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头天上朝,朱标就被骂不孝(1 / 2)

“启禀陛下,微臣以为,寡妇再嫁,应该先找一个地方作为试点。”

“而并非直接推行。”

“否则,会酿成兵变。”

“陛下当年建立寡妇营,就是为了,能够让士卒在战场之上,无所顾忌。”

“因为他们知道,就算自己战死,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都有朝廷供养之。”

“入朝以来,战士们一个个,都奋勇杀敌,舍生忘死。”

“如若陛下轻易除去让寡妇再嫁的政策,必定会让无数士卒不满。”

“试问在场所有人,谁又能够希望自己死了之后,自己的妻儿送给别人,自己的妻子,嫁给别人做的妻子,自己的孩子还要为别人养老送终。”

“如若一时有事足无法接受,甚至还有许多叛逆之臣,肆意扩大言论,导致整个大明王朝百姓,都觉得,这件事情,做法是错误的。”

“到时候,有人煽动兵变,很有可能,会让大明王朝,出现动荡。”

“而陛下如若先找一个试点,那么,也并非不可行。”

“例如在这洛阳城内先行试点,和原先的五险一样,先从京城开始,慢慢开始朝着周边发展,才是最稳妥之法。”

“做任何事情,不是一蹴而就,都需要循序渐进。”

“如若陛下先从洛阳城内开始实行试点,让所有寡妇允许他们在家先看看民意如何,如若百姓大多都是支持,那陛下这当政策自然是可行。”

“可如若瞬间就在全国作为试点,毕竟是一件大事,如若真的酿成兵变对,于我大明王朝来说,乃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并非是所有人都希望自己死了之后,自己的妻儿归于他家。”

“那么他们努力一生又为的是什么呢?他们努力了一辈子,居然自己的老婆孩子还不属于自己,任何人内心都会有这样的想法,从而导致他们内心产生愤怒的情绪。”

“微臣曾以为洛阳开始实行试点,并且还需要派人去询问一下太上皇陛下的意愿,否则如若太上皇陛下介入当中,于陛下发生争执于国于民都不是一件好事。”

叶伯巨朝着朱标拱手一拜,觉得这件事情,绝对不能够操之过急,一旦用力过猛,很有可能会酿造兵变。

他觉得还是应该挑选一处,作为试点慢慢实行,如若百姓并没有那般抵触,倒也无妨,可以缓慢推广至全国。

如此一来就能够给天下百姓一个适应的机会,也不至于让他们觉得朝廷是在羞辱他们。

毕竟历朝历代,女子对于贞洁还是十分在乎,当然也有个别人逼于无奈。

并且他觉得,这件事情还是得派人前去跟朱元璋商议一番,如若朱元璋不同意,甚至为此雷霆大怒,到时候,和朱标争执起来,对于大明王朝来说,威严受损。

而且,还会对大明王朝产生动荡和不安,对于这件事情还是得慎之又慎,他觉得还是得通报朱元璋一声比较好,如果朱元璋和朱标达成一致,那倒无妨。

“臣等附议。”

“臣等附议。”

“臣等附议......!”

听见叶伯巨的话后,姚广孝站了出来,第一个拱手道,其余的文武百官,看见丞相都出来了,也纷纷上前叩拜。

姚广孝也觉得叶伯具此言多为有理,他觉得这件事情应该缓慢,行之而不能操之过急,一旦操之过急,用力过猛,不仅没有任何效果,还会对大明王朝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

“陛下,微臣以为,陛下此言,乃是不孝。”

“此乃太上皇陛下钦定之策,陛下岂能擅自更改。”

“太上皇陛下尚且还在皇宫之内,陛下就要擅自更改太上皇陛下的政策,此乃不尊父之表现。”

正在此时,一个男子走上前来,朝着朱标拱手道,直接扣上了一个大帽子。

全场文武百官,全都震惊了,看向走出来的男子,一个个大跌眼镜,这是闹哪样,真有人不怕死?

这在朝堂之上,直接谩骂朱标这个皇帝,说他不孝?

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嗯?”

