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在草原之上建城池(1 / 2)

“爹放心,保儿哥挺好。”

“现如今,已经带领大军,攻占了云南。”

“云南彻底收服我大明王朝手中,儿子已经下令,让他暂时镇守云南。”

“云南那边刚刚收复,还需要有人管束。”

“之后还能够南扩,将陈朝等地,也收入囊中。”

“毕竟,原先陈朝,也是我汉人疆土。”

“吴哥王朝、暹罗、占婆等地,都能够将其收服。”

“我大明王朝的疆土,最终会覆盖所有陆地。”

“日光所照,皆为明土,终将会实现。”

朱标点了点头,这一次,李文忠和何文辉出兵,快速收服云南,而何文辉需要镇守四川,李文忠,就被朱标放在了云南。

由于云南是大明王朝现如今的边关,自然要派遣大将驻守。

再加上,云南刚刚归附,还需要有人对其实行柔和政策,稳固民心。

李文忠文武双全,能力自然不用多说,所以,朱标让其留在了云南。

“也好。”

“这一次,听说道舍也立下了不世奇功。”

“不仅如此,还生擒了北元王朝梁王把匝剌瓦尔密。”

“这也是大功一件。”

“你该怎么赏赐?”

“说起来,道舍也是你的义兄。”

“现在,看见他们一个又一个成长起来,咱心里也非常的开心。”

“你身边有这些兄弟帮衬,咱也就放心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笑道,这一次,李文忠和何文辉立下不世奇功,他内心自然是十分的欢喜。

更别说,何文辉还是他收的义子,能够帮到朱标,他自然也很高兴。

“道舍确实能力非凡。”

“这一次,兵贵神速,他率先攻占了整个昆明城,并且拿下了把匝剌瓦尔密。”

“彻底覆灭了云南政权。”

“不仅如此,还收服了云南大理段氏,手段高明。”

“这一次,南征,立功最盛的,就是道舍。”

朱标点了点头,何文辉小名道舍,他的能力,朱标和朱元璋自然也都知晓。

这一次,何文辉兵贵神速,直接就拿下了云南,活捉了梁王,把匝剌瓦尔密。

这可是大功一件,到时候,朱标还得给他封赏。

“嗯。”

“那就好。”

“一眨眼,都长大了。”

“咱,也老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轻笑道,眼眸之中满是怀念之色。

李文忠和何文辉等人,以前可都是在他膝下承欢的,现在,他们都长大了,一个个都这么有能力,他内心自然也是高兴。

“嗯。”

“爹,既然没事没事,儿子就先行告退了。”

“儿子还得找刘伯温和姚广孝商议商议,如何在草原之上建造城池等事项。”

朱标点了点头,朝着朱元璋拱手一拜。

“嗯,去吧!”

朱元璋点了点头道。

“喏。”

“儿子告退。”

朱标拱手一拜,躬身离去。

“老四啊老四,你这家伙,怎么就这么不知趣呢?”

“该是你的东西终究会是你的,而不属于你的东西,你又怎么可能得得到呢?”

“从你出生开始,这一切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无论再怎么样,大明王朝的皇位都不可能传给你,希望你能够明白,也希望你能够想清楚,不要再做傻事。”

“现如今,你大哥如若不是看在爹和你娘的份上,恐怕你早就已经身首异处。”

“不要去挑战你大哥的底线,你大哥的底线现如今还没有被彻底触碰,可一旦你真的触碰了你大哥的底线,爹和你娘,也不一定能够拦得住他。”

“你要好自为之,切莫在做这些傻事。”

“就算你这一次北伐获得了军功,又有何用呢?”

“大明王朝又有几个人会信服于你?”

“大明王朝的百姓无不对标儿感恩戴德,又岂是你三言两语,就能够挑起他们内心的反意。”

“苦海无涯,回头是岸,趁早想明白,也不至于你落得最终惨死或者囚禁的下场。”

“别和你娘都不希望看见你们兄弟相残,也希望你能够好好做好为人臣子的本分。”

“终究你大哥是君,而你是臣子,臣子休想跨越君臣之礼。”

“希望你能够明白这一点,而不要在随心所欲,故意为之。”

“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真以为咱看不出来你最终的目的。”

朱元璋独自坐在殿内,低下头,喃喃自语道。

“爷爷,爷爷......!”

正在此时,听见朱标已经离开,朱雄英立刻跑了出来,大声呼喊道。

“哎,爷爷在这呢!”

“唉声叹气的,在想些什么呢?”

朱雄英走上前来,看见朱元璋唉声叹气的样子,连忙上前关切道。

“没什么,来,咱们继续之前的考试。”

“哈哈哈......!”

