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大靖通宝(1 / 2)

汉末军阀 咖喱酱 1174 字 5个月前

五铢钱是汉朝的铜制通货。

哪怕是大靖朝,到目前为止用的依旧是汉朝的五铢钱,钱上刻有‘五铢’二篆字,故名五铢钱。汉武帝于元鼎四年,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将铸币大全收归中央,由水衡都尉负责铸钱。

靖国成立之后,张绣也开始着手准备靖国钱币的铸造之事。因为铸钱关乎的不仅仅是经济市场,还能树立朝廷信誉,稳定国内市场,也能杜绝别国的东西在靖国随意流通,防止小手段。

铸钱之事大于天,张绣自然不可能随便就安排人去做。

经过慎重的思考后,决定将铸钱的事儿交给了自己的国丈黄承彦去做。特设大靖通宝行,开始研制铜钱。

但此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首先就是铜矿的寻找,原本汉末时期因为战争的频繁,导致铜的开采量严重下降,铜矿的数量自然是少的可怜。好在秦岭和并州这边的铜矿存量比较丰富。

经过几个月的寻找,终于物色了几个比较大的铜矿。

三个月的时间,黄承彦经过精心研制,做出了第一批铜钱,样式依旧是原有的圆形方孔钱,不过与之前汉朝的五铢钱相比,铜的的含量是大大不同。毕竟张绣铸钱的目的是为了货币流通,而不是粉饰太平。

书斋阁中。

张绣手里拿着新铸的钱看得仔细,圆形方孔钱上用篆书刻着‘大靖通宝’四个字样。刚铸出来的新钱发出晶亮的光泽,看着就很不错,显然是黄承彦上了心了。

“贾相,你们拟定的制钱换纹银比列如何了?”张绣目光盯着手里的铜钱问。

“回皇上,我们尚丞阁拟定的官价是两千制钱换一两纹银。”贾相他们早就商议好了兑换比例。

张绣点点头,又问黄承彦:“这铜钱中,铜铅比列是多少?”

黄承彦:“回皇上,按照您的吩咐,铜钱比例是铜四铅六。”虽然他不知道在铸钱上张绣为何有这样的安排,但也不敢不遵守。不过做出来的钱的字迹有些模糊,没有铜六铅四做出来的样式好看。

张绣笑望着黄承彦:“是不是有话要问?”

黄承彦起身:“是,皇上,您手里拿着的是铜四铅六的制钱。”说着又从怀里掏出三枚铜钱,样式和色泽比之前的好多了,“这是臣按照铜六铅四做出来的铜钱,两者比较起来,臣等更中意后者。”

张绣只是嗯了一声。

拿起这三枚铜钱仔细的看了看,笑道:“果然是铜六铅四的好看一些,不过朕叫你们按照铅六铜四来制钱是有原因的,你先坐下。”张绣指了指旁边的椅子,“你们知道铜六铅四的危害在哪里吗?”

这是一句自问自答的话。

贾诩等人都表现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静静地等着。

张绣意味深长地说:“‘三年清知府,十年雪花银’,这话并非夸张,铜六铅四制作出来的铜币固然好看美观,但却有个极大的弊病。那就是铜,你们都知道铜器的价值很好,要是按照铜六铅四来制钱,必定有人把铜钱收了去,融化重制,提取铜造成铜器,翻手就能获利几十倍。”

等待在张绣身边的人个个都是人精。

瞬间就明白其中的厉害。

不仅仅是这个原因,制钱大量被熔炼,市面上流通的铜币势必会减少,物以稀为贵,制钱就会因为少而升值。原本官价是一两银子兑换两千制钱,后面就会变成一两银子兑换八百或者一千制钱。

这样就会出现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