朱标微微一愣,看向面前的官员,不敢相信,还真有人敢这么说他。

他早就在之前和朱元璋提起过,朱元璋都没有说他不孝,这人一上来,直接给他扣上了一个大帽子。

这让朱标内心有些愠怒的同时,也觉得有些高兴。

这朝堂之上,确实应该拥有这样的官员,才能够让大明王朝,越发强盛。

恐怕在场所有人,就算有这个想法,也不敢说出,这样的官员,确实在大明王朝,极少。

毕竟,能够在朝堂之上直接指责他,为子不孝者,还真是头一次见。

“大胆,吴伯宗,你一个小小的礼部员外郎,居然胆敢藐视陛下圣威,简直是胆大包天。”

“在朝堂之上出言不逊,目无天子,随意践踏朝廷尊严?”

“陛下,微臣以为,应当直接将吴伯宗拉出去,斩首示众。”

蓝玉听见吴伯宗说这话,直接跳了出来,立刻指着吴伯宗的鼻子就骂,朝着朱标拱手道,希望能够治罪吴伯宗。

毕竟,吴伯宗说的话,大逆不道,简直让他内心一肚子火。

“陛下,吴伯宗在朝廷之上大放言辞,胆大妄为,此乃罪其一也。”

“目无天子,其罪二也。”

“目无法纪,践踏朝廷尊严,其罪三也。”

“在朝堂之上败坏陛下尊严,此乃罪其四也。”

“微臣以为,应当直接将吴伯宗就地处斩,以儆效尤。”

“否则,这将会对陛下和朝廷,造成严重的侮辱,让朝廷和陛下,失去威严。”

“此风不可长,应当严惩不贷,只有将其斩杀,才能够维护朝廷的威严。”

刘璟眉头紧锁,站了出来,朝着朱标拱手道。

他非常支持朱标所作所为,他认为,寡妇,不应该这般存在,如今大明王朝百废待兴,如若强制寡妇不能再嫁,可以有意嫁娶。

这是民心,也是民意,他们大明王朝不只是满朝文武的大明王朝,还是天下所有人的大明王朝。

大明王朝这一些子民他们想要的也非常简单,无非是阖家美满,幸福安康。

可家中失去了一个顶梁柱,想要阖家美满,幸福安康,千难万难,试想一下,一个女人要养活一个甚至几个孩子,甚至还要赡养老人,这样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不仅仅不能够为大明王朝增加人口,还会增加他们家庭的负担,一个人养活一大家子,就算现在大明王朝再好的福利,也是千难万难,甚至还会出现挨冻受饿的情况。

于国于民,都不是一件好事。

如今的刘璟,也已经成为御史台的侍御史,在自己父亲麾下办事。

侍御史,拥有纠举百寮及入合承诏,知推、弹劾、杂事等。

“陛下,老臣以为,吴伯宗此言,虽说有些言语上的过激行为。”

“但是,这罪不至死。”

“当年唐太宗李世民麾下,就有贤相魏征,时常在朝堂之上指出唐太宗李世民所做的不合理之事。”

“这才让唐太宗李世民得以采纳,改正。”

“帝王虽是真龙天子,但也是人。”

“只要是人,都会犯错,如汉武帝刘彻,横征暴敛,穷兵黩武,百姓流离失所,甚至纷纷逃出大汉王朝,大汉王朝百姓,十不存一,差点让大汉王朝因此覆灭。”

“巫蛊之祸导致太子惨死,最终酿成大错。”

“最后下罪己诏,得百姓谅解,任用贤臣霍光,才让大汉王朝得以喘息。”

“霍光虽是权臣,可不得不说,他是个贤臣,如若没有霍光,大汉王朝,也许早已破灭。”

“这便是汉武帝刘彻之过也。”

“虽说汉武帝乃是一代雄主,为大汉江山立下了不世之功。”

“可终究也是走错一步,可知悔改,亦是其能。”

“而今,吴伯宗所言,虽说有些言语过激,可如若今日,陛下真的要杀了吴伯宗。”

“至此之后,陛下将再也没有能力,与唐太宗李世民媲美。”

“刚才陛下所言,要让所有人畅所欲言,现如今,却要治罪吴伯宗,此言有失天下。”