朱元璋看见朱雄英来了,脸上的哀愁瞬间消失,转变为欢喜,立刻将她抱在怀中,开怀大笑。

“嗯嗯。”

朱雄英看见朱元璋有些不开心,并未再多问,和朱元璋二人开始回答问题。

你问我答。

......

御书房内。

“微臣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微臣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伯温和姚广孝来到御书房后,看见朱标立刻上前,跪地叩拜道。

“起来吧!”

“赐座。”

朱标摆了摆手,冷声道。

“谢陛下。”

随后刘伯温和姚广孝站起身来纷纷落座。

“这一次正叫你们来,是因为北元王朝那边已经基本上平定了,并且这一次北元王朝已经彻底覆灭。”

“蓝玉率领十万大军大破北元王朝王庭,并且生擒北元王朝皇帝——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

“但是,他弟弟孛儿只斤·脱古思帖木儿,却逃走了。”

“如今整个漠北,基本上已经平定,只有这孛儿只斤·脱古思帖木儿,还在苦苦支撑。”

“不过,这孛儿只斤·脱古思帖木儿,现如今,很有可能已经将整个北元王朝所有的部落聚集在一起,拥有百万大军。”

“很有可能会对我大明王朝发起反攻,如若有任何一支大明王朝十万人的大军,遭遇到他们百万大军的进攻,那很有可能,会损失惨重,甚至还会丢失一些武器装备。”

“到时候,对我大明王朝自然是不利的。”

“不过这也未必能够成功,毕竟蓝玉只要将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带回雁门关,就会再次率兵出征。”

“到时候,我们四路大军汇合,也许,能够彻底覆灭北元王朝大军。”

“现如今,朕让你们过来是准备考虑考虑,如何在北元王朝原先的土地之上建造一座又一座城池。”

“毕竟原先漠北草原一直都是我大明王朝的幸福之患,可现如今,大明王朝既然已经彻底收服了北元王朝,那自然要将北元王朝纳入大明王朝的土地。”

“可在茫茫草原之上想要驻守漠北,千难万难。”

“朕也决定派人前往,修建城池。”

“你们觉得,由谁来负责这草原之上修建城池的工作?”

“在漠北这样的地方,想要建造城池,还是有些困难的。”

“山高路远,运输材料方面,都会极其艰难。”

“不过,在艰难,我们还是要做。”

“你们觉得,谁最合适?”

朱标看向面前的姚广孝和刘伯温询问道,看看二人有什么主意没有。

现如今,在莫别草原之上建立城池乃是重中之重之事,北元王朝并未在草原之上建立城池,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在北元王朝之上建立城池就意味着他们被禁锢住了。

从而没办法随时随地做到迁移的目的,到时候,就会成为大明王朝的靶子。

游牧民族之所以可怕,就是因为他们居无定所何处都可以为家。

而一旦他们建立一座又一座城池,那就意味着他们只能够被动挨打,这就是为何草原之上的游牧民族从来也不会建造城池的最主要原因。

而现如今,朱标既然已经统治了漠北,那自然是要在漠北之上建立一座又一座的城池。

如此一来,不仅仅能够方便管束。大明王朝疆土还能够让大明王朝的士卒在出兵之后,有地方补给,有地方能够休息。

甚至让朱标出兵,西征也能够省下不少时间。

一举两得的事情,朱标自然愿意去做,虽说刚开始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为了大明王朝永固为了大明王朝能够世世代代拥有漠北,他自然愿意付出这样的代价。

至于在漠北草原之上建立城池难度极大,他也并不担心,毕竟就算是后世,也是建立了一座又一座城市。

现如今,朱标只不过将其提前罢了。

如此一来,大明王朝能够更快的掌控整个陆地。

再加上,小海,可是世界最深的湖泊,也是世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只是湖面的海拔,都有四百五十六米。

有各种水生物,最深处更是能够达到一千六百二十米,如若能够占领,对于大明王朝来说,也有不得多的的好处。

现如今,北元王朝已经聚集在了小海,只要将整个北元王朝覆灭,那么,小海就掌控在了大明王朝的手中。

彻底让朱标掌控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这意味着,大明王朝的百姓,会有更多的水产资源。

植物、动物、淡水资源,可都是不得多的。

虽说每年温度都能够达到零下二三十度,可这些还是能够得到解决的。

不管是地理位置,还是丰富的资源,都是大明王朝迫切需要的。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大明王朝能够再次统治,莫非实现唐朝以来的盛世。”

“此乃陛下之贤明,带领着大明王朝,登上世界霸主的地位。”

“北元王朝覆灭,意味着,我大明王朝将会越来越强盛。”

“至此之后,再也没有任何国家,能够与我大明王朝抗衡。”

“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刘伯温和姚广孝对视了一眼,眼眸之中都带有惊喜之色,立刻朝着朱标拱手道。

