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胡濙的嫌疑(1 / 2)

摆平了过来找事的文官们,朱祁钰瘫坐在了御座上。

这群家伙实在是有些难搞啊!

为了让自己在宫里别出去,仪铭把吴太妃都搬出来了,没有半点掩饰地威胁自己,自己还没办法反击,实在是有些憋屈。

不过朱祁钰心里也清楚,这些人不让自己出去,的确也是为了自己的安全,毕竟自己安全了,内阁手里才会继续执掌朝政大权,文人期盼的垂拱而治才能继续推行,大明才不会因为自己的死而陷入混乱之中。

估计在场的人里面,也就是仪铭和储懋这两位潜邸旧臣是没有其他目的的担心自己的安危吧!

司礼监大太监王成从殿后转了出来,对着朱祁钰请罪道:“陛下,老奴无能,被石大人看出了端倪,请陛下责罚。”

其实王成在王直石璞等人求见的时候就收到了消息,他是司礼监掌印,如今宦官之中最大的,自然在内宫遍布眼线,等王直说出了过来的目的,在外面偷听的眼线立刻就把事情汇报给了王成,仪铭等人还没来,王成就偷偷来到了殿后躲着,随时准备配合朱祁钰说谎。

但是让王成没想到的是,王直等人知道皇帝遇刺,居然是石璞从自己身上看出的端倪,这下子他可就不能出去了,只得躲在殿后不出声,直到群臣离开之后他才敢出来向皇帝请罪。

朱祁钰看着外表毫无破绽的王成,叹了口气道:“王成啊,这事儿不怪你,谁能想到石璞居然长了个狗鼻子,居然能从你身上闻到药味儿呢。”

王成略带尴尬地笑笑,朱祁钰对石璞的形容让他很认同,石璞都那么大岁数了,鼻子居然还这么好使,这是谁都想不到的。

“不过这事儿被他们拆穿了也好,至少朕可以光明正大的赏赐你了。”朱祁钰面带微笑道:“这样吧,上次你帮朕安排王雄的香火,所花费的银子朕还没有给你,这次就一并赏你了。”

“多谢陛下恩典。”王成平静地谢恩。

到了他这个身份,银子其实并不重要了,皇帝的宠信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这一点,王成理解得非常深,别的不说,就是王振掌权的时候,他其实也没怎么贪过,因为他完全不需要,所有的开销其实都挂在宫中,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哪里还需要什么银子,贪腐的那些事儿全都是他的亲戚所为,和他其实没有半点关系,要不然为什么朝廷宣布王振的罪行是纵容家人贪污呢!

朱祁钰话题一转,问道:“对了,这几天你有没有关注过厂卫那面,前日我交代舒良和卢忠去调查此事了,但是到今天还没有个回信,你说朕是不是要警告他们一下?”

王成笑道:“陛下不必如此,舒公公和卢大人往日也是尽职尽责,再说谋刺陛下是大事,背后谋划之人必定小心翼翼,轻易不会露出马脚的,舒公公和卢大人查不到消息也属正常。”

朱祁钰淡淡一笑,道:“王成啊王成,你什么都好,就是这个性子太过和顺了些,你身为司礼监大裆,怎么都要有点脾气的嘛!”

王成躬身:“陛下教训的是,老奴回头就去找卢大人聊聊此事。”

朱祁钰笑着点头,突然问道:“王成,你说这次刺杀到底是何人指使的?”

王成摇摇头,道:“陛下您这可为难老奴了,老奴哪里知道是何人指使的。”

朱祁钰却没有接他的话头,而是自顾自分析道:“要想刺杀朕,首要就是必须知道朕的行踪,平日里朕不会出京,都是呆在皇城里,刺客也没有机会动手,也就是最近一段时间,朕每隔七日就会出去一趟,时间也都差不多,所以必定是宫内有人往外面传递消息,否则刺客不可能知道朕的行踪。”

王成点点头,道:“的确是这样,不过老奴这几天在宫里也查了,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出宫之人都有差事在身,进出的时间也很合理,所以老奴以为,或许是寿安山那面走漏了消息也说不定。”

朱祁钰也是点点头:“的确有这种可能,不过刺客是怎么知道咱们走哪条路的?”

“这个老奴就不知道了。”王成其实也奇怪,刺客到底是怎么知道他们的路线的,要知道,虽然每次走的路线都一样,但是皇帝微服出宫这件事,本就是极为保密的,随行护卫也是他亲自挑选,不会有任何问题,所以对于这一点,王成也没有想明白。

朱祁钰突然道:“王成,你说有没有可能是几个人联手做的?”

