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兄姐婚嫁(1 / 2)

盼回眸 招摇之 4843 字 2022-06-23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铜驼街的国舅府邸,因着府里的丧事,广亮大门口挂着白纱灯笼,灯笼上写着一个大大的杨字,没了往日丝竹管弦、歌舞宴开的热闹喧嚣,整座府邸显得冷清寂寥。

内院隐隐传来悲悲戚戚、哀痛欲绝的哭泣声。

偶尔一声声号啕大哭,惊得树上的鸟雀都不敢落巢。

“国舅还是劝一劝夫人,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一位王姓幕僚对国舅杨盛建言道。

只是杨盛一听这话,却是大怒,“怎么了,我儿子没了,那些凶手没有受到惩处,我们在自己府上,吼两嗓子都不行?”

“我已经拦着夫人,没让她去张府门前哭,也已经交待家仆,不再和张府的人起冲突,她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就像二娘说的,那就是个偏心眼,简直偏到心窝里去了。”

“国舅慎言。”

“郎主须妨祸从口出。”不独王幕僚,另一位廖先生,也同样开了口。

瞧着杨盛不以为然,廖先生只得问道:“郎主自问,与张尚书相比,如何?”

见杨盛那目光,如同看白痴一样看着他,结果不言而喻,廖先生又问道:“那郎主觉得,在宫里娘娘心中,自己与张尚书谁的份量大?”

这一回,杨盛直接沉默不言,一张脸却阴沉得厉害。

廖先生算是看出来,这杨盛虽以草包闻名,但至少在这事上,心里还是有数,于是举手苦劝道:“郎主,有一桩却是张尚书无法和您相比的,那就娘娘姓杨,娘娘与郎主是亲兄妹,这份血缘是斩不断的。”

“杨家今日之荣华,得托于娘娘与圣上,只要娘娘与圣上在一日,杨家这份尊荣,将一直存在,老身说句不中听的话,一旦杨家失去娘娘与圣上的庇护,杨家今日之繁华,将如同滔滔江水,一去不复返。”

“郎主要是一意与娘娘疏远,只会令亲都痛,而仇者快。”

杨盛听着廖先生这一茬一茬的话,听得云里雾里,“老廖,你到底想说什么,就给我直说,别绕圈子。”

“请郎主明日进宫,给娘娘请安……”

“我不去。”杨盛几乎想也没多想,就粗暴地打断。

廖先生一听,就知道他刚才的话白说,于是提醒道:“郎主,张尚书今日进宫了。”

“他进他的,关我什么事。”杨国舅怒气冲冲道。

“张尚书这一进宫,或许张昕张宪那两小子,就无罪释放了。”

“她不会。”

“常言道:见面三分情,郎主连娘娘的面都没见,怎么就知道不会,他亲自求娘娘,娘娘未必不会同意,张尚书可只有张昕一个儿子。”

杨盛反驳不了这话,登时气短。

他对宫里大妹妹,太过了解了,老廖的话几乎能让他认同,大妹妹如果真能听他的,当日,他就不会气急败坏地出宫。

廖先生瞧着杨盛认同了他这话,于是又道:“娘娘若是寻常妇人,夫死了,自能再嫁,但而今娘娘身为圣上之母,就注定无法再嫁,那么,真正与娘娘亲近的,除了圣上,就是国舅府众人。”

“兄妹没有隔夜仇,只要郎主进一趟宫,娘娘不但会尽弃前嫌,还会因为二郎的死,无法严惩凶手,而心怀愧疚,想法子弥补郎主。”

廖先生见着杨盛已经心生意动,于是又道:“二郎已然逝去,但夫人还在,二娘子还在,郎主可以给夫人请封诰命,可以把二娘子调回洛京,这些郎主平时想做却做不到,都可以向娘娘提。”

“娘娘会同意?”杨盛深表怀疑。

廖先生见已经说动了杨国舅,遂捋着自己的山羊须,神态自若道:“娘娘同不同意,是一回事,万一同意了,可就是皆大欢喜,所以郎主一定要提。”

“况且,二娘子回京,也可劝劝夫人。”

杨盛想着近两年来,二娘昭华的变化,点了点头,表示认同,瞄了眼廖先生,“要是成了,我赏你一座大宅子。”

没有诰命,一直是夫人的心病,而二娘独身远去庆阳,也快要成了夫人的心病。

或许他办成了这两件事,夫人就不会再沉浸在失子之痛中无以自拔。

——*——*——

张曦的愿望,很快就达成了。

在大姐张昑出嫁前夕,阿耶出掌尚书令、录尚书事、兼任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府里可设掾属、文学、祭酒、记室若干人等。