他们也没想到大明王朝居然如此快速统治整个漠北,并且还活捉了北元王朝的皇帝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彻底将北元王朝王庭覆灭。

如此一来,大明王朝以北,将再也没有任何威胁。

在整个大陆之上,大明王朝将会成为最强盛的王朝,大明王朝将再也没有任何对手。

“嗯。”

“朕今天不是来听你们拍马屁的,现如今你们觉得到底应该让谁前往漠北草原,之上督促各地组建城池。”

“不仅如此,还要选择漠北草原哪一处地方建立城池,每一座城池,又相隔大约多远的距离?城池规模建造多大?”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可都需要你们来确定,现如今,你们两个可有的忙了。”

“不要高兴的太早了。”

“不过这一次想要在漠北建造城池,一座又一座的城池可花费不少,所以你们尽量也能够跟工部和户部统计出一份财报。”

“重要的并非是你们在短时间之内建立一座又一座的城池,这只需要你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在漠北草原之上,建立起一座又一座的城墙。”

“只要有城墙在,那漠北草原就是属于我大明王朝的领土,在这城墙之内,哪怕住蒙古包,哪怕住军帐,也无所谓。”

“但是漠北草原之上一定要建造出一座又一座的城墙,只要有城墙在那。漠北草原永远是我大明王朝的领土。”

“有了城墙,我大明王朝就能够更好地驻守漠北,有了城墙才能够防御外敌。”

“现如今大明王朝还没有到不需要城墙的时候,等到什么时候正将整个世界整片大陆全都收为我大明王朝的领土,那时候,就再也不需要城池了。”

“现如今,城墙还是需要建造,你们回去之后,看看在哪些地方能够建造城池,哪些地方不能建造。”

“哪些地方能够放牧,哪些地方能够种植庄稼。”

“朕也知道,漠北草原之上能够利用的耕地,少之又少。”

“如若这一点你们不知道,那朕自然会安排一些元人,给你们指出来。”

“他们比我们更懂,哪些地方能够利用,哪些地方能够种地,哪些地方能够建造城池。”

“而你们,就从中,选择最佳方案。”

“城池需要建造多大,城墙需要消耗多少资源。”

“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又是多少。”

“尽可能的,先完成城墙的主体建筑。”

“先完成哪些地方,哪些地方可以放缓,这一些,都需要你们好好谋划谋划。”

“毕竟整个漠北草原十里不同天,这里也许大雪纷飞,其他地方也许就是阳光明媚。”

“哪一些地方更适合提前开工,而哪一些地方又需要暂缓工程,都需要你们筹划。”

朱标摆了摆手,看向面前的刘伯温和姚广孝,让二人亲自去谋划谋划,到底应该在哪一些地方建立城池,又应该建造多大等等。

对于这一些计算,朱标自然不会亲力亲为,而是让刘伯温和姚广孝亲自前往去核算。

而朱标只需要得到一个结果,和消耗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即可。

其他的朱标根本就不关心,只要不将大明王朝拖累,不要让大明王朝没钱,就足够了。

有刘伯温和姚广孝二人在图标还是很轻松的,毕竟两个都是大才,对于。朱标来说还是非常有用,不仅处理政务上面需要二人,在各种决策上面,朱标也很需要他们。

这种计划书,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小儿科。

“喏。”

“陛下如若想要在莫北草原之上建立城池,那必须先得将漠北草原之上的北元王朝士卒完全赶出漠北,或者将其收服。”

“历朝历代,还真没有哪一个王朝,愿意在漠北草原之上建立城池,当然也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攻占漠北。”

“就算唐朝攻占了漠北,也没有财力在漠北建造城池。”

“毕竟当年唐太宗李世民所统治的唐朝,并没有后来开元盛世那般富有财力。”

“就算有,也未必会愿意在茫茫草原之上,建造城池。”

“也许是他们太过自信,当然也有可能是觉得,领土太大,建造城池,也不方便管理。”

“我大明王朝如若能够将漠北攻占,并且在漠北之上建立一座又一座的城池。”

“那必定能够将漠北草原,彻底纳入我大明王朝的领土。”

“陛下了这一个想法,微臣非常支持。”

“不过,陛下也得早一些做好心理准备。”

“要知道,建造一座城池可是花费巨大,更别说在漠北草原之上,建立一座又一座的城池。”

“在漠北草原之上建立一座又一座的城池,那么除了一些能够拥有耕地种植的百姓,大多数人应该还是会前去放牧。”

“而想要放牧就必须要前往城外,城外放牧,可是非常危险的,只要北元王朝的这一些部落,他们卷土重来必定携带百万大军南下攻入漠北。”

“草原到时候,依城而守,自当没有任何问题,可是这一些百姓的牛羊,都将被北元王朝的这一些部落族人,抢夺的一干二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