“陛下是说......?”王成有些不明白,什么叫联手做的?

朱祁钰解释道:“想要刺杀朕,首先要知道朕出宫的事儿,此事宫外只有寿安山那面清楚,能够计算出朕会何时出宫,但是这段时间陈韶一直在抓紧时间训练这些人,没有人有机会出营和外人暗通款曲,那么就只剩下宫中之人知道此事了。”

“其次,朕走的路线倒是简单,前段时间下个雪,路上都被积雪覆盖,咱们又是一大群人,想要分析出朕的行踪比较简单,只要跟着脚印走就行了。”

“最后就是刺杀,既然已经知道了朕出行的时间和具体路线,这一点没什么不好办到的,只需要提前安排人去埋伏便是,不过朕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刺客会在朕回来的路上刺杀,而并非是在过去的时候刺杀呢?”

“要知道,虽然朕回来的时辰比较晚了,但是同样的,天色太黑就不容易看到容貌,朕又是穿着常服,刺客是怎么知道那就是朕的?”

“结合这些条件和你之前调查到的,也就意味着必须要有人在宫里探查朕的动向,然后交代给一个可以正常出入皇宫又不被怀疑的人来传递消息,再由宫外的刺客执行,如此说来,才可以解释朕的那些疑问。”

“那陛下说的可以正常出入皇宫又不被怀疑的人会是何人呢?”王成严肃问道。

朱祁钰的这个推理还是比较严谨的,如今刺杀案难的是没有头绪,只要能够揪出一个头绪来,继续查下去反而不是什么难事。

没想到朱祁钰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反问道:“你说可以正常出入皇宫又不被怀疑的人都有什么人。”

王成开始回忆:“要说能正常出入皇宫又不被怀疑的人,当是内宫之中出去办差的宦官、皇城各门的守卫、还有就是值守内阁的文官了。”

“宦官这块老奴已经查过,没有任何可疑之人,那就剩下守卫和文官。”

“守卫都是轮值的,不可能一直是同一拨人,所以他们没办法知道陛下具体是何时出行的,若是指挥一级的人也不太可能,他们都是武勋,以陛下如今对待武勋的态度,他们没必要刺杀您。”

“那么就只剩下值守内阁的文官了。”

王成越分析越感觉到匪夷所思,不解道:“不过陛下,您推行的垂拱而治可是极受天下文人欢迎的,若是您遇刺身亡,如今的太子还小,掌权之人很大可能是孙太后,依照她的脾气,您的垂拱而治肯定是要被推翻的,到时候内阁的文臣们也会因此失去如今的权力,他们没必要这么做啊!”

朱祁钰冷笑道:“王成,你错了,内阁不是所有人都看重如今的权力,至少朕就知道两个人不会太过看重。”

王成一惊:“陛下说的可是胡濙胡大人和高谷高大人?”

朱祁钰点点头:“对,朕怀疑的也是他们两个人,而且他们两个之中,高谷的嫌疑略小,只有胡濙,有绝对的动机和能力来设计此事。”

王成思考了一会儿才点点头道:“的确,陛下说的是,如今内阁里也只有胡濙的嫌疑最大了。”

这事儿其实很好想,胡濙是朝中老臣,身负宣宗托孤之责,却因为救朱祁镇回京之事失去了朱祁钰的信任,朱祁钰为了他还建立了学部,将他的基本盘礼部拆分得七零八落,又把他调入内阁,却安排在后辈王直之下,胡濙眼看着奔八十的人了,即便是他的涵养再好,对于这种安排也是忍受不了的,再加上太上皇朱祁镇莫名其妙地薨逝,胡濙肯定会怀疑朱祁钰从中下手,那么身为托孤之臣的胡濙,想要为太上皇朱祁镇报仇,也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而且胡濙在朝五十年屹立不倒,心机深沉到什么地步没人知道,谋划方面也是极为擅长的,殊不见石璞也是一个能臣,去了辽东之后却没有干成什么事情,逼得朱祁钰不得不用胡濙替换掉他,结果胡濙一过去就联系上了也先重臣阿剌知院,事情安排得极为妥帖,到现在都没有传出也先怀疑阿剌知院的消息,由此可见胡濙的能力有多强。

至于杀手,这个实在是再简单不过的一件事,孙太后嫁入皇家几十年,孙家早已有了一些底蕴,养几个死士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只要胡濙谋划好了,和孙家说一声,要一个死士出来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