“老臣斗胆,请陛下宽恕吴伯宗。”

“如若今日治罪吴伯宗,陛下之后,将再也听不到忠言逆耳。”

“只能够听见那些阿谀奉承之徒的赞美。”

“陛下既然自比唐太宗李世民,自当也得拥有唐太宗李世民的胸怀。”

“想必,一天到晚听见阿谀奉承的赞美,并非陛下心中所想。”

刘伯温眉头紧锁,没想到自己儿子直接站了出来,心中叹了口气,自己儿子,还是太嫩了,立刻上前阻止,朝着朱标拱手道。

他自然知道朱标心比天高,自比唐太宗李世民,那也是说明了朱标想要学习唐太宗,李世民必须要拥有他的胸襟。

唐太宗李世民的胸襟,历朝历代的皇帝,无人能及,如若因为吴伯宗的话,直接就将其砍了,这历史之上的评价,就会矮了李世民一头。

从谏如流,才是圣君之根本所在,绝对不能够擅动刀兵。

“噢?”

“刘御史,照你这么说,在这朝堂之上,有人大放言辞,不仅如此,还要大骂陛下,就是可行的?”

“如若陛下杀了吴伯宗,反倒是错了?”

“如若有人来骂你,你心里,舒坦吗?”

“何况是陛下?陛下乃是真龙天子,九五之尊,岂能容他人辱骂?”

“唐太宗李世民不还掘了魏征的坟吗?”

“这就是你说的胸襟?”

“连人死了,坟墓都要去挖,这就是你说的心胸宽广?”

“更何况这里是什么地方,这里可是朝堂之上,朝堂乃是我大明王朝最庄严最神圣的地方,居然有人在朝堂之上辱骂天子,你居然还说,不能治他的罪?”

“按照你这么说,就应该所有人都来辱骂陛下,让大明王朝的尊严践踏在所有人的脚下吗?”

“刘御史,这就是你的忠言逆耳?我看,你这是大逆不道。”

蓝玉原本就对刘伯温一直都不对付,现在居然在公堂之上,公然力保吴伯宗,吴伯宗此人,在朝堂之上辱骂朱标,就是要砍头,否则,岂不是要让天下人都来骂朱标了?

听见刘伯温居然要抱着吴伯宗,他内心一喜,这不是最好除掉刘伯温的手段吧。一直以来刘伯温处处跟他们这一群武将作对,现在既然他自己找死,那他自然要送他一程。

“这是自然,被人谩骂,被人数落,老臣内心自然也不舒坦。”

“然,陛下乃是大明王朝的天子,大明王朝的九五之尊。”

“岂能被愤怒,所左右自己的内心。”

“愤怒,只是一时的,这一时之气,就要擅杀一个对大明王朝忠臣的文官,这不仅仅是大明王朝的损失,更是,陛下的损失。”

“陛下乃真龙天子,绝非常人可以媲美,内心的愤怒,也只不过是一时之气。”

“陛下现在虽然愤怒,暗自恼火,可陛下有没有想过,吴伯宗的话当中,是不是也有一定的道理呢?”

“这一个问题确实是值得我们去深思,如果说他说的话当中确实有一定的道理,而陛下直接宣布将其斩首示众,那对不起的乃是天下人,还有陛下自己。”

“如若此时斩杀吴伯宗,天下人将,再也不敢向陛下进言。”

“这,难道不是陛下您自己的损失吗?”

“一旦如此,从今往后,陛下耳中却只能够听到一些阿谀奉承的赞美,再也听不见这些忠国忠君的忠臣之言。”

“如果说陛下耳中只能够听到这一些阿谀奉承的赞美,那听之又有何用?”

“如若当年汉武帝一天到晚听到的都是阿谀奉承的赞美,没有让他意识到自己其实穷兵黩武,已经犯下了弥天大祸。”

“那又岂能有罪己诏,又岂能够让大汉王朝,得以延续?”

“恐怕那时,汉武帝刘彻,就变成了汉炀帝刘彻了。”

“再者,蓝将军刚才所言,实乃是其中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