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意外的录取(一)(1 / 2)

加持年华 村小尚吃 1855 字 2023-01-19

这时候,巉州中学为了统计高考录取的情况,要求高考录取通知书一律送到学校,再由学生来学校拿取。

这就有点奇怪了,叶贞的通知书都到了,他范建新的呢?

他和叶贞报的是同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

此时的高考志愿分三个批次,每个批次可填报四个学校,每个学校可填报两个专业。

而,范建新的高考志愿,只填了唯一一所学校——复旦大学,专业也只填了唯一一个专业——财金系。

并且,他没有填服从分配。

一旦复旦大学没有录取他,他的档案就成了死档。

在这个时代,他这样填写志愿,绝对是个异类!

八十年代初,全国大学(包括大专)的录取人数只有二十几万,考生数却远比后世还庞大,录取率极低。

此时,没有人填高考志愿,不填服从分配的。能有一个大学上,不论什么专业,已是受万人崇仰的。

二黑子是知道范建新只填报了复旦大学的。

他在巉中专门为高考设置的收发处,见到叶贞的录取通知书时,也见到了夏罗可的录取通知书,俩人都被复旦大学财经系录取。

他发觉事情有些不对,按说一个大学发来的录取通知书,应该是一道的呀,可却没有范建新的。

“你仔细找过吗?”

“嗯!仔仔细细的找了,还问了收发处的老师……确实没有你的。”

整个巉中,今年大学也就考取五六十人,负责收发的老师对每张录取通知,都登记的清清楚楚,如数家珍。

二黑子可能弄错,负责收发的老师不会错。

二黑子见范建新着急,便吞吞吐吐的说:“我,我发现……夏罗可也被……复旦大学财经系录取了。”

范建新一听,脸顿时绿了!

“新哥……没事的,你的录取通知书也许正在路上走着呢……我,我下午再去学校看看。”

范建新听了,呵呵的冷笑一声,可他的双拳,攥的手指都变形了……

二黑子见状,真怕范建新出事,连忙安慰……

可第二天,范建新就一切如常,继续忙碌着农机设备厂的事,再也不提高考之事了。

眼看高考录取工作就要结束了,范建新也没收到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这里面到底出了什么差池?

他身边的人,都焦急起来。

“新哥,没事的,你的录取通知书也许正在路上走着呢……我马上再去学校看看。”

二黑子的这一句同样的话,一连说了几天。通知书没有等来,却等来一位大学的招生干部。

当临河省师范大学招生办的谭副主任,在谢钿老师的陪同下,找到范建新家时,就有了答案。

“你填的志愿有问题,肯定是撞车了……”

“这,怎么可能?!……”

“也是哦,你的分数是洛河省理科并列第二,按说不可能填报复旦大学会落榜的。即便你填报燕京、清华这样的大学,也应该能录取的。但,你确实没有被录取。我想……这是因你的志愿,只填了复旦大学的财金系,而没填服从分配的缘故……你没被录取,也唯有撞车能解释的通。”

“不是您说的那样,我清楚自己为什么没被录取……撞车的可能只有唯一性,那就是洛河省理科的第一名,也填报了复旦大学的财经系;实际上,我们巉中的成绩排在我后面的学生,已被复旦大学财经系录取了。那么,即便发生撞车,撞下的也不应该是我!……我清楚,我是被人抵下来的。”

范建新前世教了二十年的高中,对高考的招生规则是很清楚的。不用猜,是夏罗可将他抵了下来。

“呵呵……”谭主任无措又讨好的笑了一下。

沉默了一会,谭主任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似的,说:

“前几天,第一批次的录取工作就结束了,即使像我们这样第二批次的大学,录取工作也到了尾声……

我是无意中从几份不予录取的考生档案中,发现了你的档案。

凡是不予录取的考生,档案袋上都写有简要的理由。不予录取的考生,多数是因为身体的原因,或疾病或残疾,只有极少数的考生是因为犯有严重的错误,比如高考作弊等……而没被录取。

可你的档案上,在不予录取的一栏上,却写着‘该生涉嫌投机倒把……’,不知是谁,竟会给你按这么个理由,我看了甚觉好笑!……就仔细的看了你的档案,发现你竟是一个成绩非常优异的学生。

所以,我就来找你了……”

范建新当然听得懂谭主任的话意,一旁的家人也都听得懂谭主任的话意,包括七十多岁的奶奶。

此时的他们,比范建新还急,眼巴巴的希望范建新能跟谭主任说几句请求、帮忙……之类的话。

范建新没有说话,心里却暗流汹涌……

这次高考录取中,给他冠以“涉嫌投机倒把”这顶弥天大帽子的人,真是够歹毒的啊!

谭主任能从省城赶到他家,其良苦用心,范建新怎能不明白?

他是真爱惜人才啊,想招范建新去他们的学校就读。他先用撞车的理由来解释范建新没有被复旦大学录取,看瞒不过范建新,只得实话实说了。

其实,这是他的善意,他想保护范建新啊。

他不想这么年轻的一个人,背负着一个不好的名声。如果范建新愿意去他们学校就读,他根本就不打算跟范建新提他没有被复旦大学录取的原因。

这一点,范建新看得出来。

前世,他在教育犯错的学生时,嘴上说的忒凶狠,但却从不会在学生的档案中留下污点。

那样,真可能会影响一个学生的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