗袍,身段丰腴,肤色白皙而娇嫩,脸上画着澹妆,容貌还算漂亮,但眉眼间的气质极是精明,手上脖子上耳朵上都带满挂满了珠宝首饰,却又并不显贵气,给人一种感觉把全部身家都挂在身上的显摆感觉。

而这妇人只是眼眶红红的,似乎是刚刚哭过。

妇人身后还跟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少年身材消瘦,穿着一件学生制服,胸前的校徽上写的汇义中学四个字,少年面容跟妇人有五六分相似,却没有妇人那种精明强势的气质,看去有些老实而怯懦。

束观放下了手中的经卷,朝那妇人微笑了一下。

他认识这个妇人。

这妇人也是住在多伦巷中。

事实上,束观搬进多伦巷中的第一天,就已经把住在这条巷子中的所有住户的情况,都暗中了解了一下,对于一个会算卦,会入梦,拥有许多道术手段的修行者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当然,到目前为止,束观对多伦巷中的这些邻居们,只是粗略地了解了一下,并没有去探究人家的隐私。

而此时进来的这个妇人,名字叫做魏欣巧,住在多伦巷的巷尾的一栋三层楼房中。

要说明一下的是,这多伦巷中,住了不少文化学术界的名人,其中不乏闻人先生,钱静安这样在整个大华都算顶尖的作家学者,但是并不是说所有多伦巷的住户都是名人。

这巷子里面还是住了不少普通市民的,从数量上说,这一类人的数量要更多一些。

比如这魏欣巧一家,她的丈夫就只是一名普通商人,好像开了一家贸易公司,但规模也不算大,一年的收入在六千到八千银元之间。

按照束观穿越来的那个时代的说法,魏欣巧一家的收人水准,在申城这个地方,算是能妥妥的中产阶层了,而且还是比较靠上的那一种。

一家人住在一栋三层小楼中,除了夫妻俩之外,还有一个儿子,另外还有一个负责打扫做饭的仆妇。

不过,这户人家深夜经常会传出夫妻间的争吵声,虽然夫妻两人都把声音压的极低,但是住在巷头的束观还是能听见的,无非就是他听到一两句争吵后就选择不听罢了。

此时那个魏欣巧先是在门外张望了一下,看了看门外的招牌,嘴中都囔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