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徒木立信,广开言路(1 / 2)

“丞相,就劳烦你了。”

“立刻在洛阳城内,开始试行。”

“首先,让所有的寡妇再嫁,并且,特别是那些家庭困难,只有一个寡妇,带着一帮孩子和老人的。”

“这样的家庭,如若她们有心仪的对象,即可嫁人。”

“提高人口,势在必行。”

“这条策略实行下去,必须要派人看看,洛阳城内百姓的动向。”

“看看他们,是否有反对意见。”

“支持者和反对者,只要对半,即可执行,快速朝着长安、河南河北等地开始试行。”

“大明王朝要的是人口,必须要在三年之内,给朕超过一亿五千万人口。”

朱标看向姚广孝,沉声道。

既然赏赐说完了,那么,可以开始执行策略了。

这一次,直接采纳了吴伯宗的计策,开始从洛阳作为试点,而并非是直接铺设全国。

从洛阳开始,一步一步,朝着整个大明王朝试行。

只要试行成功,那么,接下来试行,也就更简单了。

“微臣遵旨。”

姚广孝立刻拱手道。

他知道,朱标是要徒木立信,广开言路。

先让满朝文武都知道,朱标不会因为他们在朝堂之上说真话而杀了他们,只要他们说的是对的,那么,朱标就会酌情采纳。

想要广播,想要让满朝文武都能够做到忠诚,直言不讳,那必须要让他们先相信朱标,徒木立信就是这个道理。

只有徒木立信,广开言路,才能够让天下所有人,还有满朝文武,都能够为大明王朝的建设出一份力。

让他们知道,朱标并不会因为他们说了违逆之言,而斩杀他们。

只要他们有道理,说的话有利于大明王朝发展,那么,他们就尽情的说,朱标绝对不会怪罪。

至此之后,满朝文武才能够真心实意的为大明王朝办事。

不像之前朱元璋那样,说对的事情,依旧会被杀。

“陛下圣明,陛下圣明。”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满朝文武百官立刻朝着朱标,跪地叩拜道。

“退朝。”

朱标站起身来,冷声道,随后转身离去。

“退朝。”

王轩朝着满朝文武,大声喊道。

“恭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恭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跪地叩拜。

......

“噢?”

“是吗?”

“标儿想要直接让寡妇再嫁?”

“刚上位,就开始取消咱的政策了吗?”

“还真是咱的好儿子啊!”

“嗯,真酸。”

朱元璋拿了一个橘子,剥开吃了一口,直接将手中的橘子丢在了地上,摇了摇头。

“太上皇陛下,您觉得,是否应该和陛下商议一下?”

“毕竟,这可是太上皇陛下您钦定的政策。”

“现在陛下刚刚登基称帝,就要修改太上皇陛下的政策,恐怕,也有些不妥。”

“为此,在朝堂之上,今日已经大吵了一架。”

“并且,陛下已经被吴伯宗骂成了不孝子。”

王德看向面前的朱元璋,拱手道。

“现在又不是咱当皇帝,既然已经将位置传给了标儿,那一切都将由标儿做主。”

“一山难龙二虎,现在既然标儿已经是大明王朝的皇帝,那咱如若介入其中,那和没有传位给他,又有何分别呢?”

“是非功过自然会有后人评说。”

“到底是对还是错,并不是由咱说了算的,而是由后人说了算。”

朱元璋摇了摇头,既然他已经放下了手中的权力,那也就不会再管朱标到底会拥有什么样的政策,他的政策就算和自己的政策相搏,那他也不会去反对。

毕竟他只知道,内心也十分清楚寡妇这件事情,朱标和马秀英对他已经劝诫不止一次两次了,他早有准备。

至于到底这是对还是错,自然由后人去说,现在他也没办法保证,这一定是对的。

现如今朱标才是大明王朝的皇帝,而他已经卸下了手中所有的权力,如今他只不过是一个太上皇一个旁听者,从来也没想过要去管朱标的事情。

如果他去管朱标的事情,势必会让人觉得有挑拨离间的机会。

到时候大明王朝依旧会腥风血雨,这是他最不想看见的,至于这些寡妇,其实他内心当时反对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一些士卒,是跟随他一起打下的江山。

原先他已经说过,会让他们这些士卒妻儿都能够得到朝廷的造福,自然不能够出尔反尔。

如若他来决定到底是否应该让寡妇再嫁,那对于他来说,势必会让一些士卒内心,引发不满。

到时候才会真正导致兵变出现,所以这件事情绝对不能够由朱元璋来说。

至于现在朱标决定修改自己的政策,然后让寡妇再嫁,这样就是朱标的事情。

他们会不会造反,那也得有这个胆量。

现如今,朱标身边的武将,威望甚高,武将全部信服朱标,自然也就能够抑制兵变出现。

至于自己以前,毕竟是自己答应人家的,要是出尔反尔,首先就是一件错事。

性质就不同,而士卒就算有意见,也不敢说,更别说那些将领。

徐达、常遇春、杨璟等人,乃是朱标的岳丈,蓝玉是朱标的妻舅,这谁敢动?