同时,大兄张昕和八郎张宪也平安回了洛京。

唯一不好的消息,大约是庆阳县主、杨家二娘杨昭华以侍母疾为由,调回了洛京,这一回来,几乎可以肯定就不会离开了。

大姐的婚事,阿娘依旧没有回府,但府里的一切,阿娘都过问了一遍。

婚礼遵循古礼,依汉制,不举乐,不设宴,家中燃烛三日,以寄哀思。

张曦瞧着大姐一身深衣礼服登车而去的背影,眼泪哗啦一下就流了下来,旁边的九婶把她抱入怀里,“阿眸,不哭了,阿明常在京中,以后也能常常见到的。”

张昕和张宪,还有十来个族兄,跟着一道去送亲,追随婚车而去。

因她年纪小,需要人照顾,所有没有去送嫁。

从和惠坊,到东城的承福坊。

日落黄昏后,娶亲队伍的灯烛,浩浩荡荡,照亮了洛河两岸,连天上,十六的满月,都衬得失去了光辉,最前面的仪仗队,已经抵达承福坊。

和惠坊这头,还有二十余台嫁妆没有出门。

送嫁陪嫁的人走后,惟余满府烛光照耀。

当晚,张曦被送入瑶光寺,送到阿娘身边,阿娘的尼院,同样三日烛火不熄。

大姐嫁入崔家,虽然同在洛京,相隔较近,但在庙见之前,大姐不能回家,而崔家的祖居与家庙在清河,所以新妇的庙见之礼,需要回清河完成。

根据礼制,新妇入门三月行庙礼,预示着新妇得到祖先认可,得到夫家认可,可参与祭祀,百年之后,可入夫家祖茔。

这意味着,张曦将至少有三个月见不到大姐。

“……阿娘,求您和阿耶说一声,让我去凉州好不好,我不想待在洛京。”

“行,我会找个机会和你阿耶提。”

“那什么时候?”

“年后。”华令仪说完,堵住了儿子想提前的要求,“你阿姐只有你一个阿弟,她回娘家住对月,需要你去接,而她完成庙见之礼,也要三个月以后,所以不能再提前。”

“你要是不留下来去接你阿姐,小心你阿耶捶你。”

“好好,”张昕忙举手答应,“那可说好,您到时候一定要帮我说项。”

“可以。”华令仪答应道,自从上回茶楼事件后,她也不想儿子再待在洛京。

张曦还没有从大姐出嫁的不舍中缓过劲来,就听到阿娘和大兄在廊下商量好,年后大兄要离开洛京,前往凉州的计划。

她恨不得一家子常聚在一起,没有分别才好。

所以一听这个消息,更郁郁不欢了。

“阿眸的生日快到了,有没有想,要怎么过。”张昕得了阿娘的准话,心情很好地越过栏杆跳下,一眼就瞧见绷着张脸蹲在台阶下的小妹张曦,遂出声逗问。

张曦无精打采地回道:“我不要办生日宴,我要收礼物。”

张昕一听,鼓圆眼,瞪着自己小妹,“不办宴会,怎么收礼?”

“那你去办宴会,我来收礼。”

张昕不由气结,他一介郎君,哪里知道办小娘子的生日宴,这不是为难他,不过大姐出嫁后,家里内院事务,由穆主薄的夫人袭娘子兼任,还真没人主持宴会。

“办宴会,不过为兄可以给你多送一份礼。”张昕特意咳嗽一声,掩饰自己的尴尬。

“不稀罕,反正送的都是不我想要的。”

张昕伸手捏了捏张曦圆润的脸颊,“真不稀罕,王真的书帖,谢微的画本,我看你一直在收这些东西,你也不稀罕?”

可惜,一听这话,张曦很没骨气的就稀罕起来,两眼亮晶晶的,惹得张昕转头对华令仪笑道:“阿娘,或许我们家将来能出一位卫夫人。”

卫夫人是前朝有名的女书法家。

华令仪看了看长子和小女儿,玩笑道:“能不能出一位卫夫人,阿娘是不知道,但出一位书画收藏家,还是可以的。”

张曦顿时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烧。

自从她开始收藏前朝王真和谢微的作品,家里的人,上至阿耶,下至兄姐,都在给她留意名家书帖画作,仅一年多的时间,大姐给她的大木箱子,都快要装满一箱子了。

上一回崔家的的聘礼中,有几幅名家字帖。

大姐全部挑出来送给了她。

阿娘听说后,为此,还训了她一顿。

“娘子,华六娘过来求见。”只见慎妪从外面走了进来,走至华令仪面前,低声说道。

华令仪听了,顿时变了脸色,“不见。”语气严厉,态度坚决。

“同来的,还有北海王卢王妃。”