这关系,可比朱元璋还要硬。

“不过,你说,这吴伯宗居然敢在朝堂之上,说标儿是个不孝之人?”

朱元璋眉头紧锁,面色阴沉了下来,以臣子议论天子,此乃大逆不道,诛连九族都不为过。

他还真没想到这个叫做吴伯宗之人,居然胆敢在朝堂之上,公然辱骂朱标,让他内心感觉到无比愤怒。

“启禀太上皇陛下,确实如此。”

“吴伯宗在朝堂之上,说陛下乃是不孝之人。”

“不过,陛下反而没有治罪吴伯宗,更是直接给他升官,从五品,直接到了三品没连升两级。”

王德点了点头,朝着朱元璋拱手道。

“噢?”

“标儿没有发怒,反而还赏赐了吴伯宗?”

朱元璋微微一愣,也有些诧异道。

“是的,太上皇陛下。”

“确实如此。”

“陛下没有怪罪吴伯宗。”

王德点了点头道。

“哈哈哈...!”

“好,好啊!”

朱元璋开怀大笑,眼眸之中满是欣慰之色。

似乎非常认可朱标的话,心中也很开心。

“陛下,您为何发笑?”

王德内心有些疑惑,小声问道。

“商鞅徒木立信的典故,你可听说过?”

“商鞅当年要实行改革,立新法,但是,他当时人微言轻,如何能够让百姓信服?”

“最终他想到了一个方法,直接在城门口立下了一个三丈高的木头。”

“只要有人能够将其搬到另外一个城门,那么,直接赏赐十金。”

“可你想啊,就将这三丈木头搬到另外一个城门,如此简单的事情居然就要赏十金。”

“如果是你看见,会相信吗?”

朱元璋看向王德,轻笑一声,询问道。

对于这个典故,朱元璋还是看见过的,毕竟他现如今已经是一代帝王,自然也要了解一些书上的事情。

朱元璋读书不多,但是他读的书都是一些能用的到的,御下之法,就包括这徒木立信。

“奴婢未曾念过书,奴婢不知。”

“不过,奴婢要是真的看见,也不相信。”

王德摇了摇头,尴尬的笑了笑。

“没错,就是因为你们都不相信,所以商鞅直接将十金提升到了五十金。”

“最后终于有一个人前来试探,最终果然将这三丈高的木头直接搬到了另一个城门。”

“商鞅也如约,直接给了他五十金。”

“如此一来,所有人都相信了,商鞅的话之后他实行变法,任何人也没有再有质疑之言,直接选择了无条件相信,这便是商鞅徒木立信的典故。”

“标儿喜欢的是以文武治国,而且,是文先,武后。”

“而不是以武治国,历朝历代又有几个朝代,能够承受得住如此多的雄主挥霍?”

“这一些年如果不是标儿,大明王朝也不可能发展至今,因为大明王朝根本就没有多余的粮草,可就是因为标而能够拿出提升粮食的收成,才能够让大明王朝变得如此强盛。”

“现如今,我们大明王朝的生意,早就已经做到了海外诸国。”

“这些地方多的是金银珠宝,可他们却从未见过我朝的东西。”

“他们不惜一大价钱来购买我大明王朝生产的东西,提升了我大明王朝的财力。”

“并且,还搞出了强大的火器,让我们领先敌人数百年。”

“拥有这样的火器,我大明王朝才能够战无不胜。”

“倭寇国、高丽王朝,都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拿下了。”

“如若是以往,可没有那么简单。”

“标儿要的是,让天下百姓休养生息,让大明王朝,变得更加强盛。”

“咱为何不支持?”

“以前是咱答应下来的,但是,咱现在不是皇帝了,咱现在只是太上皇,手中无兵无权的,自然不会去反对。”

“大明王朝确实也应该繁衍人口的。”

朱元璋嘴角微微上扬,眼眸之中闪过一抹笑意,他对于朱标处理的事情,似乎表示认可。

对于朱标直接试行寡妇再嫁的政策,他没有任何反对,直接选择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