华令仪皱了皱眉头,她和北海王卢王妃,素无交情,但也知道,六娘上次过来说的事,怕是这位卢王妃的意思,只是上次她的话,已经说得那么清楚了,没想到她们还没死心。

待要不见,又怕这位卢王妃会日日上门。

她实在不堪其扰。

即来了正主,她还不如和这位正主把话说清楚,于是叮嘱长子张昕道:“阿苟,你带阿眸去长秋寺,或是金市逛逛,阿娘这里有客人要过来。”

张昕应了一声,拉着张曦离开。

张曦却不愿意离开,她刚才隐约听到卢王妃几个字,如果没猜错,能尊称一声卢王妃的,唯有北海王妃卢馨儿。

但卢馨儿是杨太后身前的得意人,她来找阿娘,张曦实在不放心。

“阿眸听话。”华令仪面色有些严肃。

张昕也不愿意小妹惹阿娘生气,于是哄道:“走,阿兄带你去金市,只要你看上的,我给你买。”

“别乱花钱。”华令仪想着家里最近才出去的一千万贯钱,遂忙叮嘱一句。

张曦也深表怀疑,别说阿兄,就是家里,最近存的钱币都不多了。

“你放心,阿兄是有私房的。”张昕朝着小妹挤了挤眼,抱着她出了门。

毕竟家里才三个孩子,钱帛一直很宽松。

捐出去一千万贯,的确伤了筋骨,但根本还在,也就这两三年相对的拮据,怎么都不会委屈孩子,况且,这些年他有积累。

“你有多少私房?”一出门,张曦就问道。

“这不是你操心的,给你买几件礼件,绝对绰绰有余。”

“阿兄,我想要的礼物,不需要花钱。”

张曦这话说得很甜,还配上满脸的笑容,直让张昕感觉被什么东西盯住了一般,不自在,“阿眸,好好说话,你想要什么就直说,不用拐弯抹角,也不要装可爱。”

“放我下来。”张曦气呼呼地道,果然就不能和阿兄好好说话。

张昕大约觉得这样的小妹,才是正常,很听话地放下了张曦,然后牵住她的手,“想好了没,想要什么?”

“说了,你也办不到?”

“别用激将法,这招对阿兄不管用。”张昕笑嘻嘻道,而且又加了一句,“不说,等会儿到了金市,阿兄就自作主张了。”

这话一出,张曦自己开着急起来。

只是让她怎么说,她要说,征辟东安县令顾跋入尚书府做幕僚,阿兄肯定要问原因的,估计过后,还会去把顾跋查个一清二楚。

顾跋有卷宗在身,根本经不起查。

说她心悦顾跋的儿子,虽是事实,却是找死,而且还是不知道怎么死的。

说顾跋有比较好捕蛇的方法,估计阿兄能给她找一堆捕蛇人和一堆蛇。

抓破脑袋,她都想不到一个好理由。

“哟,华阴县主和七郎君这是要出寺。”

一阵熟悉的声音响起,张曦抬头望去,正是北海王妃卢馨儿还有华家的六表姐,张曦和张昕先给卢馨儿行了礼,然后朝着华六娘喊了声表姐。

张昕拱了拱手,“王妃和表姐先请。”站到一旁让路,微垂眼帘,目不斜视。

卢馨儿头一回近距离见张昕,不由多看了两眼。

青松挺拨,春柳清濯。

确实是难得的好人物,倒有些理解,为什么杨太后会那么执意,一定要让侄女嫁入张家,一为自己的心结,一是张昕人才出众。

再看紧挨着张昕站立的张曦,不由含笑道:“我最近几次进宫,都没见到华阴,华阴是不是有一阵子没进宫了。”

张曦搪塞道:“最近家里有喜事。”大姐出嫁,全洛京的人都知道。

“是呀,张八娘和崔十三郎的婚事,阵势浩荡,可算是轰动整个京城。”卢馨儿说到这,瞅了眼旁边的张昕,又呵呵笑了起来,“或许,再过一段日子,府上又有件大喜事。”

大喜事。

是指大兄的亲事吗?

张曦心头大惊,脑袋一下子通透起来,这卢馨儿过来,来找阿娘,大约是替大兄和杨家大娘做媒的。

阿娘那么厌恶杨家人,怎么可能愿意让杨家女做儿媳。

想起早在阿莹姐之前,杨太后就动过让杨大娘嫁入张家的念头,只是后来,因为阿娘态度坚决,让阿耶给拒绝了。

这一回,杨太后竟然直接派人来找阿娘。

这卢馨儿看着跟个笑弥勒似的,但绝不好相处。

一念至此,张曦怎么都不肯出寺,于是卢馨儿一走,就对大兄张昕道:“阿兄,之前我在宫里,好像听娘娘提过,要把杨家大娘子嫁给阿兄,卢王妃来找阿娘,怕是为了这事而来。”

张昕听了,身体僵硬了一下,然后平静道:“阿娘不会同意的。”

她当然知道阿娘不会同意。

但卢馨儿肯定会想其他法子,让阿娘同意。